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者眼里的楚人特质
楚文化激情浪漫,是中国文学的滥觞;齐鲁文化规矩稳沉,是中国政治伦理的基石。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楚人精神文化中的精髓是血性执著、浪漫狂放、标新立异、勇于担当。
血性执著。对于楚人,血性执著就是忠义顽强,敢说敢为,永不言弃。楚国八百年兴亡,处于物竞天择、争霸图存的时代,楚人荜路蓝缕,屡仆屡起。楚人尚武,笑傲死亡,韩国、日本的尚武精神,似可从楚文化中追溯根源。文王时重国轻君的鬻拳,堪称楚人忠义敢为的典范。卞和三次献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都是讲楚人的坚韧执著。
浪漫狂放。楚人的激情浪漫世所公认。诗经三百零五篇,开篇《关雎》,就是典型的楚地民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充满爱情的浪漫色彩。屈原的《楚辞》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老庄的道家思想深受楚文化浪漫主义浸润是不争的史实。楚武王“吾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楚庄王阅兵洛城,问鼎周王,皆属典型的狂放之举。
标新立异。熊渠“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皆乃楚文化标新立异的经典概括。早期的楚人被中原诸国斥为荆蛮,国穷民弱,后楚国一度成为世界上疆土最广的国家。楚国的青铜冶炼、兵器制造、文学艺术等在先秦长时间处领先地位,靠的就是楚人不惮躐等、敢为天下先的破格创新精神。喜爱追新逐奇的楚人“抚有蛮夷,以属诸夏”,采各家之长为我所用。
勇于担当。楚人强调问责、勇于担当的历史颇为悠久。楚武王时屈瑕率兵伐罗失败自杀;公元前632年,令尹子玉在城濮之战中战败,成王问责,子玉无奈自杀;为了强大国家,楚王肩负有开疆拓土的使命,五年不出征是莫大耻辱,死后不得进庙堂见祖宗;文王讨伐巴国失败,鬻拳谓国王战败不得回城,于是文王折返讨伐黄国,因伤口深度感染死于得胜回国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