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吧 关注:1,210贴子:24,243

156、157两章合并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好吧,给午大做个广告,午大的兴唐确实写得不错,还有,午大也来贴吧几次了,大家虽说看的盗版,但是推荐票还是可以投的,支持作者请上起点!http://www.qidian.com/Book/2031516.aspx


1楼2011-09-02 13:09回复
    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冶无语 洛水叙情
    “陛下,你怎么了?“鼻则天在帘后问道。
    ,占皇后,你看看,是不是联眼花了,“李治将奏折递了进去。
    也没有说多少事情,只是说太子试验了一片高梁地。试验肯定了,问得很清楚,从一开始就在试验,包括肥料、株行距以及垄肥、垄的深度。长势也不一,产量更是不一。这些都写了。这个无所谓,主要是后面一句话,选了几个穗,称了一下,然后来估猜,长势最好的三块地,亩产有可能在五石到八石之间。这是大约的估猜,精确估猜在六七石。当然,都是一群稳重的人,毕竟没有打下来,因此产量说得含糊些。
    “六七石啊”论城府,有几个能及武则天的,也震住了。
    唐朝出过高产田,每亩地产量能达到五石,这个高产也是个案,与这几片地一样,具备了很多高产的条件,地好水好伺候得好。有可能还是亩量的时候比较大。再加上地方官员需要政绩,又夸张了一些。总之,有许多水份的。特别是屯田的地,“亩产”最高,田地都在边疆水土好的地区,种植很少,本来就是沃土,然后一亩地丈量时,有可能有两亩地大。但就是这个高产,也是两季的产量总和,才能粉饰出来的。
    对此,大家心知肚明,虽然知道有些水份,可产量不会太低,否则官员不敢这么做。但皇庄什么都没有,亩数丈量十分标准,几位宰相说的也只是这一季高梁的产量,再说,他们也不需要这个产量粉饰什么政绩,就是粉饰了也与他们无关,是太子的功劳。
    武则天忽然想到了那个棉花……
    将奏折递了出去,低声说道:“陛下,多半不是假的。”
    大臣一个个很奇怪,这夫妻俩在搞什么名堂,难道是李贤等皇子出事了。正在猜测时,李治已经将奏折递了过去,说道:“你们看看。”
    打开一看,这些大臣都是揉眼睛,高粱在粮食中产量不是最高的。再说,这个五石到七石……
    “你们认为是真是假?”
    阎立本答道:“现在没有收下来,不过多半错不了。恭喜陛下啊,如果此法成功,推广天下,陛下,会是如何?”
    至于粮食所带来的另一个作用,会使囤积居奇的商人与大户不敢再囤积居奇,一起疏忽了。不过这也是暂时的,粮食增产,那是长远之计。可这个产量,过了很久,还是让他怔仲。
    李治对身边太监说道:“去,将太子请来。”
    奏折上说得不清楚,这个儿子也没有谈提此事。好象听侍卫禀报,说他在长安城外,弄了几片高梁,当时李治也没有放在心上。没有想到,又变出了一个妖蛾子。
    因此,得问问儿子。
    太监去了东宫,一会儿回来禀报,说道:“皇太子去了城外的皇庄。”
    这件事,李治听说了,什么废地变宝的啥,说了一句:“不务正业,难道想做农夫?”
    大臣听了一起在心中诽谤。其实皇太子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对商人有些走得近,虽是为了国家。其他地方做得已经很不错了,甚至比这个陛下做皇太子时,好得多。你又不让他处理政事,又没有什么游乐,不看看农业,看什么?再说,重视农业,才是国家之根本。
    但有些醒悟。这个高产田是官员弄出来的,倒是祥瑞。可是儿子弄出来的,多少抢了他的风头。再说了,大掌祭拖了很久,先是大风,然后是大旱,好不容易开始落了些雨,又是许敬宗大案发生。处理完了,又要来个骇人听闻的高产,无论大号如何举行,老百姓会议论高梁产量,还是会议论大霉。
    也有大臣看不惯李治这种态度,郝处俊站了出来。当然,他不会说,你这个病怏怏的身体,说不定那天就见了如来佛祖。太子贤明,对国家来说,是好事。说得很委婉,道:“陛下,臣听闻甚喜,不是为高产而喜。国家之重,不在于边功一场大胜,不在于一块田的高产。在于君王有为,后继有人。又值大字祭之时,忽然传此音讯。臣不知何为祥瑞,但此乃最大的祥瑞,我朝的福音。”
    


