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有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恩赐。”的确,源远流长的尼罗河给埃及带来了无尽恩泽,造就了埃及7000年灿烂的文明,哺育了大批历史人物和风云人物。
20世纪80年代,我曾多次见到穆巴拉克总统。有一次在开罗见到他时,他饶有风趣地对我们说:“别忘了我们埃及有句名言:喝了尼罗河的水,你还要再来。”
自从1965年我第一次到埃及“喝了尼罗河水”,后来不知多少次又到埃及。1999年9月,我即将结束中国驻也门大使转任中国驻叙利亚大使之际,再次到埃及,出席我驻西亚北非地区23位使节和外交部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在开罗召开的该地区使节会议,共商世纪之交该地区形势与工作。会议期间,中国驻埃及使馆安排我们乘法老船夜游尼罗河,观赏开罗夜景和东方舞表演。我信手写下一诗如下:
开罗畅饮尼罗水,纵论西亚与北非。
不辱使命中华志,有所不为有所为。
我对尼罗河情有独钟,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当我回想起在尼罗河畔度过的日日夜夜,记忆的荧光屏上就显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风情图画。尼罗河那碧江盈盈的秀丽风光,尼罗河两岸那充满神秘色彩的胜迹遗风,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使我对尼罗河产生了眷恋之情。
我国伟大诗人李白曾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千古绝句。尼罗河下游的埃及诗圣艾哈迈德·肖基也写下“尼罗之水自天降”的不朽诗篇。
每当我忆及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时,便不由得想到尼罗河的那段自述:“我与天地同庚,像宇宙一样壮丽;我辽阔、美丽,历史悠久,像诗歌一样引人入胜。”
前人曾这样描绘尼罗河畔奇妙的景色:“在河谷的土地上,到处是绿油油的青草,金闪闪的谷穗,红艳艳的葡萄。这是夹在两片灼人的沙漠之间的一个水流不断、花果丛生的人间天堂。”
乘船游览尼罗河的最佳时令当数春季。在这个季节里,尼罗河清幽恬静,明澈如镜。我曾不止一次地春游尼罗河,每每产生如在画中游之感。
每次泛舟尼罗河上,我都喜欢站在甲板上,如痴如醉地观赏这一大自然的杰作。这时,尼罗河的旖旎风光就像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
画卷的第一层是秀水潆洄的尼罗河河面。明媚的春光照射在宽阔的水面上,把河水染得斑驳陆离,波纹若绫。游艇驶过,荡起一圈圈涟漪,宛如一条条洁白的素绢在水面飘动。
画卷的第二层是岸边大片丛生的芦苇和参差不齐的树木。这些植物由于喝足了尼罗河水,又吸收了充足的阳光,绿得醉人。它就像碧绿的天鹅绒一般,倒映在翡翠般的河水中,呈现出海市蜃楼般的情景。
画卷的第三层是绿树遮掩下的河岸公路。柏油马路上车马如潮,各种卡车、轿车、人力车、兽力车、拖拉机川流不息,熙熙攘攘。河岸公路的躁动与大河河面的恬静形成鲜明对比,宛如两个世界,但又构成一个整体。
画卷的第四层是两岸大片农田。田里的农作物翠绿欲滴,树上的果实压满枝头,田埂上鲜花娇嫩艳丽。这恰似一条五彩缤纷的阿拉伯地毯,又好似一首优美的田园诗,韵味无穷。
画卷的第五层是依稀可见的村落农舍和缕缕炊烟。那是埃及农民世代生活的地方。田里的农民有的仍在从事手工劳动,有的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不少农村盖起幢幢楼房,高入云天的烟囱是现代化厂房的象征。这是尼罗河畔的农家乐,它既体现了几千年来埃及农村传统的古朴,又意味着埃及农村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我把视线移向前方,河中艘艘游艇、点点渔舟历历在目,一幅百舸争流的画面。纵目远望,只见碧空如洗,丽日当空,巨河缓流。我自然忆起韩愈的“江作青罗带”的诗句,尼罗河就像一条玉带向前延伸。
我置身在这如画的情景中,眼前绿水连着蓝天,蓝天连着绿水,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我不由想起了白居易在《忆江南》那首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此时,阵阵柔风迎面拂来,送来了尼罗河水清新湿润的空气,也送来了岸边田野里泥土散发的芳香,它就像甘醇的美酒令人陶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