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的信任,本人想就薛颠武学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目前国内有一些朋友在推广薛颠武学,比如民秋先生等,我和他也通过几次邮件,但是没有就具体技术问题进行过探讨,是天各一方的缘故吧,但将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互相探讨一下的:目前研究薛颠的人不多了(过去公开的不多,但是私下的不少)。
我目前不打算系统地介绍,因为我时间和精力有限吧。所以,打算零零散散地写一些东西,当然,也可以以问答的形式,将来再整理成文章。。。
1,什么是薛颠武学呢?
薛颠是近代形意拳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既有对形意拳的继承,又有发展。后来,又创编了象形术----一种基于形意拳而又有所发展的体系。
薛颠的武学内容可以包括:
(1),武术(形意拳,象形术),
(2),医学(点穴及解法以及中药),
(3),道学思想。
本贴将就以上三个方面逐渐介绍。
当然,最好是大家提些问题,这样我写起来容易一些。
2,薛颠的象形术和形意拳的关系。
本人认为,象形术是对形意拳的发展,但是还是形意拳的范畴。
可以这么说,象形拳是为了弥补形意拳的某些不足而发明的。那么,什么是形意拳的不足呢?
(1),理论相对抽象;
(2),腰胯不好练;
(3),练动的多,静的少;
(4),拳多,掌少。
(5),"形"多"意"少。
而象形术呢?让我们对照地来看。
(1),为了弥补形意拳理论相对抽象的问题,薛颠将之具体化和体系化,特被是由于他对道学修养深,所以可以将道学的理念贯穿到武术中来,于是理论上的更加充实和完备保证了理论的具体性和可行性。
(2),形意拳腰胯不好练,所以,象形术关键从腰胯入手,可以加速练习者腰胯的理解和应用。我本人觉得,这是一个**性的进步。
(3),形意拳动的多,静的少。而静的部分是很关键的,是间架结构的重塑和内力体会的保证。薛颠将之加以强调和具体化,于是真正使练习者达到动静结合的境界。
(4),形意拳"拳多掌少",掌的优点是变化多,灵活。象形术大多使用掌,所以很灵活。而且,拳的发力方式和掌的发力方式不同,这种拳掌兼顾(形意拳加上象形术)的练法,可以使练习者进步更快。薛颠的象形术就是使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5),形意拳可以说是"形"多"意"少,这里的|意|是指内在的和外在的功力训练。象形术的八象部分大多是针对功力训练而涉及的,而不是单纯的技巧。这种在练功中强调"培本"的做法是他的一大特色。
所以从以上5点,可以看到:象形术决不是简单的将形意拳改头换面,而是从根本上对形意拳进行了有机合理的变革,使形意拳更加合理和完善。
继续
3,薛颠形意拳(不包括象形术)和李存义支派的区别:
薛颠形意来源于河北派,由于收到诸多高人的影响(据说他和李存义学习过,薛本人只提到了李振邦和薛振刚二人),他的拳法有着诸多河北派先贤的痕迹。
(1),他的架子端庄,动作舒展,一看就是那种大气磅礴的感觉。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在自己的著作中非常 强调一个字,也是道学的一个关键字:"中"。他的拳架处处体现这种中和之力,中和之气,中和之神,中和之意。所以,大家如果在习拳过程中注意这个字及多考虑如何实现这个字,肯定会有进步。
(2),他更强调腰胯的扭转,而且,是在保证身体中舒的前提下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发力和技击的需要。也就是说,他通过腰胯的适当扭转,提高了传统理论所说的丹田力的实现。同时,他的腰胯扭转是周身通调配合下的结果,而不是机械地一味扭转。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说他的形意拳是"龙形形意"。
(3),练法和打法的高度统一。过去人们常说:练法,打法,演法不同"。其实,三种方法没有这么多的差别。在薛巅的拳法里,更强调"如何练就如何用"的思想。形意拳通过"五行找劲力,十二形找技巧"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武学体系,这也是形意拳为什么在中国实战拳学中始终占据领导地位。薛颠的形意拳,正是体现了这一个思想:他的五行拳身法很标准,没有过多的夸张的练法,就是为了使练习者找到形意拳那种中和之力。而\十二形,却通过非常夸张的练法来强化五行拳的力和发展相关12形的技巧。我们说的夸张,并不是指动作的夸张,而是对各个动物技击含义的夸张化的模拟。比如鸡形,马形等,一反其他各家的练法而揉入了新的内涵,都是对原先动作的夸张化的体现。为什么这么变呢?就是为了用法的需要。
目前国内有一些朋友在推广薛颠武学,比如民秋先生等,我和他也通过几次邮件,但是没有就具体技术问题进行过探讨,是天各一方的缘故吧,但将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互相探讨一下的:目前研究薛颠的人不多了(过去公开的不多,但是私下的不少)。
我目前不打算系统地介绍,因为我时间和精力有限吧。所以,打算零零散散地写一些东西,当然,也可以以问答的形式,将来再整理成文章。。。
1,什么是薛颠武学呢?