    2楼2011-09-02 13:09
    回复

      ,占殿下……”
      “不要哭,孤那天在马车上就对你说过,孤要看到你们天天笑,而不是哭。”
      ”殿下……”
      “孤喊你前来,是因为到了婚期,朝廷没有动静,怕你担心,所以劝慰你的。但个中的事,非是婚期,你不懂,你父亲也许多少明白一些。”不是这样那样的事发生,也就是一件单纯的婚姻。但发生的事多了,不仅仅是婚姻,牵扯了自己与父母亲的关系,还有官员的支持,舆论,以及政治角力。又说道:“孤在来的时候思考过。你若一心想做太子妃,孤无能为力了。”
      “妾身不求别的,只求陪伴在太子身边。”
      “那就好办了。你回去对你母亲大人说,就说孤说的,做事不能太势利,母后精明,什么都瞒不过她。回西京吧。在临回去之前,写一封请罪的书信,写给母后。人都有慈悲之心的。”对杨敏一直不恶,让他来选择太子妃,无疑会选择杨敏的,毕竟有了一些感情。但对她的母亲,一直没有好感。顿了一顿,又说道:“不求是求。如果你写不好,请你的伯父大人杨侍郎代写。他也会明白的。还不行,你在京兆等孤,孤以后还有机会,慢慢寻找良机。”
      说着,将杨敏的手拿过来,合住了掌心,盯着她说道:“这是孤的一个承诺。”
      “嗯。”听了这一句,一张惶恐不安的脸,终于渐渐平静下来。
      放下手说道:“还有,杨敏,其实各人有各人舟难处。孤有时候,比你们所有人想的要困难,其实心情也很郁闷的。来吧,跟孤吼一声。”
      说着冲洛水长长地吼了起来。
      杨敏终于咯咯笑了起来,只是吓着了远处的侍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将横刀一起拨出,匆匆忙忙地跑过来。就凭借这一点,就让李威很郁闷了。除非在寝宫,否则到什么地方,几乎都没有了人身自由。摆了摆手说道:“孤在这里说几句话,你们回避一下。”
      但侍卫不大放心了,这一回离得很近,无奈了,对杨敏又低声说道:“还记得孤写的那首诗余吗,两情若在长若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嗯。”
      ”那么我们回吧。”
      “嗯。”
      正要送杨敏上车,太监骑马跑了过来,远远地喊道:“殿下,狸下召你进宫。”
      “是何事?“随口冉了一句。
      “是高梁的事。”
      一听高梁,连杨敏在马车上都竖起了耳朵。那片高梁长得很好的,但似乎没有到收割的时候。
      “高梁?”
      “是啊,“太监翻身下马,脸上也是一脸惊奇,对农事不大懂的,询问他唐朝高梁一季收成例底多少,肯定不知道,可这个产量,太让他惊奇了。
      “高梁怎么了?”
      姚元崇与西门釉也走近聆听,毕竟这段时间,太子颇费了功夫,就是在变废为宝,宝不提,却是为了农事。也知道那片高梁长得很好,不过居然惊动了两位圣上,心中甚是不解。
      “高梁大丰收了。”
      “现在高梁不能割啊,、,李威有些急了,那是做样板的。现在一割,都没有饱米,能不能吃不提了,产量会大减。到现在还懵懂,害怕减产。
      “不是,殿下,因为长得好,所以惊动了西京几位相公,他们到了田头,抽了几个穗子,称了一下,然后估算产量。”
      ,E你都是说清楚一点,那么估算出来会有多少?“很期待的问。三四石应当没有关系吧。
      “几位相公写了奏折了,估算了一下,其中长得最好的三块地,每亩能达到六七石,不过毕竟没有成熟,有可能误差一些,但低不会低于五石,高不会高于八石。”
      “什么?“不但李威一人在叫,姚元崇一起在叫。
      然后李威坐下来,说道:“完了,完了,孤以为一亩地能出个三四石,顶多四石多一点,怎么长出这么多?”
      难道是皇庄的人给它们喂了激素?(未完待续。
      


