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东街吧 关注:167贴子:2,372

阳谷县志( 大 事 记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书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出版,
写于阳谷县地方史志编撰委员办公室。本书记录了阳谷从始设到1987年的基本情况,详细的记录了阳谷县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向遗留下来的文化致敬,


1楼2011-09-01 22:37回复
    公元596年 ( 隋文帝开皇16年 )
    始设阳谷县,隶属于济北郡。
    818年( 唐宪宗元和13年 )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割据皲,青,充,莱 等12州反唐。令都知兵马使刘悟率军万余人驻阳谷,拒敌官军。
    819年( 唐宪宋元和14年 )
    唐魏博节度使田弘正率部与刘悟战于阳谷,刘悟败降。
    954年( 后周世宗显德元年 )
    黄河在杨柳渡( 今东阿县杨柳镇 )决口,经张秋南泛珲州,濮州等地,后周宰相李谷奉命治水。筑堤西起阳谷。东止于张秋。已迆水势。人称‘李谷堤’
    


    2楼2011-09-01 23:04
    回复
      973年( 北宋太祖开宝6年 )
      黄水淹没阳谷县城。
      979年( 北宋太祖太平兴国4年 )
      阳谷县治复移至上巡镇。
      1006年( 北宋真宗景德3年 )
      阳谷县治复西迁30里至孟店(即今阳谷镇 ),以避河患。
      1167年( 南宋笑宗乾道3年 )黄水冲破寿张城( 今梁山县寿张集 )。移县治于竹口镇( 今阳谷县李台乡祝口村 )。1179年( 南宋孝宗淳熙6年)迁回旧址。
      


      3楼2011-09-02 07:26
      回复
        上次发送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说发送的信息等待验证,我就多发了几遍,谁知道成这啦
        继续 ,阳谷的史事。


        7楼2011-09-03 08:25
        回复
          1370年( 明太祖洪武3年 )
          撤销寿张县,所属村镇分别划入阳谷,须城
          1380年( 明太祖洪武13年 )
          复置寿张县,移县治于王陵店( 即今寿张镇 )
          有点紧急状况回来再写


          8楼2011-09-03 08:57
          回复
            续上呗


            9楼2011-09-03 21:18
            回复
              今天回来的晚点, 继续 。
              1441年( 明成主永乐9年 )
              明延令工部尚书礼开复‘会通河’。以通漕运,此后本县东部张秋,阿城,七级等地因得水运之利,经济发展快。
              同年,县丞黄必贵督修本县境内‘会通河’荆门,阿城,七级上下闸,以节制水流。、
              1437年( 明英宗正统2年 )
              黄河,‘会通河’相继决口,本县洪水为灾。
              1453年( 明景帝景泰4年 )
              黄水冲破沙湾( 今张秋镇南 )提防,夺大清河入海,漕运受阻,明延令都检察院左察都御史徐有贞驻张秋治河
              


              10楼2011-09-03 23:17
              回复
                1455年( 明景帝景泰6年 )
                沙湾决口处堵塞,南北水运畅通。
                1485年( 明宪宗成化21年 )
                本县大旱,饥荒严重,有( 人相食 )现象发生。
                1489年( 明孝宗弘治2年 )
                黄河在开封决口,北冲张秋,户部侍郎白昂奉任命治河无功,漕运受阻,水患不稀!
                1492年( 明孝宗弘治5年 )
                都察院右付都御史刘大夏奉命驻张秋治河。
                


                11楼2011-09-03 23:29
                回复
                  1493年( 明孝宗弘治6年 )
                  张秋‘会通河’漫溢,淹没沿岸居民房舍千余家,运粮船只翻沉甚多。
                  1495年( 明孝宗弘治8年 )
                  刘大夏治河成功,改张秋名为‘安平镇’
                  1511年( 明武宗正德6年 )
                  农民军首领杨虎率骑兵三千余人攻破县城,不久离去。
                  1529年( 明世宗嘉靖8年 )
                  春,饥荒严重,知县杨嘉猷放粮赈济,饥民争相领食,相互践踏死亡达千余人。
                  