薛颠是近代形意拳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既有对形意拳的继承,又有发展。后来,又创编了象形术----一种基于形意拳而又有所发展的体系。
薛颠的武学内容可以包括:
(1),武术(形意拳,象形术),
(2),医学(点穴及解法以及中药),
(3),道学思想。
本贴将就以上三个方面逐渐介绍。
当然,最好是大家提些问题,这样我写起来容易一些。
2,薛颠的象形术和形意拳的关系。
本人认为,象形术是对形意拳的发展,但是还是形意拳的范畴。
可以这么说,象形拳是为了弥补形意拳的某些不足而发明的。那么,什么是形意拳的不足呢?
(1),理论相对抽象;
(2),腰胯不好练;
(3),练动的多,静的少;
(4),拳多,掌少。
(5),"形"多"意"少。
而象形术呢?让我们对照地来看。
(1),为了弥补形意拳理论相对抽象的问题,薛颠将之具体化和体系化,特被是由于他对道学修养深,所以可以将道学的理念贯穿到武术中来,于是理论上的更加充实和完备保证了理论的具体性和可行性。
(2),形意拳腰胯不好练,所以,象形术关键从腰胯入手,可以加速练习者腰胯的理解和应用。我本人觉得,这是一个**性的进步。
(3),形意拳动的多,静的少。而静的部分是很关键的,是间架结构的重塑和内力体会的保证。薛颠将之加以强调和具体化,于是真正使练习者达到动静结合的境界。
(4),形意拳"拳多掌少",掌的优点是变化多,灵活。象形术大多使用掌,所以很灵活。而且,拳的发力方式和掌的发力方式不同,这种拳掌兼顾(形意拳加上象形术)的练法,可以使练习者进步更快。薛颠的象形术就是使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5),形意拳可以说是"形"多"意"少,这里的|意|是指内在的和外在的功力训练。象形术的八象部分大多是针对功力训练而涉及的,而不是单纯的技巧。这种在练功中强调"培本"的做法是他的一大特色。
所以从以上5点,可以看到:象形术决不是简单的将形意拳改头换面,而是从根本上对形意拳进行了有机合理的变革,使形意拳更加合理和完善。
继续
3,薛颠形意拳(不包括象形术)和李存义支派的区别:
薛颠形意来源于河北派,由于收到诸多高人的影响(据说他和李存义学习过,薛本人只提到了李振邦和薛振刚二人),他的拳法有着诸多河北派先贤的痕迹。
(1),他的架子端庄,动作舒展,一看就是那种大气磅礴的感觉。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在自己的著作中非常 强调一个字,也是道学的一个关键字:"中"。他的拳架处处体现这种中和之力,中和之气,中和之神,中和之意。所以,大家如果在习拳过程中注意这个字及多考虑如何实现这个字,肯定会有进步。
(2),他更强调腰胯的扭转,而且,是在保证身体中舒的前提下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发力和技击的需要。也就是说,他通过腰胯的适当扭转,提高了传统理论所说的丹田力的实现。同时,他的腰胯扭转是周身通调配合下的结果,而不是机械地一味扭转。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说他的形意拳是"龙形形意"。
(3),练法和打法的高度统一。过去人们常说:练法,打法,演法不同"。其实,三种方法没有这么多的差别。在薛巅的拳法里,更强调"如何练就如何用"的思想。形意拳通过"五行找劲力,十二形找技巧"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武学体系,这也是形意拳为什么在中国实战拳学中始终占据领导地位。薛颠的形意拳,正是体现了这一个思想:他的五行拳身法很标准,没有过多的夸张的练法,就是为了使练习者找到形意拳那种中和之力。而\十二形,却通过非常夸张的练法来强化五行拳的力和发展相关12形的技巧。我们说的夸张,并不是指动作的夸张,而是对各个动物技击含义的夸张化的模拟。比如鸡形,马形等,一反其他各家的练法而揉入了新的内涵,都是对原先动作的夸张化的体现。为什么这么变呢?就是为了用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