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吧 关注:13,230贴子:105,818
  • 35回复贴,共1

微博上的关于戏曲服装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戏曲服装和明制汉服的联系:
来自撷芳主人的微博:
【飘飘巾·桥梁巾】飘飘巾和方巾是明代士人标志性首服,清代戏曲沿用。《闲情偶寄·演习》:“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儒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以之分别老少,可称得宜。近日梨园每遇穷愁患难之士,即戴方巾,不知何所取义?”飘飘巾后称桥梁巾、必正巾(潘必正),方巾则多被高方巾代替。

【云巾·相巾】明世宗参考古制设计了一套“忠静冠服”作为官员的燕居之服,后被士人效仿,制成忠静巾,又称云巾、凌云巾。巾为方形,上面用金或素线勾勒出梁与云状曲线,巾后立两山(翅)。戏曲中的相巾即由忠静冠、云巾发展而来,形制变化不是很大。相巾多与开氅搭配,用作戏里宰相等高官的家居便服。




1楼2011-09-30 09:37回复
    他的围脖我关注了,非常的好。还有个中国妆束的围脖我也关注了。
    作者是写大明衣冠的。那本书还没入手。
    好多昆曲演员都有围脖,不过俺只关注了陈少云的。


    IP属地:湖南2楼2011-09-30 13:33
    收起回复
      【缠棕大帽·中军盔】明代衙门军营的中军官及亲随人员多戴缠棕大帽,形制同大帽。《识小录》:“毡笠之圆者,谓之宣帽……盖马上所便也。旧制马上大帽有以皂纱蒙漆纱为之而金箔饰顶者,有缠棕及马尾为之者……下至抚按司道吏典随行者,于马上亦戴此。”清代后戏曲沿用,为中军专戴,故称中军盔(帽)。

      【笼巾·侯帽】貂蝉笼巾从汉代武弁大冠发展而来。明朝凡有军功的功臣可封爵,爵位有公侯伯三等,穿朝祭服时在梁冠上加貂蝉笼巾,前有立笔至冠顶,左侧插雉尾一根。清代之后戏曲中沿用,称作“侯帽”,两侧耳子多缀有穗子。京剧《二进宫》中的定国公即戴侯帽。侯帽顶部如置吞口插三叉戟,可代“帅盔”。

      


      3楼2011-09-30 16:34
      回复
        【幞头·相貂】明代官员公服继承宋元制度,戴展角幞头,用漆纱制作,展角长一尺二寸,末端上翘,与宋代幞头展角平直不同。民间艺术里多为包拯、曹操等高官(或神仙)所用,故俗称“黑丞相帽子”。清代戏曲沿用,称作相貂或相纱,并发展出花相貂(龙相貂、九龙相貂、包角相貂等),颜色不一,装饰较多。

        


        4楼2011-09-30 16:35
        回复
          【罩甲·排穗甲】明代罩甲属于戎服,可缀甲片也可纯用织物制作,对襟,用纽扣,无袖或短袖,衣身两侧或后部开裾,底边缀彩色排穗。清代后戏曲中沿用,分作排穗(须)甲与排须长马甲(坎肩),多为青少年武将、皇子穿着,常与紫金冠配套。《红楼梦》贾宝玉戴紫金冠穿排穗褂子,是艺术化的将门公子形象。

          


          5楼2011-09-30 16:35
          回复
            【凤冠】明代后妃命妇穿礼服、常服时戴凤冠、翟冠。冠上满铺点翠云朵,按品级饰以不同数量的凤或翟,冠顶用一对金翟(凤)簪衔挂两串珠结挑牌,明后期逐渐统称为凤冠。清代汉命妇继续使用凤冠,因未入朝廷制度,所以形制变化较大。戏曲凤冠从清代凤冠演变而来,两串吊牌(珠结)下移至鬓旁,垂穗加长。

            


            7楼2011-09-30 16:43
            回复

              【舞衣·宫装】明代舞衣仿自传统仕女画的人物装束,用于歌舞戏曲等表演,上衣下裙,戴云肩,披一条长长的帛带,便于舞动。《长生殿》:“各舞衣、白袍,执五彩霓旌……”清代舞衣又称宫衣(宫装),成为戏中妃嫔公主或仙女的着装,装饰愈加华丽,披帛则省去。梅兰芳先生设计的“古装”和早期舞衣吻合。

              


