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问世间情为何物----神雕四段女儿事
有关《神雕侠侣》的故事是说不完的,暂且放下杨龙二人的绝世爱情,那毕竟是文艺作品中虚幻的遐想,真实的生活中其实无奈颇多,就如下面这四段情感。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原著中,李莫愁出场便感叹:“那又有什么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浑不解词中的相思之苦、惆怅之意。”不难想象曾何几时,她也是这般天真烂漫,浮想联翩,欲将终身托付给心目中的陆展元,不料天不随人愿,最终落个形单影只,浪迹天涯。李莫愁本性非恶,只因为情所困,终于掉落在自己的陷阱之中而无法自拔,说起来她是个可悲可叹的人。
回过头来看真实的生活,相似的故事何尝没有?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显弥足珍贵,一生为其彷徨追寻,直至迷失了自己的心窍。有人因情生恨,有人因爱而狂,由此而发生的惨案比比皆是。我们在不解之余,未免也心生几分感叹,是什么让他们浑然不觉,最终走上极端的不归路?
难道,跨越爱与恨的界限就那样简单吗?
《神雕侠侣》中对李莫愁的塑造还是比较到位的,没有把她刻画成冷漠的杀人恶魔,而赋予了更多人性化的痕迹。当她看见杨龙二人在水中拼命挣扎,只求让对方浮出水面时,脸上流露出惊讶和复杂的神情,她的一生还没遇到这样一个对待自己的男人。嫉妒让她愤怒,提出只能保全一个人的性命,而两人为对方求情的告白却同样如利刃一样刺进胸口,愿为爱人而死,那可是她一直以来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她的守宫砂是无奈,而小龙女的则是一种希冀,这怎不叫她绝望?而在她内心,对家的渴望并不比别人淡,从她一直细心呵护黄蓉的女儿则可看出端倪。即便是没有丝毫育儿经验,却仍是尽心尽力地照料着她,哪怕已败于黄蓉手下,但心中牵挂的却是那孩子,这根本与她的性格大相庭径。
正因为情所困,所以一辈子为情所累,也注定最终为情而亡,就象她那把时而柔软时而锐利的佛尘,柔软如她从不示人的女儿心事,锐利如她哀怨郁积,泻恨世人。原著有评:芳心只共丝争乱。
道是无情情还乱,了却往事声声慢
从表面看来,公孙止与裘千尺有何爱情可言?甚至还不如上文提到的李莫愁,他们一生都在算计、提防对方,为此种下冤孽种种。想当初,裘千尺下嫁公孙止的时候未尝不是心存甜蜜的,否则也不会把家传绝学一并相授,并为他抗击外敌。只是她的管束过于苛刻,性格乖僻异常,才导致公孙止另起外心,背叛于她。裘千尺一直信奉:丈夫,只是一丈,一丈之外,便不是丈夫了。正因为这样的思维主导,终于导致悲惨的结局,独自在黑洞中*枣树捱过孤单数年,既而变得更加怨毒。
夫妻也好,恋人也好,总是要给对方留有空间的,适当的距离并不是淡忘,关于这一点,裘千尺显然是不懂的。前几年那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传递着相似的理念,感情一旦成了偏执,那便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痕。
张纪中的四部金庸作品褒贬不一,但几乎每部都有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反角,如《笑傲江湖》中的伪君子岳不群、《射雕英雄传》中的铁尸梅超风、《天龙八部》中的蛇蝎美人康敏和性情古怪的天山童姥。这次裘千尺别出心裁找了个男演员来反串,效果出奇的好,当然出彩的配音也功不可没。剧中的扮相极为丑恶,与书中描写相符,性格与原著相比多了些对感情的期盼。她不甘心一场夫妻之情会转化成如此深的仇恨,多次颤声问公孙止:“难道你竟没有一点悔意吗?”哪怕公孙止说句假话都会让她释怀许多,但终究还是失望。女人的心毕竟是软的,对感情的承诺总是更加执著。
不过剧中缺少了一段书中精彩的描写,当慈恩大彻大悟离开之时,她大叫:“二哥,你回来!” 慈恩回道:“你叫我回来,我却叫你回来呢!”这本是慈恩劝裘千尺悬崖勒马,但这并没有改变她的一意孤行。最终与公孙止共同坠入深穴,跌作肉泥一团,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无法分得清楚,到底是造化弄人,还是命运无常?或许感情本身就是难以解答的未知数。
有关《神雕侠侣》的故事是说不完的,暂且放下杨龙二人的绝世爱情,那毕竟是文艺作品中虚幻的遐想,真实的生活中其实无奈颇多,就如下面这四段情感。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原著中,李莫愁出场便感叹:“那又有什么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浑不解词中的相思之苦、惆怅之意。”不难想象曾何几时,她也是这般天真烂漫,浮想联翩,欲将终身托付给心目中的陆展元,不料天不随人愿,最终落个形单影只,浪迹天涯。李莫愁本性非恶,只因为情所困,终于掉落在自己的陷阱之中而无法自拔,说起来她是个可悲可叹的人。
回过头来看真实的生活,相似的故事何尝没有?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显弥足珍贵,一生为其彷徨追寻,直至迷失了自己的心窍。有人因情生恨,有人因爱而狂,由此而发生的惨案比比皆是。我们在不解之余,未免也心生几分感叹,是什么让他们浑然不觉,最终走上极端的不归路?
