我是天津市塘沽区的一位22岁游戏玩家,我自称是玩家,其实不算,因为现在社会公认游戏玩家都是沉迷游戏的,而我没有沉迷,所以我不是玩家。
我和张潇艺生在同一个城市,我认识张潇艺的父亲张建华,我母亲的单位和张潇艺父亲所在的建筑工程队仅一墙之隔,我时常能见到张建华的身影。
------分--隔--线--也--很--气--愤------
关于张潇艺的死,我只能说两个词:可惜!可恨!
可惜的是张潇艺身边没有人给他正确的引导!
可恨的是权威媒体对于“张潇艺事件”的歪曲报道!
------分--隔--线--也--很--气--愤------
我的童年和张潇艺出奇的相似,我小的时候也喜欢玩游戏,也喜欢模仿游戏里的人物动作,甚至无数次幻想过自己成为游戏角色。和张潇艺一样,我也曾经为游戏写过文章,写过自传体小说。
但是,我和张潇艺不同的是,我的父母没有一味的指责我的行为,反而为我指出我写的小说中有哪些不足,哪些没有写到位,哪些感情没有抒发好。我的老师,他把我小说中的一段描写雪景的文章重新修改,发表给报社,然后把那期报纸送给我,鼓励我多学习多上进。我的同学,在我最迷茫的时候和我并肩战斗,使我没有沉沦于游戏的死海之中。
我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我身边的许多人给了我正确的引导。
张潇艺是不幸的,他的不幸就在于他身边的人非但没有给他正确的引导,反而把他推向了崩溃的边缘,推向了自杀的悬崖!
------分--隔--线--也--很--气--愤------
但是,事情并没有随着张潇艺的死而宣告结束,恰恰相反的是,更大的波澜随着张潇艺的坠落而四散开来。其中,最为荒唐的要数CCTV《焦点访谈》的报道了。
我看了那期节目,贯穿节目画面始终的是一款名为《魔兽世界》的网络游戏,节目的内容也是针对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的残害而展开的。看到这里,我愣住了。
但凡有点游戏常识的都知道,张潇艺沉迷的游戏《魔兽争霸》和画面上的《魔兽世界》根本就是两款游戏,也许两款游戏在故事背景上有着相似住处,但从本质上说,这两款游戏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张潇艺沉迷的游戏《魔兽争霸》根本就不是网络游戏,而是一款以局域网为依托的单机对战类游戏。张潇艺是沉迷,但这种沉迷和网络完全扯不上关系。CCTV这一歪曲事实的做法无疑是缺乏根据的。这就好比张三犯了法,却把张二抓了起来,理由就是他们俩有类似的名字和相同的父母。这是多么的荒谬啊!
为什么CCTV会做这样的报道?因为他们知道,“张潇艺事件”如果想要炒大,炒到全国上下家喻户晓,炒到能够给电视台带来收视率。就必须要迎合现在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正好趁着那位杨宏开教授挽救网瘾少年的热潮,当机立断的为“张潇艺事件”扣上了“网瘾”的帽子。其实,那些记者们编导们根本就没玩过这两款游戏,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分别,单纯从名字判断,就断定这两款游戏是“Twins”。就算其中有知道缘由的人,也绝不愿站出来给个说法,因为他们心中都明白,一个沉迷游戏导致心理扭曲的少年自杀事件是不会创造什么好的收视率的,而如果有了“网瘾”这个标题,那么随之而来的收益就会翻着平方的向上涌。利益的驱使,导致了CCTV的沦落。
------分--隔--线--也--很--气--愤------
“张潇艺事件”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面对青少年的行为偏差该如何引导?难道是游戏自己主谋并实施谋杀杀害了张潇艺?难道张潇艺的父母没有任何责任?为什么张潇艺的父亲张建华总是把自己对儿子思想上的疏忽管理一语带过?为什么权威媒体没有给这个事件一个真实的报道?
我经常见到张潇艺的父亲张建华,看着他脸上的沧桑与苦闷,我看得出他已经饱受失去儿子的痛苦折磨。
“张潇艺事件”已经过去了,总结完上年收视率的CCTV下一次又该拿谁开刀了呢?