              8楼2011-09-30 16:43
              回复
                戏曲服装本来就是以明代服装为雏形的,叫明式行头。近来,有人不知出于何种目的,疯狂贬低戏曲满化、蒙化云云,不承认戏曲服装的明代风格。他们看不到整体,只会关注立领盘口、江水海崖等。何况立领盘口和江水海崖也未必是清代才有的。
                这种贬低戏曲的观点一度令我很气愤和苦恼。气愤是因为无中生有恶意诽谤,而苦恼就是,竟然很多人是打着越剧的旗号,以越剧服装为准则,宣扬越剧服装的汉家古意和侍女风格,来贬低其他剧种的服装是蛮化的,不正统的。令我这个同时是越剧迷的戏迷很矛盾和纠结!越剧传统服装和昆曲、京剧、豫剧、秦腔什么的没有太大区别,现在舞台上常见的越剧服装是袁雪芬等大师改革的结果,其中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梅兰芳的古装扮相。因此,我早就有一个判断:梅兰芳是较早复兴汉服的人之一,他设计的云台衣、川上衣、戏波衣还有古装头面依据都是古代侍女图。只可惜,有人竟以京剧形成于清代而断定其非中国,梅兰芳在汉服复兴上的尝试也被埋没了,最要命的是这种凡经历异族统治的东西就蛮化的论调竟然也延烧到昆曲,有人竟疯狂攻击乾嘉传统,或拿着形成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大做文章,或疯狂贬低元曲、元杂剧,进而以北曲是胡虏文化的结论来证明昆曲的非汉。真是可笑、可恼、可悲。因此,我觉得有些人口头上汉家文化如何好,而其实所做作为确是攻击自己的文化,甚至企图分裂文化的共识,已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希望年轻一代小心那些人。


                10楼2011-10-01 07:10
                收起回复
                  好帖子,很有价值! 精华!精华!我必藏之!


                  12楼2011-10-01 15:32
                  回复
                    回复sftk:
                    汉服本身没错,我也曾是汉服同袍,甚至现在也不能说不是。没想到老了又时髦了一把,毕竟汉服群体是以青年人居多的。但夹杂在汉服同袍中的一些人,确实不太客观,甚至是故意煽动。煽动民族仇恨,鼓吹南北分治。他们的理论依据就是沙俄、苏联、韩国、日本、美国等所谓的“中国在长城南”,“元清非中国”,满蒙非华夏,东三省、内蒙甚至臧疆台滇等地尽可自成一家。这就太令人气愤了。爱汉没错,但不能做国家的罪人。元清是否属中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蒙和东三省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的,不能让别人攫取。现在韩国一些人正宣扬“朝满同源”,认为东三省是他们的。日本也念念不忘当年的伪满洲国。苏联策动外蒙分出并不久远。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历史,不要做中华民族的罪人。爱汉服,同样爱国家,爱汉族,同样爱其他少数民族,这就是我这个老汉民的立场。希望汉服复兴朝着中华民族复兴的路子走下去,而不是被利用,成为纳粹舆论的载体。我现在很少参与汉服讨论了,这个帖子再次让我想起过去一年多来的不愉快和担忧。中国有这个局面不容易啊,没饿过肚子不晓得,没有妻离子散也不明白。希望汉服同袍不要上敌对分子的当,要以汉服为切入去复兴中华的优秀文化,而不是把汉服作为一种标榜!


                    13楼2011-10-01 22:06
                    收起回复
                      sftk
                      请你不要在在这里攻击汉服,你可以不喜欢它,也可以不支持它,但请不要在昆曲吧里攻击汉服。
                      我这个帖子只讨论 明朝衣冠和戏曲服装的关系。
                      我不会再回那些讨论了,我希望这个贴长久,无关的请不要再说了。


                      14楼2011-10-05 15:52
                      收起回复
                        吧主,我不想这个帖子被删,请吧主删去与本贴无关的言论吧。
                        我希望这个帖子保留。
                        谢谢!


                        15楼2011-10-05 22:23
                        回复
                          吧主觉得不合适就把争论删掉吧,我也只是看到有人谈论到就来说两句,无意冒犯。


                          IP属地:四川16楼2011-10-05 22:29
                          回复
                            不错,囊姐。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掌上百度17楼2011-10-06 09:22
                            回复
                              这楼歪了,是我的错。向楼主和朋友们道歉。希望回到楼主本意去讨论吧。
                              汉服,目前已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里面掺杂了太多的民族、政治等因素。可以说是个舞台,各种人,代表各种利益的人都在这个舞台上粉墨登场一番。他们的利益诉求南辕北辙,但却可以用“无间道”的办法站在对方立场上或褒或贬,或骂或捧,令人眼光缭乱,不知根底。因此,汉服似乎越来越敏感,超出了单纯的文化范畴。
                              以我经历过大小战乱、运动、风潮的经历而言,我是不主张年轻人过分涉足其中的。所以,大家请以我这个老家伙的话做本帖的转折点,重新回到楼主的论题上去。莫谈国事为好!
                              再次向楼主道歉。
                              至于删帖,我觉得大可不必,毕竟没有什么不妥的言论,只是个人看法不同而已,大方向都是爱国爱中华文明爱昆曲的。所以不赞同16楼删帖的主张。当然,最终全凭吧主裁决,我没有意见。


                              18楼2011-10-06 1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