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翻看到小学时的日记,只有厚厚的一本,总是随着心情偶尔记录的。看着自己从笨拙却认真的铅笔到圆滑熟练钢笔,其中记录着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多数是关于校园中的琐事,占最多的当然是我的朋友们。
从双胞胎姐妹舒青舒叶,走过7年的青梅竹马李金涛,到形影不离的星宇和晶晶,直至转学到深圳,邂逅到姚和黎。
看着我们从相遇到相识接触的每一个瞬间,我很惊讶我们有那么多故事,有些连我都忘却了的,却用我曾经的笔迹,一笔一画的刻在那回忆录中。
从记忆最清晰的黎x和姚x开始回忆。
记得我们三人第一次组合,是为了完成一项英语作业,一起去新一佳购买了面包等材料,次日集中在我家。凭着姚稍微的厨艺和另外两人忙上添忙的摸索,做出了惨不忍睹的成品,两个没良心的家伙咬完面包后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桌的狼藉等待我来收拾。
我心血来潮,将蓄了几年的长辫儿剪了,当看着姚蓬松的褐发和黎日渐扎起的中短小辫,我又后悔起来,天天盼着头发快点儿长长。
黎双手拉起我的手,在绿色的操场上转起了圈,我眼中的一切景物都是模糊的,唯独清晰的是黎的笑脸。
曾经有一段时间,莫名的喜欢上了绿色,和黎。青翠的绿意如此让人心旷神怡,像雨后萌发的小草,像我们的友谊。
一起参加了晚报小记者,毫无压力地考核通过,我们拿到了记者会员证和和服装,打开崭新的扉页,甚至不舍得在上面写下姓名,尔后,就不再那么在乎。
小记者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虽然每每授课总是心不在焉。我们一起参观了关山月美术馆,一起游览了低碳大楼,还领回两盒小小的植物。
姚是三人中最贤的,一次因为一张卡片突发奇想,决定一起做榨饮,**在黎家。摧残了半根芦荟,屠杀了两根黄瓜,炸出的成品不是一般的难喝。我们却很有毅力地吃完了一部分。
唱的第一首流行歌是东方美,东方美,独特的美。
军训时一起淋浴(=w=),不知怎的发生了冲突,那是我们感情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始。军训后,又莫名其妙地和好如初。
第二次军训,貌似比第一次精彩。听说军训有联欢会,于是和黎合唱一首欧若拉,仔细算来,我们听的歌大多是张韶涵的。
和黎各有一件素白的裙子,一起穿去英孚英语面试,不想被误认为是情侣装。从此常被我父亲调侃为百合。
为庆六一,一起兴致勃勃地演唱了杨幂的琉璃月,审核失败。略微有些沮丧,但并没有长时间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爱唱歌,依旧。
喜欢一起去书城,在安静的环境中,促着膝看书,看的很久。
黎问我,最喜爱什么颜色?我最喜爱的颜色,总是换来换去。喜欢金黄色的太阳,是你的笑脸;喜欢纯白的百合,是你的身影;喜欢青青的新绿,是你的创新;喜欢红红的晚霞,像我们的友谊。其实我喜欢世间的所有颜色,有了它们,生活才丰富多彩。
死缠烂打地向黎索要生日礼物(似乎这种人还第一次遇到),惊喜地转过身,发现那是一把嵌着四叶草的锁,而她保留了钥匙的一方。这就像友谊,紧扣的锁。
千年之恋,是和黎一起唱的最后一首歌,相比之下,练习了更久的《红蜻蜓》竹笛二重奏却被取消了。毕业典礼,并不是友谊的终点。
升初中了,和黎一起踏进了北师大的校门,教室相隔一层楼之远,唯一在一起的时间只有周末一起去张老师家上课。两人都拎着可笑的袋子,像是去买菜,后在黎的提议下买了挎包。
天气转凉,今天来到张老师家,黎穿了一身可爱的红色毛线衣。只穿了一件衫的我看着黎诱人的毛线口袋,欲将冰冷的手塞进里面取暖,不想却落了个空,原来口袋只是一个装饰品。黎见我困窘的模样差点喷笑出来,我努力想去瞪那张幸灾乐祸的笑脸,后也忍不住想笑,差点憋出内伤来。
那次80路久久不见踪影,和黎气恼地抱怨等候了近一个钟头,终于决定乘搭另一辆车。问路并转了地铁,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家,然后,是劈头盖脸的责怪与担心。
我恐惧的事实终于到来了,陪伴了我多年的爷爷患癌回了家乡。父亲开始了归少离多的出差,黎也离开了张老师家,从此80路成了一个人的旅行。不寂寞,我还有音乐的陪伴,只是有些不习惯罢了。爱看书,爱音乐,爱窗台,听着熟悉的广告语,家庭的感觉锋利地刺进心里。
许久不曾联系。那日和小于一起过生日,两坨圆圆的蛋糕非常可爱。最令我欣喜的是,终于有机会和姚见面了,她如松鼠尾巴般的头发短成了兔子尾巴,眼神还是一样的腹黑俏皮。姚给我的礼物是一堆小饰物,黎只简简单单给了一个紫色小沙漏。岁月,就像点滴流逝的沙漏。
花园城的小桌上,没钱的两个孩子只点了一杯奶盖乌龙,各自聊着新班级中的趣事。童年的友谊就像顶层晕开的牛奶,而现在,是令人回味的淡淡的清甜。
