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黄瓜岛,首先对这座小岛的名字感兴趣。有人说是盛产黄瓜的地方,有人说是黄瓜鱼特别多的地方……记者意外了解到,其实当年黄瓜岛原名皇冠岛,因莆田方言“黄瓜”与“皇冠”谐音,地质勘察人员在登记地名时,错记为黄瓜岛。
黄瓜岛是兴化湾上的一个小岛,离陆地较近的一个渡口———淇沪渡口有2.5海里,全岛面积0.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6207人。早年岛上居民大多靠出海捕鱼或外出打工为生,生活较为贫困。如果碰上台风天,岛上的居民会被困上十天半月的。饮用的是自家挖掘的有咸味的井水。这里不但闭塞,而且落后。
如今,黄瓜岛早已摆脱贫穷,变成一个幸福的小海岛。
9月8日,记者从市区驱车近2小时,来到兴化湾畔淇沪渡口等待轮渡。
登上轮船,在碧波海浪里晃悠了20多分钟后,终于登上了黄瓜岛。记者首先看到的是,海岛上的房子已不再是清一色的矮矮的石头房,而是由混凝土钢筋浇筑的红砖房、小洋房(如图)。
同行的黄瓜村委会主任吴新发告诉记者,黄瓜岛近5年的变化可多了,变的可不仅仅是住的房子,还有公路、轮渡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饮食结构也大大改善,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水果蔬菜,医疗条件变好了,不缺医不缺药。
而这一切的变化,还要感谢市里区里每年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吴新发说,就拿公路来说,黄瓜岛地势高低不平,面积不大,可是人口稠密,房屋建得密集。过去,岛上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也没有路灯,只有屋檐下崎岖的小巷小路。不要说没有汽车,连摩托车、自行车也少见。晚上出行不便,遇到雨天,村民一出门就是一身泥。
2008年,市、区交通局下拨了180多万元村村通专项资金,加上村里经过多方筹措的资金,终于把宽4.5米、长近2公里的环岛公路修好了。
有了路,还得有路灯。65岁的村通讯员林洪荣老人告诉记者,2009年没路灯前,老人到了晚上都不太敢出来串门,生怕掉到小巷旁的水沟里。
2009年春节前,建设部门和村里共同筹集18万元的资金,莆田电业局工作人员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就在环岛公路旁安装了路灯,黄瓜岛的夜晚终于亮起来了。
如今,去学校晚自修的初中学生再也不用拿蜡烛和手电筒上路了。夜晚,老人们也不再老呆在家里了。大家借着路灯,串门、聊天、散步,甚是惬意。
在吴新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海岛最高处、海拔只有80多米的岛上仅有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黄瓜学校。
黄瓜学校校长黄开强告诉记者,早年学校教学设施比较差,而且在海岛上学的大部分少年儿童没出过岛,只有上高中了才出岛就学。到了2008年,上级不仅拨款对教学楼进行修补加固,而且还在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泥土操场中平整出了一大块水泥篮球场和通道,同时添加了健身器材。去年9月份,学校有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黄瓜岛的孩子也可以和城里的孩子拥有一样的学习环境了。
时间过得很快,夜幕开始降临,站在黄瓜学校顶楼上俯瞰全岛,渔家灯火和环岛路灯交相辉映,整个小岛闪亮动人。
吴新发说,现在岛上居民出海捕鱼的少了,但是通过养殖龙须菜、鲍鱼、鳗鱼、小杂海,以及出远门当海员,黄瓜岛人现在有钱了,年收入少则三五万元,好则二三十万元。如今黄瓜村民的闯海精神更足了,发展的眼光也瞄得更远。这两年,村民们在村里致富能手的带动下,先后集资投股3500万元,购买了3艘货轮,成立船务公司,专门搞运输,现在一个月可收入50多万元。多业并举使黄瓜岛村民很快迈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接下来,村里还将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岛内垃圾焚烧炉的引进配备工作,解决长期困扰岛内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和垃圾乱堆放问题。届时,黄瓜岛居民的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看到如今黄瓜岛的变化,记者想,“皇冠岛”这个名字也许更适合它。它真的就像一顶皇冠,熠熠闪光于美丽的兴化湾畔,为莆田增添了一份灵秀。