------分--隔--线--也--很--气--愤------
下笔之时,心有所感,怎奈时间有限,碍于篇幅,只能写到这里了,文中若有疏漏、缈意之处希望各位多多见谅。
我和张潇艺生在同一个城市,我认识张潇艺的父亲张建华,我母亲的单位和张潇艺父亲所在的建筑工程队仅一墙之隔,我时常能见到张建华的身影。
------分--隔--线--也--很--气--愤------
关于张潇艺的死,我只能说两个词:可惜!可恨!
可惜的是张潇艺身边没有人给他正确的引导!
可恨的是权威媒体对于“张潇艺事件”的歪曲报道!
------分--隔--线--也--很--气--愤------
我的童年和张潇艺出奇的相似,我小的时候也喜欢玩游戏,也喜欢模仿游戏里的人物动作,甚至无数次幻想过自己成为游戏角色。和张潇艺一样,我也曾经为游戏写过文章,写过自传体小说。
但是,我和张潇艺不同的是,我的父母没有一味的指责我的行为,反而为我指出我写的小说中有哪些不足,哪些没有写到位,哪些感情没有抒发好。我的老师,他把我小说中的一段描写雪景的文章重新修改,发表给报社,然后把那期报纸送给我,鼓励我多学习多上进。我的同学,在我最迷茫的时候和我并肩战斗,使我没有沉沦于游戏的死海之中。
我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我身边的许多人给了我正确的引导。
张潇艺是不幸的,他的不幸就在于他身边的人非但没有给他正确的引导,反而把他推向了崩溃的边缘,推向了自杀的悬崖!
------分--隔--线--也--很--气--愤------
但是,事情并没有随着张潇艺的死而宣告结束,恰恰相反的是,更大的波澜随着张潇艺的坠落而四散开来。其中,最为荒唐的要数CCTV《焦点访谈》的报道了。
我看了那期节目,贯穿节目画面始终的是一款名为《魔兽世界》的网络游戏,节目的内容也是针对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的残害而展开的。看到这里,我愣住了。
但凡有点游戏常识的都知道,张潇艺沉迷的游戏《魔兽争霸》和画面上的《魔兽世界》根本就是两款游戏,也许两款游戏在故事背景上有着相似住处,但从本质上说,这两款游戏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张潇艺沉迷的游戏《魔兽争霸》根本就不是网络游戏,而是一款以局域网为依托的单机对战类游戏。张潇艺是沉迷,但这种沉迷和网络完全扯不上关系。CCTV这一歪曲事实的做法无疑是缺乏根据的。这就好比张三犯了法,却把张二抓了起来,理由就是他们俩有类似的名字和相同的父母。这是多么的荒谬啊!
为什么CCTV会做这样的报道?因为他们知道,“张潇艺事件”如果想要炒大,炒到全国上下家喻户晓,炒到能够给电视台带来收视率。就必须要迎合现在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正好趁着那位杨宏开教授挽救网瘾少年的热潮,当机立断的为“张潇艺事件”扣上了“网瘾”的帽子。其实,那些记者们编导们根本就没玩过这两款游戏,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分别,单纯从名字判断,就断定这两款游戏是“Twins”。就算其中有知道缘由的人,也绝不愿站出来给个说法,因为他们心中都明白,一个沉迷游戏导致心理扭曲的少年自杀事件是不会创造什么好的收视率的,而如果有了“网瘾”这个标题,那么随之而来的收益就会翻着平方的向上涌。利益的驱使,导致了CCTV的沦落。
------分--隔--线--也--很--气--愤------
“张潇艺事件”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面对青少年的行为偏差该如何引导?难道是游戏自己主谋并实施谋杀杀害了张潇艺?难道张潇艺的父母没有任何责任?为什么张潇艺的父亲张建华总是把自己对儿子思想上的疏忽管理一语带过?为什么权威媒体没有给这个事件一个真实的报道?
我经常见到张潇艺的父亲张建华,看着他脸上的沧桑与苦闷,我看得出他已经饱受失去儿子的痛苦折磨。
“张潇艺事件”已经过去了,总结完上年收视率的CCTV下一次又该拿谁开刀了呢?
------分--隔--线--也--很--气--愤------
下笔之时,心有所感,怎奈时间有限,碍于篇幅,只能写到这里了,文中若有疏漏、缈意之处希望各位多多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