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牡丹傲节危不移吧 关注:252贴子:11,979
  • 1回复贴,共1

8种民族乐器 最具吉林特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亻耶

四胡 资料图片
  一位汉族农民用高粱秆能做成“哨”吹出动听的曲子;满族的皮鼓和腰铃是吉林省独有用来萨满祭司的乐器;朝鲜族制作乐器的金季凤大师发明出的伽亻耶琴,比普通的琴多出一个弦两个音显得更有韵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专家组组长曹保明介绍,吉林省最有特点的民族乐器共有八种,最初发明这些乐器是用来驱赶野兽的,而现在用来缓解疲劳和陶冶情操,而且都已经成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汉族乐器
  高粱秆也能奏乐
  钢铁、木头、塑料这些都可以成为制作乐器的材料,可你知道高粱秆也能做成乐器吗?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大榆树镇两半屯村有一位音乐奇人刘学仁,他能用高粱秆做成哨,吹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刘学仁家可以称为高粱秆哨的吹奏世家。早在清朝年间,他的曾祖父刘永泰就在无意中发现了这种既简单又随手可得的乐器,起初是吹着玩,后来渐渐掌握了要领,可以吹出很多动听的曲子。
  分青黄两种“哨”
  据了解,想要吹高粱秆哨,首先要会做。高粱秆哨有“青哨”和“黄哨”之分。青哨是指高粱还在生长期,不能折断高粱秆,只能从秆的节骨上抠下青皮儿来做,称为青哨。黄哨则是秋收后将高粱秆按节切下,在节与秆的连接处切下15厘米、30厘米不等的小段,称为黄哨。“青哨的制作,全靠手指掐哨的技法,不能使青哨脱离节根,以免裂开,青哨一般是临时性的。黄哨则是可长久使用的。”曹保明说。
  想吹好哨 关键在“找气”
  据了解,吹高粱秆哨也是一个技术活儿。其中的关键在“找气”、“运气”和“走气”。找气,是先用气试哨,当气和秆皮儿对准了位置时,才能发音;运气,指人的舌尖要不时地在哨与舌间摸索,以气来推动皮儿震动,发音发歌;走气,是指嗓眼的气要不时地以长短、猛缓、大小来发出,以便使音正确和动听。
  “高粱秆哨”是用高粱秆制成的民间乐器,是吉林农耕文化的结晶。制作简单却又不失技巧性,也别小看了小小的高粱秆,想制作成乐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高粱秆上的哪个洞没扎对,就不会吹出好听的曲子,甚至可能连声都吹不出来。“从这高粱秆哨就能看出农民的智慧和田间的乐趣。”曹保明笑着说。
  民间土哨 处境堪忧
  2009年,东北民间高粱秆哨制作和吹奏技艺被确定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学仁也作为此项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上报国家级遗产传承人。老百姓依然在期待着他能够用这种古老的民间土哨吹一些歌,吹一些能让人们世世代代都想听的老调老歌。“虽然高粱秆哨有很多听众,但是一些年轻人却认为,高粱秆哨太土太旧,不如萨克斯等乐器时髦;又嫌它价格便宜,不愿去参加它的演奏会,使得这种东北民间艺术和技艺正在逐渐消亡。”曹保明担忧地说。
  满族乐器
  皮鼓和腰铃 吉林省独有
  皮鼓和腰铃 二者都是极具满族特色的乐器,在满族的萨满祭祀歌舞中,这两种乐器是必不可少的。皮鼓是打击乐器的一种,一面蒙皮,好的皮鼓敲击声响透亮。而腰铃的声响则清脆悦耳,是吉林独有的乐器。曹保明介绍,因为这两种乐器无处可买,只能自己制作,所以民间涌现出很多制作能手,在我省的满族村落,制作皮鼓和腰铃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九台市其塔木镇的关云德一家就是族人中有名的制作皮鼓和腰铃的世家,制作乐器的手艺从关云德父亲一辈开始世代相传。他制作的腰铃舞动起来清脆悦耳,可以说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传承人之一。
  朝鲜族乐器
  金季凤自创13根弦伽亻耶琴
  长鼓 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它朝鲜族聚居地区,又名伏鼓,起源于古代的细腰鼓。鼓身木制,呈圆筒形,两端粗而中空,中段细而实。鼓身外涂红漆。因鼓腔大小和蒙皮薄厚有别,可发出两种不同音色,粗端为柔和深沉的低音,细端为清脆明亮的高音。



1楼2011-10-14 05:07回复



    3楼2011-10-15 05: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