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与栏通,这里指东边的花园,锦鹓斑:鹓,鹓刍鸟,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这里指锦缎鞋上鸾凤鸟一样的图案。这是词人于归途中所见之奇美景致;在小园幽径之上,莲步轻盈,使人轻轻嗔怪雪消后的浅泥,溅湿了她绣有鸾凤图案的锦鞋。在游赏之类的诗词里,诗人于自我抒情时,插入耳闻目见的图景,此法十分常见。如尹廷高《花港观鱼》本是写自己看到逐队嬉游的鱼儿,却忽然宕开一笔写“红妆静立阑干外,吞尽残香总未知”。这种“插图”,更使诗情荡漾摇曳多姿,为词人的断桥之游,生姿添色,带有生活气息。“还见晴波涨绿,谢池梦草相关”。这时,天朗气清,湖水碧酖,仿佛谢灵运梦中的春草池塘,鸟鸣莺啭,也萦绕在我耳边。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故称“谢池”。《南史。谢惠连传》称,这两句诗是谢灵运梦见他弟弟谢惠连,文思大畅所得。故称“梦草”。最后畅想春天即将来临,在欢快之情尽展中缓缓拉下全篇结束的帷幕。
周密祖籍山东济南,幼年随父宦游闽浙。《木兰花慢》赋西湖十景,是他三十二岁时的名作。他出身名门,然而尚涉世不深,词中风格清高澹远,正是这一时期的写照,题曰《断桥残雪》,却通首不见一个“雪”字,但却无处不在写“雪”。比如“梅花信息”而需要“觅”,有雪:“诗冷”二字,暗中写雪:“等闲”三句写雪融化时的情状,“瓦陇竹根”之所以“更好”,乃是因为有雪点缀,佳人“步玉”自然写出雪态;就是到最后的“晴波涨绿”,这新绿溅溅的水中,也尽含雪的魂影。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即是虚实错落,情致婉转“残雪”皆于虚处时时流露。其次,词中妙句颇多,但此处之妙不是以辞浅意深见长,而是清丽动人,表现了周密青年时代的诗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