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是整个《水浒传》里的重要人物,出场顺序仅次于鲁智深之后,多年来在舞台戏曲和影视作品中,林冲都是毫无疑问的正面形象。但是,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观点开始置疑起林冲的人品,特别是比如吴闲云评水浒的观点里,强调了林冲很多“人品缺陷”。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有探讨必要的。
林冲做过的事情中,有三件事情我觉得不太好理解:一,为何非要主动休妻?二,为何要过于谨慎对待洪教头的挑衅?三,为何要在晁盖等人甫一上山之际就动了杀掉王伦拥戴晁盖之心?
一个个分析。第一,林冲自称休妻是为了避免妻子日后遭遇不测,因为自己一去沧州服刑,不知道何时能回东京,以及是否能平安回来。所以,林冲休妻的本意,可以理解为:林冲怕自己短时间回不来,所以林娘子被白白耽误,为他而守活寡,他希望林娘子和他“离婚”后,立即找一个“好人家”嫁出去,这样,林娘子下半生有了别的好男人做依靠,也不必担心高衙内欺负她(因为她又成了“有夫之妇”)。但是,既然张教头和林娘子已经明确说了不会改嫁,一心等待林冲回来,实在不行,就是为林冲一生守节也在所不惜,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林冲竟然仍旧坚持非休不可,这就难免令人生疑了:难道林冲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以后高衙内之流即使纠缠林娘子不放,也就此可以和他林冲无关吗?如果是这个动机而提出离婚,无疑是一种“自保”的私心了。
第二,林冲主动去投奔柴进,但俩人事先并不认识。素昧平生,只是互相知晓对方名头而已,可以说毫无交情。柴进对待林冲,一开始就显得很慷慨大方,并无虚伪客套的东西,而柴进当时的地位,远高于已经沦为罪囚的林冲。但林冲不知道是过于自卑还是有别的意图,面对洪教头明显的挑衅显得过分退让,似乎是在试探柴进的底线,让人觉得林冲未免精明过头了。对待洪教头的反复过程,我觉得一定程度是对柴进的不信任,既然如此,你又何必要主动去投奔柴进呢?站在柴进角度去看林冲,定然会觉得林冲是个很不爽利之人吧?
第三,林冲和晁盖也是素不相识,为何林冲忍受王伦多时,偏偏在晁盖等人一上山,就起了除掉王伦拜晁盖为首的念头?难道说“英雄惺惺相惜”不需要理由?我觉得除了吴用的挑唆因素外,林冲本人的动机只有一个解释:为了发泄自己长期遭到王伦冷遇的怒火,并且及时投靠他认为能力和威望更高的“强者”晁盖。很显然,这个时候的林冲已经成为了占山为王的强盗了,他的思维逻辑也就带有强盗逻辑的鲜明色彩了,那就是:不管先来后到,不管人品道义,不管手段方式,只认能力上的强者为尊。
其实这也是整部《水浒传》最大的问题。作者无形中一直在津津乐道于宣扬这种“谁本事大就听谁的,谁武功高就听谁的,谁胆子大、杀人劫财多谁就是老大,谁屁股后面跟随的随从势众谁就是山寨之主”这样一种强盗世界里特有的思维逻辑。强盗逻辑,最大的特点是:强词夺理,凡事仅仅以个人利益为唯一出发点,而且为达到目的,使用的手段往往是明火执仗的残忍。在关于强盗逻辑这个问题上,我认为王伦、林冲和晁盖吴用等人,并无本质区别,区别仅仅在于表现形式和程度。王伦首先对待林冲,用的就是强盗逻辑,后来对待晁盖等人,用的也是强盗逻辑,这个没有问题;晁盖刚上山时,庆幸于王伦表面上的热情款待,曾一度流露出感恩戴德的忠厚心态,但一等老奸巨猾的吴用点破实情,立即表现为对吴用挑拨林王内讧的言听计从,并未觉得这样的挑拨有何不妥之处。所以,晁盖、吴用等人,用的同样是强盗逻辑,只为自己占据山寨为快,哪管他人死活。林冲呢?同样也是被强盗逻辑所摆布:林冲心底里,是不甘心居于王伦及杜千宋万之下的,但却甘心受晁盖吴用差遣,为何?很简单:林冲觉得自己的能力和名气,大于王伦杜千宋万,却在胆略和造反贡献方面,小于劫了生辰纲且人多势众的晁盖一伙。“有奶便是娘”,“欺软怕硬”,正是典型的强盗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