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父母让女儿吃兴奋剂提高学习成绩
【媒体】163转东方网
【链接】
http://news.163.com/06/0806/02/2NQCTE6000011229.html
核心提示:为了女儿的前程,父母让好动的她服用兴奋剂,以便让其安心学习。这一来就是8年。尽管在药物的作用下,女儿考上了重点高中,然而却患了严重的药物依赖症,像吸毒一样的“药瘾”随时折磨着这位花季少女。这时,父母才后悔莫及,他们不仅亲手毁了女儿的健康,也撕毁了和女儿之间的和谐的亲情……
少女吃兴奋剂助学
今年16岁的王雪晴出生在重庆市长寿区一个普通家庭,父亲王大志在当地政府部门工作,母亲李英是一个单位的会计。一家人过得十分幸福,唯一遗憾的是王雪晴的成绩一直不理想。
最初,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可当王雪晴上小学三年级了,成绩仍然不见起色。在班上50多名学生中,王雪晴居然成了倒数几名了。为了王雪晴的学习成绩,王大志夫妇没少操心,经常叫女儿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可王雪晴就是坐不住,完全像个假小子。其实,她也想学好,但就是管不住自己,才坐下几分钟就想到刚才课间和同伴们跳橡皮筋、吃烧烤……
一天晚上,王大志放下手头的事,专门陪女儿做了一个晚上的作业。他发现女儿坐在椅子上,一会儿就磨磨蹭蹭地东瞧睢西望望,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就在王大志一转身时,王雪晴就拿着手上钢笔,饶有兴致地在右手拇指和中指间旋转起来。王大志看见了,心里一急,走上去就给了女儿一巴掌,女儿哭了。妻子看到了,连忙跑过来安慰女儿,大声数落王大志的不是。
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夫妇俩开始为女儿的前程担忧。上学期女儿的成绩在班上倒数第6名,王大志当时拿着女儿的通知书真是哭笑不得。他想女儿很聪明,为什么学习成绩上不去呢?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女儿的未来怎么办?十分忧心的夫妻俩感觉,女儿是不是患了什么心理疾病呢?决定带女儿到医院去检查。
1996年11月的一个周末,王大志带着女儿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检查后认为王雪晴患了多动症,是健康的,只是有些贪玩,建议去大医院确认。王大志仍然不放心,就带女儿到重庆一家大医院检查。最后,医生得出诊断结果是:王雪晴患了多动症。
医生建议,让王雪晴服用少量的精神类兴奋剂,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小孩集中精力。但医生建议他们,多培育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用少量的兴奋剂是非常有效的,但用多了就会上瘾。早就被女儿搞得焦头烂额的王大志听说有好的办法,就让医生给他开了10片利他林(利他林是一种精神类兴奋剂)。
回到家里,王大志就迫不及待地让王雪晴吃了一片利他林。女儿吃下后,果然安静多了,当天晚上坚持在椅子上做了一个小时的作业。“这药效果还真不错!”王大志笑着对妻子说。
王雪晴每天早上吃一片利他林,中午也要吃一片。那以后,只要没有精神,王雪晴都会吃一片利他林。很快,医生开的药都吃光了,王大志就想办法再到医院去开药。由于这是处方药不容易买到,王大志就这次到这个医院去开,过几天再到另外的医院开,甚至还多次到重庆给女儿买药。
吃药上瘾八年噩梦
然而,只要王雪晴不吃利他林,她就会恢复以前的样子,集中不了精神,甚至变得精神萎靡不振。无奈,王大志只好让女儿继续吃药。
对于从小就怕打针、吃药的王雪晴来说,每天吃药真是一件痛苦的事。她并不知道父母给她吃的是什么药。父亲只是说,这是补药,吃了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可是,每天拿着茶杯,仰头吞下药片时,她都觉得很恶心。她要求不吃这种药了。但是,王大志夫妇看到这种药片效果良好,怎么能够停止呢?王大志语重心长地告诉女儿:“晴晴啊,我跑长寿、重庆给你买药,都是为了你好,让你每天有好的精神,提高学习成绩。你现在如果不打好基础,将来怎么能够考上大学呢?”面对父母的殷切希望,王雪晴只好一次又一次含泪吞下那苦涩的药片。
王雪晴吃了药后,感觉人有精神了,而且精力也充沛了,学习起来也带劲多了。经过她的勤奋学习,成绩一路飙升。2001年7月,王雪晴考上了长寿一所重点中学,王大志和妻子开心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