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一超多强的时代,当年的老牌世界中心:欧洲在二战中受到沉痛打击,一度消沉。在冷战时代甚至沦为美国的附庸。但是欧洲很快找到了一个能够让自己再次成为国际举足轻重的力量的方法——联合。正如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所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了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欧洲有着这种联合的基础:共同的文化圈和民族认同感,拉丁语系,基督教信仰,文艺复兴带来的共同价值观。这一切亚洲,尤其是东亚各国,同样拥有:汉语语系(是的,你没看错,无论日本还是朝鲜半岛,汉字是他们正式场合最庄重的文体),儒家文化圈。唯一缺少的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其核心主要是在承认普世价值的国家中有一个红色的异类,大家都知道。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东亚各国相互交战,尤其是中日更是血仇累累,根本不可能联合。这里我想希望让各位看看联合的欧洲之间的血仇,尤其是他们的核心:英法德。英法百年战争,英国挑起的反法同盟,拿破仑的大陆政策,普法战争,一战,二战。我无法详细说明,否则这段历史可以吹个没完,有兴趣可以自己百度。所以欧洲的联合,各国间不是和平友好,他们相互的血仇比东亚还要浓厚得多。
但是依靠相同的价值观,依靠文化渊源,更主要的是为了在现代社会抗衡来自各方的压力和竞争,获得更强的力量,更多的话语权,更大的生存空间,他们居然能够放下如此成见,联合在了一起,他们联合的实力甚至让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也畏惧三分。
亚洲,尤其是东亚,我不得不憧憬这种可能,事实上我们曾经有这样的大好机会:抗战结束,如果没有内战,中美就会是盟友,成为美国在远东抗衡红色势力的关键存在,这样东亚的联合很有可能将在中国的主导下实现。可惜历史不能假设。联合的前景是一片黯淡,同为儒家体系文化的东亚却因为放不下的血仇,不同的价值观,不但没有联合的趋向,反而争斗不休。
但是我们要看到联合的价值,东亚的联合将会解决现在一切太平洋西岸的问题,而这个联合的力量甚至在经济上将会压倒现存的任何国际势力,整个西太平洋将纳入黄种人的控制中。
中日韩,有同样的文化背景,甚至很有可能有共同的祖先,这种联合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甚至我认为,是必然的。当然,这路还有很长很长,甚至比中国mz化的道路还要长还要崎岖。但是有识之士不妨进行这样的努力,最起码的就是坚持普世价值,牢记自己是“人”,而不是被所谓的民族主义支配“人”的理性。
欧洲有着这种联合的基础:共同的文化圈和民族认同感,拉丁语系,基督教信仰,文艺复兴带来的共同价值观。这一切亚洲,尤其是东亚各国,同样拥有:汉语语系(是的,你没看错,无论日本还是朝鲜半岛,汉字是他们正式场合最庄重的文体),儒家文化圈。唯一缺少的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其核心主要是在承认普世价值的国家中有一个红色的异类,大家都知道。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东亚各国相互交战,尤其是中日更是血仇累累,根本不可能联合。这里我想希望让各位看看联合的欧洲之间的血仇,尤其是他们的核心:英法德。英法百年战争,英国挑起的反法同盟,拿破仑的大陆政策,普法战争,一战,二战。我无法详细说明,否则这段历史可以吹个没完,有兴趣可以自己百度。所以欧洲的联合,各国间不是和平友好,他们相互的血仇比东亚还要浓厚得多。
但是依靠相同的价值观,依靠文化渊源,更主要的是为了在现代社会抗衡来自各方的压力和竞争,获得更强的力量,更多的话语权,更大的生存空间,他们居然能够放下如此成见,联合在了一起,他们联合的实力甚至让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也畏惧三分。
亚洲,尤其是东亚,我不得不憧憬这种可能,事实上我们曾经有这样的大好机会:抗战结束,如果没有内战,中美就会是盟友,成为美国在远东抗衡红色势力的关键存在,这样东亚的联合很有可能将在中国的主导下实现。可惜历史不能假设。联合的前景是一片黯淡,同为儒家体系文化的东亚却因为放不下的血仇,不同的价值观,不但没有联合的趋向,反而争斗不休。
但是我们要看到联合的价值,东亚的联合将会解决现在一切太平洋西岸的问题,而这个联合的力量甚至在经济上将会压倒现存的任何国际势力,整个西太平洋将纳入黄种人的控制中。
中日韩,有同样的文化背景,甚至很有可能有共同的祖先,这种联合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甚至我认为,是必然的。当然,这路还有很长很长,甚至比中国mz化的道路还要长还要崎岖。但是有识之士不妨进行这样的努力,最起码的就是坚持普世价值,牢记自己是“人”,而不是被所谓的民族主义支配“人”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