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羁放纵爱自由吧 关注:14贴子:483
  • 1回复贴,共1

我的湖光山色,我的世事无常---从中国传统哲学看窦唯和崔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8-23 14:42回复
    转载—天涯论坛『摇滚乐章』转一个关于窦唯崔健的评论贴。
    窦唯和崔健这两个极具个性的人,在中国的原创流行乐坛中可谓超重量级的人物,时隔多年,他们的每张专辑、每个作品、每场演唱会依旧给人们带来极具震撼的影响,但他们的创作风格却极为迥异。
    窦唯从单飞后一路走来,感觉一张比一张成熟,一曲比一曲打动人心,这个音乐才子、天地精灵,不断地把他的音乐向极致发挥,随便一声哼唱就是一支美妙乐曲,信手拈来一件器物就能打出动人天籁,精巧的构思,深远的意境,使常人难以望其项背!
    《黑梦》无疑是石破天惊的,作为94“中国火”的重点策划,《黑梦》中窦唯在音乐上的才气初显端倪,以至于多年以后大家依然惊叹于窦唯的创作理念。最近摇滚乐坛上声名雀起的许巍就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当记者问他最喜欢哪张专辑时,许巍回答:“是窦唯的《黑梦》。因为当时想不到怎么会有人作这样一张音乐唱片,这种类型的东西完全出人意料,太令人惊异了。”一如标题一样,整张专辑中每首歌用断断续续的音乐连接起来,低沉的鼓声,时明时暗的光线,使《黑梦》在浑然天成的同时充满了神秘而迷幻的感觉,听者听罢也仿佛从一场黑色的梦中醒来一般。在这张专辑里窦唯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的迷茫——“到底怎样才算好不算坏,到底怎样才能适应这时代”,“我不明白,太多疑问,太多错误,太多遗憾”。沉寂一段时间后的《艳阳天》,是窦唯音乐风格再次转变的一张标志性作品。《艳阳天》一扫《黑梦》中的迷离,呈现在听者面前是一种雨过云开后的光景——艳阳、青山、花鸟、晚霞,有了一种金色的光线感。而听者常会有一种感觉,即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整张CD如此,其中的每首歌也是如此,云后的阳光,变幻的风景,缓缓而过,悄无声息,最后就是“你以为知道什么,我以为明白什么…岁月如河水流过,年轻无知你我…也许最好不说,也许最好别难过,今天作些什么,今天该怎样去生活?”了,仿佛时间在手指的缝隙中溜走,面对未知,茫然一片,令人不胜唏嘘…其实到这里,窦唯在思想上依旧未能彻底摆脱迷茫,只是他不再一味沉迷而是仿佛看到了什么了。而《山河水》则是窦唯彻悟之后的表现了,这时的他已参透许多。有人感慨说,“听《山河水》,不是感受音乐,而是在哲学上受到一次洗礼”,不无道理。听罢整张专辑不禁不由的无语安静,而思绪却不由的延伸开来,每每有种世事远去的恬淡与释然…而结束曲《晚霞》改编自《艳阳天》里的同名曲,去掉了原曲中的歌词,也没有《艳阳天》里的灰暗了,取而代之的是轻快明媚,无穷的超脱,这也许更能表达窦唯此时的心情——万物皆有灵性,不必多言自去感受吧?!至于后来的作品诸如《暮良文王》,《镜花缘记》等等,更是神秘莫测,物我两忘,显然窦唯已然参透世事,超凡得道了。他常常会将听者带入一种飘远的境地,或一副山水画,或一篇秀丽文。本人向来认为窦唯的作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间的妙处不是只言片语可表达得清楚的,即若长篇也是无用,须以耳聆听,用心感受,便可渐入佳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人王维为世人呈现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无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给人以深远的意境和美丽的遐想;而今天窦唯又让世人感受到了音乐如诗,音乐如画,画中有诗,画中有乐了。
    而听崔健的音乐,是难以体会到这份超凡空灵的,他给人带来的完全是另一种极致的感觉。这两个才子,天地的造化,分向两个方向。面对世事,窦唯飞出窗外,飘向天际,丢开烦恼,倘佯在湖光山色中,流连于自然的美妙中;而崔健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以前他还慷慨地高歌自己“一无所有”, 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历经愤怒的《解决》和带有迷惑无奈及一点自嘲感的《红旗下的蛋》后,崔健只有“迎着风向前”了,在他发出了“最后的抱怨”后,再也不想唱了,不想用旋律了,因为他感觉表达不尽心中的愤怒,甚至连“语言也已不够准确”了,于是干脆改为说唱。只在嘴角里狠狠却又无奈地蹦出几个字“一天我从梦中醒来,回头诉说这个年代!”,要不就呢喃着,却又用“无能的力量”发问“是不是我越软弱,越像你的情人?!”。《无能的力量》整张专集淡化了旋律而突出了强烈的节奏并伴以歌词密集的说唱,似乎这样才能表达心中的愤怒。如果说起初崔健是靠慷慨悲歌来在一代人中间引起了强烈共鸣,而现在的他却是用直入骨髓的深刻与这浮华时代少有的冷静去思考着现实,并用犀利的批判眼光在震颤着每一位尚在思考的人。
    


    2楼2011-08-23 14: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