开始合奏。记得黎很爱吹笛,吹出的旋律悠扬美妙,配合着清脆动听的钢琴音,荡气回肠。到此为止的友谊,既不亲密也不生疏,没有鸡毛蒜皮的拌嘴,没有各种各样的约会,没有坏笑着的调侃。一切都是淡淡的,客气的,真诚的,是我们最满意的距离。
从双胞胎姐妹舒青舒叶,走过7年的青梅竹马李金涛,到形影不离的星宇和晶晶,直至转学到深圳,邂逅到姚和黎。
看着我们从相遇到相识接触的每一个瞬间,我很惊讶我们有那么多故事,有些连我都忘却了的,却用我曾经的笔迹,一笔一画的刻在那回忆录中。
从记忆最清晰的黎x和姚x开始回忆。
记得我们三人第一次组合,是为了完成一项英语作业,一起去新一佳购买了面包等材料,次日集中在我家。凭着姚稍微的厨艺和另外两人忙上添忙的摸索,做出了惨不忍睹的成品,两个没良心的家伙咬完面包后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桌的狼藉等待我来收拾。
我心血来潮,将蓄了几年的长辫儿剪了,当看着姚蓬松的褐发和黎日渐扎起的中短小辫,我又后悔起来,天天盼着头发快点儿长长。
黎双手拉起我的手,在绿色的操场上转起了圈,我眼中的一切景物都是模糊的,唯独清晰的是黎的笑脸。
曾经有一段时间,莫名的喜欢上了绿色,和黎。青翠的绿意如此让人心旷神怡,像雨后萌发的小草,像我们的友谊。
一起参加了晚报小记者,毫无压力地考核通过,我们拿到了记者会员证和和服装,打开崭新的扉页,甚至不舍得在上面写下姓名,尔后,就不再那么在乎。
小记者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虽然每每授课总是心不在焉。我们一起参观了关山月美术馆,一起游览了低碳大楼,还领回两盒小小的植物。
姚是三人中最贤的,一次因为一张卡片突发奇想,决定一起做榨饮,**在黎家。摧残了半根芦荟,屠杀了两根黄瓜,炸出的成品不是一般的难喝。我们却很有毅力地吃完了一部分。
唱的第一首流行歌是东方美,东方美,独特的美。
军训时一起淋浴(=w=),不知怎的发生了冲突,那是我们感情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始。军训后,又莫名其妙地和好如初。
第二次军训,貌似比第一次精彩。听说军训有联欢会,于是和黎合唱一首欧若拉,仔细算来,我们听的歌大多是张韶涵的。
和黎各有一件素白的裙子,一起穿去英孚英语面试,不想被误认为是情侣装。从此常被我父亲调侃为百合。
为庆六一,一起兴致勃勃地演唱了杨幂的琉璃月,审核失败。略微有些沮丧,但并没有长时间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爱唱歌,依旧。
喜欢一起去书城,在安静的环境中,促着膝看书,看的很久。
黎问我,最喜爱什么颜色?我最喜爱的颜色,总是换来换去。喜欢金黄色的太阳,是你的笑脸;喜欢纯白的百合,是你的身影;喜欢青青的新绿,是你的创新;喜欢红红的晚霞,像我们的友谊。其实我喜欢世间的所有颜色,有了它们,生活才丰富多彩。
死缠烂打地向黎索要生日礼物(似乎这种人还第一次遇到),惊喜地转过身,发现那是一把嵌着四叶草的锁,而她保留了钥匙的一方。这就像友谊,紧扣的锁。
千年之恋,是和黎一起唱的最后一首歌,相比之下,练习了更久的《红蜻蜓》竹笛二重奏却被取消了。毕业典礼,并不是友谊的终点。
升初中了,和黎一起踏进了北师大的校门,教室相隔一层楼之远,唯一在一起的时间只有周末一起去张老师家上课。两人都拎着可笑的袋子,像是去买菜,后在黎的提议下买了挎包。
天气转凉,今天来到张老师家,黎穿了一身可爱的红色毛线衣。只穿了一件衫的我看着黎诱人的毛线口袋,欲将冰冷的手塞进里面取暖,不想却落了个空,原来口袋只是一个装饰品。黎见我困窘的模样差点喷笑出来,我努力想去瞪那张幸灾乐祸的笑脸,后也忍不住想笑,差点憋出内伤来。
那次80路久久不见踪影,和黎气恼地抱怨等候了近一个钟头,终于决定乘搭另一辆车。问路并转了地铁,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家,然后,是劈头盖脸的责怪与担心。
我恐惧的事实终于到来了,陪伴了我多年的爷爷患癌回了家乡。父亲开始了归少离多的出差,黎也离开了张老师家,从此80路成了一个人的旅行。不寂寞,我还有音乐的陪伴,只是有些不习惯罢了。爱看书,爱音乐,爱窗台,听着熟悉的广告语,家庭的感觉锋利地刺进心里。
许久不曾联系。那日和小于一起过生日,两坨圆圆的蛋糕非常可爱。最令我欣喜的是,终于有机会和姚见面了,她如松鼠尾巴般的头发短成了兔子尾巴,眼神还是一样的腹黑俏皮。姚给我的礼物是一堆小饰物,黎只简简单单给了一个紫色小沙漏。岁月,就像点滴流逝的沙漏。
花园城的小桌上,没钱的两个孩子只点了一杯奶盖乌龙,各自聊着新班级中的趣事。童年的友谊就像顶层晕开的牛奶,而现在,是令人回味的淡淡的清甜。
开始合奏。记得黎很爱吹笛,吹出的旋律悠扬美妙,配合着清脆动听的钢琴音,荡气回肠。到此为止的友谊,既不亲密也不生疏,没有鸡毛蒜皮的拌嘴,没有各种各样的约会,没有坏笑着的调侃。一切都是淡淡的,客气的,真诚的,是我们最满意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