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回忆吧 关注:69贴子:9,068
  • 2回复贴,共1

【转帖】从一美元的利润看中国和印度的真正差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吉林1楼2011-09-03 13:30回复
    近日有条新闻,说某些深圳手机出口商的单机利润只有一美元。于是,大家的心目中可能就会出现一个所谓的血汗工厂的图景。这个手机的元件进口到中国的成本高达99美元,中国人民累死累活,辛苦忙碌半天,留下了大量的污染,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最后只从中获取1美元。美国人笑呵呵的拿走了99美元。但是,如果我们了解“利润”和“增加值”是两个不同概念,就能明白这个图景具有极大的误导性。下面给出一些分析。
    我们假设这个手机厂老板最终从采购商手里拿到的是600元,可利润只有六元,那么成本一定高达594元。那就进一步分析一下这个成本到达是什么?有些人说这是外国的“核心的”“高端的”“先进的”电子元件,不否认手机确实需要一些核心元部件,但它们绝不可能占到总成本的99%,实际上最高一般也不过总成本的三到四成,我们姑且假定为一半,即300元付给了元件商,还有294元呢? 这就是所谓的一般成本,老板需要付给工人工资若干元,需要付房租若干元,需要付电费若干元,需要付税收若干元,需要付代理商佣金若干元,需要付物流费用若干元,需要付配件商若干元 …… 这才是构成手机成本的最大部分。
    我们进一步追溯下去,这几百元的成本是不是平白无故消失了呢?很明显不是,它只代表人民币从一些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些人手中。而双方都是中国人。配件商要提供配件,毫无疑问又需要自己的人工管理房租水电物流仓储等等;供电局要供电,就需要电网建设,电站建设,乃至于煤矿开采;物流公司要提供有保证的物流,就需要车辆,需要司机,需要付费给高速路;那么下一步的,还需要筑路,需要钢筋水泥,需要…… 由此可以看到,表面上只是一美元,骨子里需要的是一整个国家的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基础设施,物流网络,配套产业,市场体系的强有力支持。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基础设施,物流网络,配套产业,市场体系组合而成的庞大系统,到底有什么意呢??? 意义是什么,说不上来,我只想说,所有的工业化发达国家,都有这些,而如印度,黑非洲,越南,加勒比海国家群,孟加拉国等等等等都没有这些。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虽然有比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却没有变成一个出口大国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说过了中国,再回头看印度。印度拥有一小群的所谓高端产业及高端人群。他们在办公室里编写软件,说英语,受过高等教育,过西式生活。但这个产业是几乎完全不需要配套支持的,换句话说,就如同漂浮于一片蛮荒之上的一个华丽空中楼阁。在这个少数高端的另一面,是一大群赤贫的没有工作的按类原始状态生存的庞大农业人口。他们生活在甘地所倡导的“印度式的农村”里,粮食单产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工业是手工状态,文盲率远高于中国,新生儿死亡率是中国的三倍,寿命比中国低十岁。从纯物理指标衡量,印度和中国的差距甚至大于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最重要的,印度的农村和少数高端产业及高端人群是隔离的,如同毫不相干的两个世界。印度的农民无法去软件公司打工,也没法当司机靠拉软件谋生,也无法做软件配套的小生意。而中国,从最低端到最高端,是整个的融为一体,很多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从打工开始,逐步变成中层技术人员,或者销售人员,然后自己创业。还有企业,从小代理商做起,现在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上升到全球第二(比印度全国所有企业加起来还多一倍),年销售额高达数百亿美元。而且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养活了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公司,电力公司,石油公司……
    至少从理智的有学识的印度精英看来,中国的确有太多值得印度羡慕的地方,那么又是什么因素阻止了印度成为中国呢? 很多人是说是种族因素,民族性格因素,气候因素等等。我想说,这种归因是最偷懒省事的,又是最可能肤浅而误导性的。人的本性的差异其实是极小的,只是在不同的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中,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而已。
    


    IP属地:吉林2楼2011-09-03 13:32
    回复
      有道理。。


      IP属地:江西4楼2011-09-03 23: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