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生活在人群中。
历史上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是生产劳动中产生。语言是交往的工具。
语言产生于社会实践,繁荣于社会实践。
脱离了社会生产实践的语言,势必萎缩。
任何一种文明,都不是靠某些人咬着话筒对着镜头发一阵感慨就能复兴的。很遗憾
我们的大汉文化的主流媒体中仍然有很多这样的“洒家”、“山人”。这是汉文化
的虚伪和堕落。肉食者思存,不能远谋。
今天的新闻中,有多少虚与委蛇的字眼?今天的政府文件中,有多少华而不实的辞
藻?今天的主流影视作品中,有多少无病呻吟的发嗲?
所有振聋发聩话语,激动人心的文艺作品,都来自于昂扬向上的社会进步时刻。只
有此时,语言才变得如此必要去表达真情实感,去表达锋锐的思考。
试想,作为一个草原上普通牧民,你是用流利的蒙语表述‘多媒体’、‘一卡通’
这样的信息,还是用蒙语和汉族干部讨论牧业贷款问题?
当你浏览医疗技术网站,你是否会抱怨德国人不能保留大汉民族文化而开辟中文网
页?
蒙人的发达,才是蒙语的繁盛依据。
蒙人当自强。
今天的一些蒙人有意识地保持自己的母语的传承,这是睿智的。但要保留蒙语,不
能靠为学而学。
要让蒙语有价值。
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