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796贴子:612,399
  • 1回复贴,共1
“巧”与“拙”,一般人皆喜欢巧,不喜欢拙。但是,巧言令色,巧诈虚伪,巧取豪夺,投机取巧,巧得心机太深,巧得花样太多,不但不能让人欣赏,反面令人感到可怕。“拙”是实在,至诚,本分,就是按部就班的“拙处力行”,“拙”有其美。
郑板桥一生服膺“难得糊涂”的人生哲学,此即所谓“取巧”不如”养拙“。一个人若能”心细身拙,比灵巧重要。
俗云“熟能生巧,勤能补拙”。世间上没有一步登天的好事,凡事都必须按部就班,力行实践。所谓“一步一脚印”“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基础不扎实,或是懈怠疏懒,则如气功师练功,一日不练,十日无功;十日不练,百日无功;时断时续,断送气功。
所谓“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愚时才是贤”,要得巧功,必须先付出许多笨拙的苦功。现代人不注意“拙处力行”,例如;军队未能刻苦训练,怎么能沙场取胜?学子不用心苦读,怎能金榜题名?科学家也是经过百千次的实验,才能有所发明;工程师绘图,也是要不厌其烦地修改,才会有傲人之作传世。
真正的笨拙就是灵巧的根基,真正的灵巧是从笨拙中增长的。所以,修行的人不要希望当生成就;是薄地凡夫,哪能容易立地成佛?农夫种植,也是一铲一锄地耕耘;机纺巧织,也是一经一纬地纺纱。速成的东西总不能持久,能从“拙处力行”,做人才能弥久芬芳,做事才能历久成功。(来源于《醒狮国学》杂志)


1楼2011-09-28 11:58回复
    取巧不如养拙。不知道你怎么去理解郑板桥,你应该联想一下你的现实。拙与拙,此与彼。


    2楼2011-10-04 13: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