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神仙道教小说艺术谈
魏世民 罗美红
《中国道教》2005年第1期
汉魏六朝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初步形成时期,也是我国文言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志怪和轶事小说,并由此奠定了我国文言小说的基础。
所谓神仙道教小说,是指以宣扬神仙道术为题材的志怪小说,这类小说以描摹神山异境为能事,张扬神仙可学、道术可求思想,特多奇闻、异事、服药、养生等内容。在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神仙道教小说占了很大的比重,仅这一类的专门书籍如托名刘向的《列仙传》、葛洪的《神仙传》、无名氏的《汉武内传》等就有二、三十种之多,这还不包括像《博物志》、《搜神记》、《幽明录》这类含有许多神仙道教故事的志怪书在内。与其它志怪小说相比,神仙道教小说一般篇幅较长,描写也较为细腻;它们一方面接受了史传文学的影响,多以“传”题名,是人物的传记;另一方面,它们也发挥了作者的想象、虚构能力,从而使作品变得情节曲折,描写细腻,篇幅加长,手法多样,并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因此可以说,神仙道教小说对中国小说的艺术发展贡献巨大。
汉魏六朝神仙道教小说在艺术上的最成功之处首先表现在它的浪漫主义特色上,它们继承了我国自先秦神话和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创造了一系列极富想象力的神奇怪谲的作品。这些作品最引人注目之处首先在于它塑造了众多的神仙形象。通过想象、虚构和夸张,小说作者赋予了这些神仙形象既有超现实的神性,又有常人所具备的人性,如《汉武故事》、《汉武内传》中的西王母、东方朔、上元夫人、东郡短人,葛洪《神仙传》中的彭祖、皇初平、刘政、壶公等。这些神仙或本为神仙,或由人转仙,或由仙转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人性与神性的结合。居住在天宫的西王母,能乘云驾龙,吃三千年一结实的仙桃;曾为太上仙官的东方朔,三偷西王母家的仙桃,后因失职被贬下凡;而彭祖则寿达七百七十,皇初平能变石为羊,刘政能化作百人,壶公能跳进壶里;其它的如葛玄画符求雨,坐水不湿;姚光火之不焦,刀之不伤;费长房行符收鬼,一日千里;孙博身中成炎,口中吐火;班孟飞行终日,喷墨成字等等,不胜枚举,这些神奇的法术是他们神性的体现。而他们同时又是人,又具备常人的一切特征,因此这些神仙形象是人神结合的完美体现。汉魏六朝道教神仙体系中像这样的神仙有几百位之多,仅被梁代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排定座次的神仙就有四百三十余位。这么多神仙形象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
为了使这些神仙形象真实可信,小说在塑造这些形象的同时,还相应地神话了他们的居住环境,这些环境包括天宫、地府、名山大川、十洲三岛等。如元始天尊居住在玉清宫,容成公隐居在太姥山,邛疏往来于太室山,茅衷治于茅山。这些名山大川、神山仙境其境界自然不同凡响,如《桓真人升仙记》中对仙境的描绘:
有长年之光景,日月不夜之山川。宝盖层台,四时明媚。金壶盛不死之酒,琉璃藏延寿之丹。桃树花芳,千年一谢;云英珍结,万载圆成。①
这样美妙的仙境人间实难寻觅。同样,《海内十洲记》中所描写的十洲胜境也一样令人心驰神往,如对瀛洲的描写:
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山川如中国也。②
神仙们就是居住在这样神奇的海岛之中。在神仙道教小说中,仙境、仙人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它们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汉魏六朝神仙道教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
汉魏六朝神仙道教小说的另一个特色是它情节的曲折离奇。与同时代的鬼怪和地理博物类志怪小说相比,神仙道教小说在情节方面更为出色,这也是造成了小说的描写较为细腻,篇幅较为宏大的原因。如葛洪《神仙传》“左慈”故事中的一段描写:
魏世民 罗美红
《中国道教》2005年第1期
汉魏六朝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初步形成时期,也是我国文言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志怪和轶事小说,并由此奠定了我国文言小说的基础。
所谓神仙道教小说,是指以宣扬神仙道术为题材的志怪小说,这类小说以描摹神山异境为能事,张扬神仙可学、道术可求思想,特多奇闻、异事、服药、养生等内容。在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神仙道教小说占了很大的比重,仅这一类的专门书籍如托名刘向的《列仙传》、葛洪的《神仙传》、无名氏的《汉武内传》等就有二、三十种之多,这还不包括像《博物志》、《搜神记》、《幽明录》这类含有许多神仙道教故事的志怪书在内。与其它志怪小说相比,神仙道教小说一般篇幅较长,描写也较为细腻;它们一方面接受了史传文学的影响,多以“传”题名,是人物的传记;另一方面,它们也发挥了作者的想象、虚构能力,从而使作品变得情节曲折,描写细腻,篇幅加长,手法多样,并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因此可以说,神仙道教小说对中国小说的艺术发展贡献巨大。
汉魏六朝神仙道教小说在艺术上的最成功之处首先表现在它的浪漫主义特色上,它们继承了我国自先秦神话和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创造了一系列极富想象力的神奇怪谲的作品。这些作品最引人注目之处首先在于它塑造了众多的神仙形象。通过想象、虚构和夸张,小说作者赋予了这些神仙形象既有超现实的神性,又有常人所具备的人性,如《汉武故事》、《汉武内传》中的西王母、东方朔、上元夫人、东郡短人,葛洪《神仙传》中的彭祖、皇初平、刘政、壶公等。这些神仙或本为神仙,或由人转仙,或由仙转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人性与神性的结合。居住在天宫的西王母,能乘云驾龙,吃三千年一结实的仙桃;曾为太上仙官的东方朔,三偷西王母家的仙桃,后因失职被贬下凡;而彭祖则寿达七百七十,皇初平能变石为羊,刘政能化作百人,壶公能跳进壶里;其它的如葛玄画符求雨,坐水不湿;姚光火之不焦,刀之不伤;费长房行符收鬼,一日千里;孙博身中成炎,口中吐火;班孟飞行终日,喷墨成字等等,不胜枚举,这些神奇的法术是他们神性的体现。而他们同时又是人,又具备常人的一切特征,因此这些神仙形象是人神结合的完美体现。汉魏六朝道教神仙体系中像这样的神仙有几百位之多,仅被梁代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排定座次的神仙就有四百三十余位。这么多神仙形象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
为了使这些神仙形象真实可信,小说在塑造这些形象的同时,还相应地神话了他们的居住环境,这些环境包括天宫、地府、名山大川、十洲三岛等。如元始天尊居住在玉清宫,容成公隐居在太姥山,邛疏往来于太室山,茅衷治于茅山。这些名山大川、神山仙境其境界自然不同凡响,如《桓真人升仙记》中对仙境的描绘:
有长年之光景,日月不夜之山川。宝盖层台,四时明媚。金壶盛不死之酒,琉璃藏延寿之丹。桃树花芳,千年一谢;云英珍结,万载圆成。①
这样美妙的仙境人间实难寻觅。同样,《海内十洲记》中所描写的十洲胜境也一样令人心驰神往,如对瀛洲的描写:
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山川如中国也。②
神仙们就是居住在这样神奇的海岛之中。在神仙道教小说中,仙境、仙人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它们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汉魏六朝神仙道教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
汉魏六朝神仙道教小说的另一个特色是它情节的曲折离奇。与同时代的鬼怪和地理博物类志怪小说相比,神仙道教小说在情节方面更为出色,这也是造成了小说的描写较为细腻,篇幅较为宏大的原因。如葛洪《神仙传》“左慈”故事中的一段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