                  12楼2011-09-04 10:37
                  回复
                    1536年( 明世宗嘉靖15年 )
                    知县刘素,本籍人李际元等创修《阳谷县志》。
                    1552年( 明世宗嘉靖31年 )
                    大雨成灾,平地水深数尺,往来可以行船。
                    1601年(明神宗万历29年 )
                    8月12( 旧历 ),龙卷风袭击原寿张县境,风过处树木腰折,房屋倒塌,人畜被吹离地面,在空中旋转。
                    1622年( 明熹宗天启2年 )
                    张秋人师民聚众数千,响应藤县徐鸿儒起义,遭张秋捕河通判孟应磷镇压。
                    


                    13楼2011-09-04 15:14
                    回复
                      1640年( 明思宗崇祯13年 )
                      饥荒极其严重,以致有的人家‘父子夫妇生烹而食’( 旧志语 )。
                      1641年( 明思宗崇祯14年 )
                      瘟疫流行,人烟几乎断绝。
                      1647年( 明思宗崇祯15年 )
                      清兵攻破阳谷,寿张大县。大掠而去。
                      1647年( 清世祖顺治4年 )
                      丁维岳( 原为明军下级官员 )率反清义军连克阳谷,寿张,张秋三城。斩阳谷县令李可爱等。
                      


                      14楼2011-09-04 15:24
                      回复
                        1648年( 清世祖顺治5年 )
                        清延设置手掌巡防营,长驻兵500名。
                        1650年( 清世祖顺治7年 )
                        黄河在开封荆口决口,北冲张秋。夺大清河入海。
                        1673年( 清圣祖康熙12年 )
                        知县王天壁主持重修《阳谷县志》
                        1696年( 清世祖康熙35年 )
                        2月17日( 旧历 ),黑风大起,白昼昏暗如夜。
                        


                        15楼2011-09-04 15:31
                        回复
                          1722年( 清圣祖康熙61年 )
                          8月,黄河决口。北冲张秋。夺大清河入海,大学士马齐奉命治河,同年年底竣工
                          1724年( 清世宗雍正2年 )
                          县城内大火,文庙及御碑亭等建筑被焚毁。
                          1726年( 清世宗雍正4年 )
                          清政府改革税制,将‘丁银’( 即向应当差人滩征的代役钱)全部摊入地亩征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负担。阳谷全县共摊征丁银4631两。
                          1751年( 清高宗乾隆16年)
                          黄河在武阳决堤,决水经濮州,范县直趋张秋,横穿运河。夺大清河入海
                          


                          16楼2011-09-04 15:46
                          回复
                            1774年( 清高宗乾隆39年)
                            8月28日( 旧历)白莲教清水教派首领王伦在寿张发动反清起义,斩知县沈其义,继而整军北上,连克阳谷,堂芭两城。进至临清城下,遭清军镇压而失败。
                            1778年( 清高宗乾隆43年)
                            大旱,清延普免山东钱粮。
                            1803年( 清仁宗嘉庆8年)
                            黄河决口,冲溃张秋运河东岸,夺大清河入海,兵部尚书费清奉命驻张秋筹办漕运,于次年将决口处堵塞,漕运复通。
                            1806年( 清仁宗嘉庆11年)
                            春, 县境内瘟疫流行,死者慎众。
                            


                            17楼2011-09-04 22:21
                            回复
                              1815年( 清仁宗嘉庆20年)
                              秋,县境内疾病流行。
                              1821年( 清宣宗道光10年)
                              闰4月25日( 旧历)傍晚地震,声如雷鸣,万物动摇,寿张一代受灾最甚,居民墙院房屋多倒塌,此后余震频繁,至6月方止。
                              1840年( 清宣道光20年 )
                              中英鸦片战争开始,此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1年( 清宣道光21年 )
                              春季及冬季,夜间常有灯光似灯火,高低,大小,远近各异,层层排列,漫无边际。拂晓时熄灭,各村所见无异。
                              


                              18楼2011-09-04 22: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