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2日漏签0天
汾城吧 关注:3,808贴子:38,771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汾城吧
>0< 加载中...

【求补充】清代尉村里简图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汾水烟波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本帖最后由 汾水烟波 于 2011-9-23 13:53 编辑
尉村,处于姑射山东麓,三官峪南侧,坐落在汾城台地西北角进入乡宁山区的干道上,距离古太平县城二十里,地势险要。从村名“鄂公堡”,以及现存的建筑\当地的地貌来推断,尉村的起源应当是军事堡垒无疑。据县志记载,在崇祯末年(1640S),汾城以西的乡宁山区内活动着大量的盗匪(农民军?),县城派遣差役前去平定,结果全军覆没(见《太平县志·义烈》)。汾城全县因此兴起了大规模筑城墙自卫的热潮。崇祯时期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改朝换代的乱世。现在的尉村城墙,应当就是那时候起修筑的。
根据古老的传说,本村起于唐贞观时代(730S),是唐朝开国大元帅尉帅的田庄。但是这种说法不太可靠。因为本身作为开国元帅的封地,没有理由如此偏僻贫瘠。在尉村西北的乡宁县,倒是远古时代鄂国的故地。殷纣乱政时期,有“鄂九之诛”,这里所杀的忠诚的大臣鄂侯,就是乡宁地区鄂国的君主。今乡宁县城,古称“鄂侯垒”,与本村面向乡宁方向的城门所题“鄂公堡”十分类似。如此来说,尉村与乡宁的渊源是很深的。但是究竟这个军事堡垒,是鄂国当年的中心地带,或是东部边界?没有办法考察了。
但以村东水利工程考究,本村至迟在金皇统时期(1240S)已存在。“时尉村首开上渰,满峪拦闸。至峪口处尉村下渰和盘道渰南北分水。顺涧东下又有中黄渰和焦彭渰。尉村上渰独灌尉村,下渰灌尉村、三公、北膏腴、南膏腴、西中黄。盘道渰灌盘道、西安平、南安平、苏家庄、孟家庄、赵家庄。中黄渰灌西中黄、南中黄、程公、孝村、良陌、李果、东曹路、西曹路、薛庄。焦彭渰灌南焦彭、北焦彭、曹家庄、南相李、北相李、站里。”古人说,一到夏季暴雨时节,山洪下泄,源自尉村的山洪灌溉系统水流宽阔激猛,交错并流,昔日平衍的黄土高原“俨然海岛中”,因此形成了汾城八景中所谓“百渰争流”。
全村四周围有夯土筑墙,现仅存北门\东门及西北角数段。以城墙包围范围看,村子南北680米,东西最宽处510米,城墙周长2.2公里,全村呈现不规则六边形。全村没有贯通的大路,也几乎没有十字路口,从每个古城门进入村子的“官道”,最后都会遇到丁字路口。这种道路规划与明清城镇风格迥异,倒是类似于旧太原城的道路设计。这种满城丁字路的设计当然不是想要“钉死龙脉”,倒是跟城市的军事防御功能有很大关系。一个村庄从刚开始建设形成的主干道,一般会原封不动的保存下去,不存在当代“拆迁”“改道”的危险。从尉村的道路设计可以看出,尉村最早军事堡垒作用的本来面目。
尉村由于最早是防御性城堡,是中央王朝为了加强对偏僻山区的控制而在交通大道上设置的军事单位,其中的住民应当是国家编制的军屯部队。但是太平日久,尉村的军事地位下降,军队的军事训练逐渐懈怠,日常的军事训练就转化成了逢年过节跑鼓车的游戏。再后来,则连这个游戏的起源都彻底忘却了。根据这样的演变过程判断,跑鼓车的风俗至少经历了千年以上的传承,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里顺带一提:尉村由于最早是防御性城堡,是中央王朝为了加强对偏僻山区的控制而在交通大道上设置的军事单位,其中的住民应当是国家编制的军屯部队。但是太平日久,尉村的军事地位下降,军队的军事训练逐渐懈怠,日常的军事训练就转化成了逢年过节跑鼓车的游戏。再后来,则连这个游戏的起源都彻底忘却了。根据这样的演变过程判断,跑鼓车的风俗至少经历了千年以上的传承,这是毫无疑问的。关于尉村近年来掀起的跑鼓车申遗的文化热潮,我的想法还是深挖历史根源,注重考据研究,还原文化本来面目。千万不要胡涂乱抹想当然,搞成四不像。那样装潢出来的跑鼓车,将不再是我们尉村的传统文化了。
全村地势西高东低,符合古人所谓“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神秘主义观念。在村内东南方向,形成了淤水潭,称为“陂池”。东南方向村内低村外高,给军事防守带来了困难。而村东自北向南挖掘的沟渠正好与城墙相依托,弥补了东边的缺陷。
我从大学时代就有愿望,绘制一份尉村古代的平面图,但是资料匮乏,能力有限,一直未能成行。终于依托现代科技的帮助,让我初步实现了这个愿望。图上黄线就是土语所谓”官道“,虚线是现代道路,古代可能没有,我不肯定,所以先画成虚线。
我个人对尉村历史很感兴趣,但是对近代尉村掌故和住宅分布了解的很少。希望大家多多帮助多多补充。比如说,村中的几个大家族是如何分布的?村中的各“院分布又是怎样的,又如何来源?如果这些关于尉村的文化问题都能得到解答,为尉村出一本《尉村志》或者《尉村文化史》都没有问题了。
我在这里静待乡贤答疑解惑,洗耳恭听。


  • 汾水烟波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陂池西侧有一条沿官道的排水系统,不知道全貌是什么样的。图上该标注而缺漏的太多。也希望乡贤达能予以指教。


2025-05-12 13:02:35
广告
  • 香草儿姐姐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姐,你太有才了


  • 寒武月儿明
  • 知名人士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欣赏啊!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汾城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