      4楼2011-09-02 13:09
      回复
        第一百直十七章邪恶想法太不论农
        姚元崇也会意。对太子的位置,他想法与李威两样的,扒蹦一直畏惧母亲,他不知。可知道没有这个厉害的母亲,做太子会还很艰难的。因此有的皇帝之前压制得太厉害,登基后开始胡作非为。比如杨文,比如高洋。与武则天并无半点关系。
        在他心中,注意的都是皇帝本人。不是自污,是低调做人,让皇帝看重,又不能让皇帝感到危胁。这才是做太子的唯一选择道路。实际太子做得也很好了,连那个什么棉花的主动让给了母亲,或者竹纸是一家三口分的功劳。可这个高梁,出忽所有人意料之外,自己想都没有想过,太子也没有想到。是很麻烦的,也不是没有好处,能争来更多大臣的心,也能造福于许多百姓。只是太子以后要更小心了。但太监站在一旁,没有敢说。
        只说了一句:“殿下,此是百姓福音。”
        李威没有作声。作福百姓,也想的,不然他不可能在这里“变废为宝,“可自己却更重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得夸张了,自己都保不住了,如何造福百姓。好象脑海里还一些先进的知识,没有发挥出来。一一实施下去,对唐朝还是有些帮助的,尽管这些知识在后世不算什么,毕竟比唐朝领先了一千多年。
        但自己得活下去!
        上了马车,胡思乱想着,怎么产量就这么高呢?这倒是他疏忽了,有可能种子是落后了些,可他前世小时候的家中,种的地,能有皇庄里的人精心伺候?或者肥料,就是有了化肥,能有农家肥好?论地力本身,也不及长安城外那片地。慢慢地将此节想通,叹了一口气,疏忽了,早知如此,如果操作好,还是能将功劳让给父母的。让给他们了,也就不会生气。
        想到这里,他突然灵机一动。
        其实这嗜)父亲,不算太坏的。当然也别要指望他舍不得杀儿子。照杀不误的,已经杀了一个。就算母亲主意,没有父亲同意,李忠能死么?好象现在主要权利继续在父亲手里抓住,并没有放下来。对自己忌惮了。可是自己弄出一些新事物,如是母亲昵?儿子在弄妖蛾子,妻子在弄妖蛾子,怎么办?
        想母亲弄妖蛾子,还是很好办的。有可能因为自己这个小翅膀扇了一下,母亲现在处境与自己差不多。有可能因为灾情,历史上这段时间母亲处境就十分困难。弄不清楚,自己送大义,送正名给母亲,母亲还是很高兴的。
        其实到了这地步,已隐隐地察觉到母亲现在并没有做女皇的打算,当然,对权利她还是很留恋的。暴厉也有,这几年为了上位,死在她手上的人不计其数。不过给她一些亲情,一些温暖,也许多少会转变一些。大不了,我让你做宋朝的刘太后(刘蛾)。可想想母亲的性格,即使是太后,母亲武则天也未必会是刘太后,十有八九是吕太后(吕雅)与慈禧。
        心中举棋不定。
        可这条主意,却是十分邪恶。李治弄三国平衡,说到底是金不得放权,作为一个帝王,很正常的表现,不但家里,在朝堂上为了控制大臣,有时候也会弄一个平衡之术。
        可儿子与妻子不停地整出什么大义,什么祥瑞,会非常非常的难受……
        “看看奏折吧。”李治道。
        “是,“打开奏折看了一遍,不喜。反正这个产量出来了,高兴的人很多,可这父子二人皆似不大喜欢。但事实上受益的却是这个父子二人,百姓有饭吃了,皇室才会稳固。
        “说斑”
        “是,这要从籍田祭说起来。与戴相公儿臣还交谈过,说过了,一亩地能产二石粮食,比汉朝的好。可是有的百姓因地少,除了租庸调制,每年度日的粮食都难维持。于是凶年一来,只有逃亡的一条路。”
        “太子所言极是,“郝处俊说道。这是唐朝的弊端,也是每一个朝代的弊端。但都没有办法解决。
        李威又说道:“儿臣又想到父皇为了国家,都熬出病了。别的皇后只是悠闲地管理后宫,母后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也不得不协助父皇,日夜操劳。儿臣快及冠之年,却不能为父皇母后分担,心中十分惭愧。”
        


        5楼2011-09-02 13:09
        回复
          作者爆发了


          IP属地:北京7楼2011-09-02 13:27
          回复
            以前是为了刷豆豆,不够十五字不算一帖,后来,貌似没有这么一个字数的规定了。但是这个十五字的风俗却是流传了下来!


            9楼2011-09-02 13:30
            回复
              前排啊前排~~~~~谢谢手打~~~


              IP属地:芬兰10楼2011-09-02 13:32
              回复
                依然给力


                11楼2011-09-02 13:41
                回复


                  12楼2011-09-02 13:45
                  回复


                    13楼2011-09-02 13:51
                    回复


                      14楼2011-09-02 14:23
                      回复
                        前排呀前排


                        15楼2011-09-02 14:36
                        回复
                          顶一个


                          16楼2011-09-02 14:39
                          回复
                            问一下哈,豆豆有什么用啊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1-09-02 14: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