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空巢老人数量越来越多,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更为突出。近日,笔者对省经济欠发达县鄄城县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展开调研,详细了解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及空巢老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鄄城县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鄄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西北两面跨黄河与河南省毗邻,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辖10镇6乡,总人口83万,农村人口71万,其中农村老年人口11.6万。在鄄城县农村,绝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同住一村,即使不在一起生活,子女也经常到老人家中探望。而与此同时,部分老人却因种种原因,子女常年不在身边,使得这部分老人成为空巢老人。据统计,目前,鄄城县全县空巢老人数量约为1.2万,占全县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10.3%。
1、年龄分布情况。在全县农村空巢老人中,60—69岁有0.9万人,占72%;70—79岁0.25万人,占21%;80岁以上0.08万人,占7%。由此看来,空巢老人年龄主要分布在60—69岁之间,原因是这一年龄段的老人身体大多比较健康,子女大都不用在身边照顾;而70岁以上的老人由于年龄大、身体差,经常体弱多病,子女大都不得不留在身边照料,故在农村老人中,年龄越低,空巢率越高。
2、身体状况。在被调查的280名空巢老人中,身体状况好的有113人,占40 %;身体状况一般的有95人,占39 %;身体状况差的有52人,占19%;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有13人,占5%,这些患病老人中以患心脑血管疾病、中风、高血压等老年疾病的居多。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276人,占98.6%;得病后医疗费用在500元以下的一般由空巢老人自己承担,超过500元的一般由子女承担。
3、经济来源情况。在被调查的280名空巢老人中,依靠自己劳动取得收入的有195人,占69.6%,经济上靠子女提供的有85人占30.4%。其中,60—70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取得经济收入并维持生活,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大多仍具有一定劳动能力,许多老人仍然耕种着土地、正常从事农业生产;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老人即使不能劳动,也在家里养着少量的牛、羊等家畜或家禽,通过简单养殖获得收入;7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大多年龄偏大,自己无能力从事劳动生产,这部分老人经济来源上主要依靠子女提供,现实情况是:子女多的老人经济条件及生活条件略好,子女少的老人经济条件及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4、收入及支出情况。在收入上,被调查的280名空巢老人中,年收入3000元以上的7人,占调查对象的2.5%;年收入2000—3000元的46人,占16.43%;年收入2000元以下的227人,占81.07%。在支出上,空巢老人绝大部分开支用于一日三餐,约占全年总支出的60%,其次是用于医疗的支出,约占20%,用于其它方面的支出约占20%。由此看来,农村空巢老人的开支以维持基本生活为主。
二、鄄城县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一是农民工外出务工。出于增加经济收入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土地,选择外出务工,特别是在鄄城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每年的外出务工人数大约在20万左右。外出务工者大都常年在外,一年之中只有农忙或春节时才返乡回家。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将老年人留在家中,造成了农村空巢老人数量的大量增多。因子女外出务工而成为空巢老人的约占空巢老人总数的80%。
二是大学毕业生不返乡就业。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鄄城县升入高校的高中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然而,由于鄄城县是农业大县,经济不发达,可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且整体工资水平较低,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大,升入大学的鄄城籍学生毕业后大都选择在外地寻找工作。据统计,2001年至2004年鄄城县共有10509名高中毕业生顺利通过高考升入大学,而2005年至2008年毕业后返回鄄城就业的不足1000人,绝大部分鄄城籍毕业生在外地工作学习、甚至安家落户,他们常年不返回老家,使父母成为了空巢老人。
一、鄄城县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鄄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西北两面跨黄河与河南省毗邻,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辖10镇6乡,总人口83万,农村人口71万,其中农村老年人口11.6万。在鄄城县农村,绝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同住一村,即使不在一起生活,子女也经常到老人家中探望。而与此同时,部分老人却因种种原因,子女常年不在身边,使得这部分老人成为空巢老人。据统计,目前,鄄城县全县空巢老人数量约为1.2万,占全县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10.3%。
1、年龄分布情况。在全县农村空巢老人中,60—69岁有0.9万人,占72%;70—79岁0.25万人,占21%;80岁以上0.08万人,占7%。由此看来,空巢老人年龄主要分布在60—69岁之间,原因是这一年龄段的老人身体大多比较健康,子女大都不用在身边照顾;而70岁以上的老人由于年龄大、身体差,经常体弱多病,子女大都不得不留在身边照料,故在农村老人中,年龄越低,空巢率越高。
2、身体状况。在被调查的280名空巢老人中,身体状况好的有113人,占40 %;身体状况一般的有95人,占39 %;身体状况差的有52人,占19%;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有13人,占5%,这些患病老人中以患心脑血管疾病、中风、高血压等老年疾病的居多。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276人,占98.6%;得病后医疗费用在500元以下的一般由空巢老人自己承担,超过500元的一般由子女承担。
3、经济来源情况。在被调查的280名空巢老人中,依靠自己劳动取得收入的有195人,占69.6%,经济上靠子女提供的有85人占30.4%。其中,60—70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取得经济收入并维持生活,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大多仍具有一定劳动能力,许多老人仍然耕种着土地、正常从事农业生产;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老人即使不能劳动,也在家里养着少量的牛、羊等家畜或家禽,通过简单养殖获得收入;7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大多年龄偏大,自己无能力从事劳动生产,这部分老人经济来源上主要依靠子女提供,现实情况是:子女多的老人经济条件及生活条件略好,子女少的老人经济条件及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4、收入及支出情况。在收入上,被调查的280名空巢老人中,年收入3000元以上的7人,占调查对象的2.5%;年收入2000—3000元的46人,占16.43%;年收入2000元以下的227人,占81.07%。在支出上,空巢老人绝大部分开支用于一日三餐,约占全年总支出的60%,其次是用于医疗的支出,约占20%,用于其它方面的支出约占20%。由此看来,农村空巢老人的开支以维持基本生活为主。
二、鄄城县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一是农民工外出务工。出于增加经济收入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土地,选择外出务工,特别是在鄄城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每年的外出务工人数大约在20万左右。外出务工者大都常年在外,一年之中只有农忙或春节时才返乡回家。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将老年人留在家中,造成了农村空巢老人数量的大量增多。因子女外出务工而成为空巢老人的约占空巢老人总数的80%。
二是大学毕业生不返乡就业。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鄄城县升入高校的高中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然而,由于鄄城县是农业大县,经济不发达,可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且整体工资水平较低,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大,升入大学的鄄城籍学生毕业后大都选择在外地寻找工作。据统计,2001年至2004年鄄城县共有10509名高中毕业生顺利通过高考升入大学,而2005年至2008年毕业后返回鄄城就业的不足1000人,绝大部分鄄城籍毕业生在外地工作学习、甚至安家落户,他们常年不返回老家,使父母成为了空巢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