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附中的故事(2)】真诚教书,勤勉育人—— 盖英俊老师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转眼之间,我到附中工作已逾十年,回首过去已小有
“沧桑”之感。若按30年工龄计算,我已走过三分之一,可谓“俯仰之间,以为陈迹;放眼未来,犹有可欢”。现将十年点滴感受连缀成文,与同人共勉。所言不周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生活上入乡随俗,张弛有度
我毕业于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地道的东北人。当我跨越三山五岳来到广州时,一股浊浪热流扑面而来,夏溽冬湿的特殊气候给我的感受刻骨铭心。我曾经患过严重的皮肤过敏症。但不足一年,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天气、饮食,着装以及生活节奏。与北方苦寒风沙枯索的自然环境相比,这里显然更宜居。我校海纳而来的众多老师不乏外省人,他们早已与我一样“将他乡作故乡”,乐不思蜀,在此落地生根了。
作息节奏的加快也是我初来乍到时的强烈感受。工作不同于读书时代,大学生活比较自由,工作后要受制于工作安排和学校纪律。我校许多工作的时效性很强,对于既担任班主任又任教多个教学班的年轻老师而言,常常会感到时间、精力左支右绌,而眼前的事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为保证如期完成工作,要计划在心,胸有成竹。工作时既不要忙乱,也不要盲目,要有条不紊地将一桩桩一件件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排好,然后依次完成,同时还要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每个周末也要给自己留点空间进行休息与调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说的正是张弛有度的生活技巧。
工作中先拙后巧,勤勉化成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说的是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我们做工作,首先不要考虑如何取巧、省事,最好从“笨”字做起,先慢后快,忧劳在前,逸乐在后。比如班主任工作,若是起始年级,第一个月要建立班委会,要制定班规班纪,要尽可能多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与特点。班级常规管理,也要遵循先琐碎后系统的顺序。只有把头开好了,将程序理顺了,班级工作上轨道了,才可以考虑下一步——优化一些规则,权变一些条例,调换一些班委,甚至可以尝试干部轮值等等。千万不可以为图省事无所作为,任由学生干部号召“自化自正”;也不可以一暴十寒,凭着初为人师的三分钟热度,凡事亲历亲为,坚持一到两个月。这样下来的结果是教师对学生一知半解,班级管理半途而废,班级建设一盘散沙,不成体统;或者貌似风平浪静,内里危机重重。这就是基础没打好,班级这座“大厦”不能牢固。因此,工作之初首先要做到“勤”,勤于下班,勤于认人(学生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他们是不断成长的),勤于班务,勤于引导,勤于调整,这样才能将集体凝聚起来,才能达到建成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前提条件——班主任有影响力,班干部有执行力,同学们有向心力。当然,班级建设与管理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学生的身心、思想、认识、感情等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班主任需要有信息联络员,需要有了解学生的途径(生活札记、周记),需要精心组织开展班会。班会的主题与形式同样重要,一堂好的班课,要让学生有感而发,真诚表达,并能留下深刻记忆。开展得好,一次课胜过十次批评教育;开展不好,不但浪费时间,还有可能后患无穷。因此,勤于思考,勤于忧患更是“勤勉”二字的题中应有之义。
教学上夯实基础,博采众长
教学工作是我们事业的主战场,每日都进行着常规战,或有遗憾是常有的结局,若想做到百战不殆,须知己知彼——了解自己,掌握学生。只有如此,才能在教学阵地上游刃有余,将工作由苦转化为乐。
(一)乐教善教,真诚主动。
三尺讲台,教师是主角,肩头自然也就有了授业解惑的责任。为师者首先要有一颗乐教的真诚之心,只有乐教,才能乐学。我常常想,为师的快乐就在于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并从彼处获得共鸣,至于能得到学生的启发与纠正更是意外之喜了。我校学生大多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喜欢钻研,他们秉持公心,怀揣善意,充满期待的迎接每一节课,老师回馈的自然是知识与智慧。因此,好的课堂更多时候呈现出一种互动式问答或群体式交流的状态,四十分钟的“渔歌互答”与教学相长的快乐,应该是我们短暂教育生命的源头活水吧!除了一颗热情的心,教师还要“善教”。观察学生的眼神,读懂他们的疑惑;批阅学生的作业,发现他们的不足;从课堂发言的举手投足,捕捉到学生的内心状态,……据此适当点拨,适时引导,必要时个别交谈,都是善教的表现。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转眼之间,我到附中工作已逾十年,回首过去已小有