本报记者 郑金铸 朱志敏 唐伟 文/图
黄瓜岛是兴化湾上的一个小岛,离陆地较近的一个渡口———淇沪渡口有2.5海里,全岛面积0.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6207人。早年岛上居民大多靠出海捕鱼或外出打工为生,生活较为贫困。如果碰上台风天,岛上的居民会被困上十天半月的。饮用的是自家挖掘的有咸味的井水。这里不但闭塞,而且落后。
如今,黄瓜岛早已摆脱贫穷,变成一个幸福的小海岛。
9月8日,记者从市区驱车近2小时,来到兴化湾畔淇沪渡口等待轮渡。
登上轮船,在碧波海浪里晃悠了20多分钟后,终于登上了黄瓜岛。记者首先看到的是,海岛上的房子已不再是清一色的矮矮的石头房,而是由混凝土钢筋浇筑的红砖房、小洋房(如图)。
同行的黄瓜村委会主任吴新发告诉记者,黄瓜岛近5年的变化可多了,变的可不仅仅是住的房子,还有公路、轮渡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饮食结构也大大改善,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水果蔬菜,医疗条件变好了,不缺医不缺药。
而这一切的变化,还要感谢市里区里每年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吴新发说,就拿公路来说,黄瓜岛地势高低不平,面积不大,可是人口稠密,房屋建得密集。过去,岛上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也没有路灯,只有屋檐下崎岖的小巷小路。不要说没有汽车,连摩托车、自行车也少见。晚上出行不便,遇到雨天,村民一出门就是一身泥。
2008年,市、区交通局下拨了180多万元村村通专项资金,加上村里经过多方筹措的资金,终于把宽4.5米、长近2公里的环岛公路修好了。
有了路,还得有路灯。65岁的村通讯员林洪荣老人告诉记者,2009年没路灯前,老人到了晚上都不太敢出来串门,生怕掉到小巷旁的水沟里。
2009年春节前,建设部门和村里共同筹集18万元的资金,莆田电业局工作人员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就在环岛公路旁安装了路灯,黄瓜岛的夜晚终于亮起来了。
如今,去学校晚自修的初中学生再也不用拿蜡烛和手电筒上路了。夜晚,老人们也不再老呆在家里了。大家借着路灯,串门、聊天、散步,甚是惬意。
在吴新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海岛最高处、海拔只有80多米的岛上仅有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黄瓜学校。
黄瓜学校校长黄开强告诉记者,早年学校教学设施比较差,而且在海岛上学的大部分少年儿童没出过岛,只有上高中了才出岛就学。到了2008年,上级不仅拨款对教学楼进行修补加固,而且还在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泥土操场中平整出了一大块水泥篮球场和通道,同时添加了健身器材。去年9月份,学校有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黄瓜岛的孩子也可以和城里的孩子拥有一样的学习环境了。
时间过得很快,夜幕开始降临,站在黄瓜学校顶楼上俯瞰全岛,渔家灯火和环岛路灯交相辉映,整个小岛闪亮动人。
吴新发说,现在岛上居民出海捕鱼的少了,但是通过养殖龙须菜、鲍鱼、鳗鱼、小杂海,以及出远门当海员,黄瓜岛人现在有钱了,年收入少则三五万元,好则二三十万元。如今黄瓜村民的闯海精神更足了,发展的眼光也瞄得更远。这两年,村民们在村里致富能手的带动下,先后集资投股3500万元,购买了3艘货轮,成立船务公司,专门搞运输,现在一个月可收入50多万元。多业并举使黄瓜岛村民很快迈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接下来,村里还将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岛内垃圾焚烧炉的引进配备工作,解决长期困扰岛内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和垃圾乱堆放问题。届时,黄瓜岛居民的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看到如今黄瓜岛的变化,记者想,“皇冠岛”这个名字也许更适合它。它真的就像一顶皇冠,熠熠闪光于美丽的兴化湾畔,为莆田增添了一份灵秀。
本报记者 郑金铸 朱志敏 唐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