难道,跨越爱与恨的界限就那样简单吗?
《神雕侠侣》中对李莫愁的塑造还是比较到位的,没有把她刻画成冷漠的杀人恶魔,而赋予了更多人性化的痕迹。当她看见杨龙二人在水中拼命挣扎,只求让对方浮出水面时,脸上流露出惊讶和复杂的神情,她的一生还没遇到这样一个对待自己的男人。嫉妒让她愤怒,提出只能保全一个人的性命,而两人为对方求情的告白却同样如利刃一样刺进胸口,愿为爱人而死,那可是她一直以来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她的守宫砂是无奈,而小龙女的则是一种希冀,这怎不叫她绝望?而在她内心,对家的渴望并不比别人淡,从她一直细心呵护黄蓉的女儿则可看出端倪。即便是没有丝毫育儿经验,却仍是尽心尽力地照料着她,哪怕已败于黄蓉手下,但心中牵挂的却是那孩子,这根本与她的性格大相庭径。
正因为情所困,所以一辈子为情所累,也注定最终为情而亡,就象她那把时而柔软时而锐利的佛尘,柔软如她从不示人的女儿心事,锐利如她哀怨郁积,泻恨世人。原著有评:芳心只共丝争乱。
道是无情情还乱,了却往事声声慢
从表面看来,公孙止与裘千尺有何爱情可言?甚至还不如上文提到的李莫愁,他们一生都在算计、提防对方,为此种下冤孽种种。想当初,裘千尺下嫁公孙止的时候未尝不是心存甜蜜的,否则也不会把家传绝学一并相授,并为他抗击外敌。只是她的管束过于苛刻,性格乖僻异常,才导致公孙止另起外心,背叛于她。裘千尺一直信奉:丈夫,只是一丈,一丈之外,便不是丈夫了。正因为这样的思维主导,终于导致悲惨的结局,独自在黑洞中*枣树捱过孤单数年,既而变得更加怨毒。
夫妻也好,恋人也好,总是要给对方留有空间的,适当的距离并不是淡忘,关于这一点,裘千尺显然是不懂的。前几年那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传递着相似的理念,感情一旦成了偏执,那便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痕。
张纪中的四部金庸作品褒贬不一,但几乎每部都有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反角,如《笑傲江湖》中的伪君子岳不群、《射雕英雄传》中的铁尸梅超风、《天龙八部》中的蛇蝎美人康敏和性情古怪的天山童姥。这次裘千尺别出心裁找了个男演员来反串,效果出奇的好,当然出彩的配音也功不可没。剧中的扮相极为丑恶,与书中描写相符,性格与原著相比多了些对感情的期盼。她不甘心一场夫妻之情会转化成如此深的仇恨,多次颤声问公孙止:“难道你竟没有一点悔意吗?”哪怕公孙止说句假话都会让她释怀许多,但终究还是失望。女人的心毕竟是软的,对感情的承诺总是更加执著。
不过剧中缺少了一段书中精彩的描写,当慈恩大彻大悟离开之时,她大叫:“二哥,你回来!” 慈恩回道:“你叫我回来,我却叫你回来呢!”这本是慈恩劝裘千尺悬崖勒马,但这并没有改变她的一意孤行。最终与公孙止共同坠入深穴,跌作肉泥一团,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无法分得清楚,到底是造化弄人,还是命运无常?或许感情本身就是难以解答的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