“沧桑”之感。若按30年工龄计算,我已走过三分之一,可谓“俯仰之间,以为陈迹;放眼未来,犹有可欢”。现将十年点滴感受连缀成文,与同人共勉。所言不周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生活上入乡随俗,张弛有度
我毕业于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地道的东北人。当我跨越三山五岳来到广州时,一股浊浪热流扑面而来,夏溽冬湿的特殊气候给我的感受刻骨铭心。我曾经患过严重的皮肤过敏症。但不足一年,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天气、饮食,着装以及生活节奏。与北方苦寒风沙枯索的自然环境相比,这里显然更宜居。我校海纳而来的众多老师不乏外省人,他们早已与我一样“将他乡作故乡”,乐不思蜀,在此落地生根了。
作息节奏的加快也是我初来乍到时的强烈感受。工作不同于读书时代,大学生活比较自由,工作后要受制于工作安排和学校纪律。我校许多工作的时效性很强,对于既担任班主任又任教多个教学班的年轻老师而言,常常会感到时间、精力左支右绌,而眼前的事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为保证如期完成工作,要计划在心,胸有成竹。工作时既不要忙乱,也不要盲目,要有条不紊地将一桩桩一件件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排好,然后依次完成,同时还要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每个周末也要给自己留点空间进行休息与调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说的正是张弛有度的生活技巧。
工作中先拙后巧,勤勉化成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说的是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我们做工作,首先不要考虑如何取巧、省事,最好从“笨”字做起,先慢后快,忧劳在前,逸乐在后。比如班主任工作,若是起始年级,第一个月要建立班委会,要制定班规班纪,要尽可能多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与特点。班级常规管理,也要遵循先琐碎后系统的顺序。只有把头开好了,将程序理顺了,班级工作上轨道了,才可以考虑下一步——优化一些规则,权变一些条例,调换一些班委,甚至可以尝试干部轮值等等。千万不可以为图省事无所作为,任由学生干部号召“自化自正”;也不可以一暴十寒,凭着初为人师的三分钟热度,凡事亲历亲为,坚持一到两个月。这样下来的结果是教师对学生一知半解,班级管理半途而废,班级建设一盘散沙,不成体统;或者貌似风平浪静,内里危机重重。这就是基础没打好,班级这座“大厦”不能牢固。因此,工作之初首先要做到“勤”,勤于下班,勤于认人(学生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他们是不断成长的),勤于班务,勤于引导,勤于调整,这样才能将集体凝聚起来,才能达到建成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前提条件——班主任有影响力,班干部有执行力,同学们有向心力。当然,班级建设与管理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学生的身心、思想、认识、感情等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班主任需要有信息联络员,需要有了解学生的途径(生活札记、周记),需要精心组织开展班会。班会的主题与形式同样重要,一堂好的班课,要让学生有感而发,真诚表达,并能留下深刻记忆。开展得好,一次课胜过十次批评教育;开展不好,不但浪费时间,还有可能后患无穷。因此,勤于思考,勤于忧患更是“勤勉”二字的题中应有之义。
教学上夯实基础,博采众长
教学工作是我们事业的主战场,每日都进行着常规战,或有遗憾是常有的结局,若想做到百战不殆,须知己知彼——了解自己,掌握学生。只有如此,才能在教学阵地上游刃有余,将工作由苦转化为乐。
(一)乐教善教,真诚主动。
三尺讲台,教师是主角,肩头自然也就有了授业解惑的责任。为师者首先要有一颗乐教的真诚之心,只有乐教,才能乐学。我常常想,为师的快乐就在于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并从彼处获得共鸣,至于能得到学生的启发与纠正更是意外之喜了。我校学生大多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喜欢钻研,他们秉持公心,怀揣善意,充满期待的迎接每一节课,老师回馈的自然是知识与智慧。因此,好的课堂更多时候呈现出一种互动式问答或群体式交流的状态,四十分钟的“渔歌互答”与教学相长的快乐,应该是我们短暂教育生命的源头活水吧!除了一颗热情的心,教师还要“善教”。观察学生的眼神,读懂他们的疑惑;批阅学生的作业,发现他们的不足;从课堂发言的举手投足,捕捉到学生的内心状态,……据此适当点拨,适时引导,必要时个别交谈,都是善教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