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容绯吧 关注:232贴子:1,343

“素读”是怎样的一种方法 【“新”素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几年来一直大力倡导“素读”经典的陈琴老师,为流行于私塾时代的“素读”法赋予了新鲜的元素和内涵……
“素读”是怎样的一种方法
口陈 琴
“素读”是日本人对我国古代私塾授课方式的定义:不追求理解的深刻,只是朗朗诵读,直至将所读内容烂熟于心,脱口而出。
我们现在可以将“素读”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实际上,中国古代教育基本上以这种方法为主要的教学法,目的是达到“读书破万卷”的功效。日本的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时,都曾提到“素读”对夯实自己文化根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素读”的特点:一是所读的书籍必须是经典文集,是足具“种子能量”的文字(卡尔维诺语);二是对诵读的内容不求深刻理解,但求熟读成诵;三是不求急功近利,但求储备充裕。因此,“素读”在技法上要求反复朗读——响亮地、清晰地、字正腔圆地读;目标上追求大量积累经典文字,力求完整地、熟练地记诵。
我国古代私塾先生为了获得“素读”的效益,片面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现代课堂当然不能照搬。然而,“素读”的方法不能丢,后人应该设法让“素读”获得“素而味鲜”的功力——教学方法不枯燥、不乏味。
笔者巧妙运用了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对“素读”进行改良,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IP属地:广东1楼2011-10-14 17:33回复
    二、利用班级授课特点,开展形式活泼的“素读”
    1.诗词或以韵文为主的诵读内容,可采用集体分组巡回接力的形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千家诗》等等,我都是以这种形式让学生背会的。集体接力的多种变换形式让学生始终处于“斗智”的兴奋状态,比单独的诵读效果更佳。先给学生分组,给诵读的内容也分好组,学生的组序可以不断变换,不断循环——
    ①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②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③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④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①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②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③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④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三四遍回环复沓之后,就能背诵了。
    也可以采用递进式的推进法,我称为顶针式,学生也很喜欢。比如:
    ①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③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④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⑤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2.短语式的三字或四字甚至五言诗还可以借助“节奏”或“和声”来增添吟诵的乐趣,学生会觉得很好玩。这种方式可以消除学生的疲惫感和倦怠心。有些诗不需要讲解,直接设计以诗对诗或以诗解诗的方式,学生一读就懂了,以话剧的对白来读,就更有趣了。比如——
    (领)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和——哦,灞陵雨呀!)
    (领)问客何为来?(和——何为来呀?)采山因买斧。(齐:噢,采山因买斧!)
    (领)冥冥花正开,飚败燕斯乳;(和——花正开呀,燕新乳!)
    (领)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和——唉,鬓丝生几缕?)
    3.根据诗的内容,吟诵中增加几句唱曲,以助吟诵兴致。尤其是给一首诗的个别难以一言尽释的句子增加一两句唱曲,学生更欢迎。如上面的《长安遇冯著》里最后的两句清唱,放给学生听,几遍就会了。
    唱还是最好的记忆方式。比如,弘一法师的“长亭外,古道边……”很多人不记得全词,可是,借助歌唱就能继续回忆后面的词了。你记不住屈原的《橘颂》,就唱吧:“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多美的旋律,一唱三叹,油然流动。
    唱诗,本来就是吟诵诗词的一种方式。诗与歌的一体性,在古人那儿有更明晰的注释。《毛诗序言》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总之,要让学生动起来,不要傻呆呆地坐着有口无心地读啊背啊。只要不断创新,“素读”其实完全可以做到不俗不闷不乏味。


    IP属地:广东3楼2011-10-14 17:34
    回复
      三、素读有量日日清,知新不忘常温故
      我为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订了一个整体的目标:背诵10万字,读破百部书,手写千万言。在实践中,我总结的经典“素读”的基本操作方法是:大经典,同并进;放声读,能成诵;重记忆,轻讲解;诵新篇,常温故。
      每天要有一定的“素读”量。我这样来规划孩子们的“素读”量:每个孩子每天坚持背诵lOO字左右的文段,一学年除去节假日,每个孩子按在校日为180天计算,六年就可背诵 10万多字的文章;而此外再引导孩子每天阅读 5000字左右的文选,一学年就是90万字左右的阅读量,六年就是500万字以上的阅读量。这还是最低的估算。我们的新课标规定小学生的最低阅读量只是区区145万字,可能达到这个要求的仍然是少之又少。老师和学生依然难从高耗低效的语文困境中突围。而对记诵量就根本没有提。我们现在是对学英语的要求很明确,有准确的记诵量,母语却没有。
      笔者的体会是,“素读”的作业最好在校内完成,留为家庭作业,学生很少能主动完成。一本书,坚持每天几行,化整为零,寒暑不变,日有所诵,总能背下来。巧妙地利用好零碎的时间,组织好有趣的形式,早读10分钟,下午10分钟,有时是语文课挪出5到10分钟,坚持数年,奇迹就发生了。整篇文章或整本书的记诵,我通常教学生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式。比如,一篇课文,可以先背熟一段,就到老师跟前背。每一段都是100分,一篇课文就可以获得好多100分。根据分数给予奖励。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IP属地:广东4楼2011-10-14 17:34
      回复
        问题不在于 这个方法有没有用
        问题在于 你到底能不能坚持下去
        素读几乎不是一种方法 应该是一种传统 完全不用怀疑
        高速阅读当然经过大脑了 问题是你要确定你真的看到了 不是略过了
        看到就肯定在潜意识里 不会丢掉 关键是你要学会把潜意识里的东西上升到意识层面
        素读吧


        IP属地:广东6楼2012-02-18 12:07
        回复
          如果自己素读然后录音晚上放着听效果会怎样


          IP属地:广东8楼2012-03-03 21:13
          回复
            要看你的学习通道
            我是体觉的 听觉也很好
            所以 我自己感觉 听录音效果非常好
            你要了解下自己的学习通道


            IP属地:广东9楼2012-03-04 00:56
            回复
              我不了解我的通道.我现在可是处处撞壁


              IP属地:广东10楼2012-03-04 07:55
              回复
                你也应该懂音乐的吧.录音的时候加些背景音乐可能效果会更好吧.
                介绍几首来吧最好是纯音乐.不要求多只要求经典.


                IP属地:广东11楼2012-03-04 09:10
                回复
                  回复11楼:贝多芬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2-03-04 14:49
                  回复
                    记得你说过自己是八零后的,叫你一声甘大哥吧,我九零末。感觉你很有才华呢,要继续加油哦,不知道如果你有小孩后,会不会这样教他,不是戏言,我有时会想怎样教我之后的孩子,呵呵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03-04 20:41
                    回复
                      推荐班德瑞,还有莫扎特吧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2-03-04 20:42
                      回复
                        呵呵 你客气了
                        我当然会这样教自己小孩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教诸小孩 如自己小孩
                        所以不可能教别人小孩一个样子 教自己小孩一个样子
                        


                        IP属地:广东15楼2012-03-04 23:21
                        回复
                          楼主你好,看了你很多的贴,十分支持你的思想(可能1 年还是无法接受吧)!感觉最近看了一些书,让自己眼界开阔了,以前觉得很荒谬的思想现在看来是那么的先进!可能以前爱传统教育的影响,有着一种随大流的思想,别人认为对的就是对的(尤其是父母),现在看来,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楼主可以留个联系方式以后交流吗?喜欢现在开始改变的状态!我的QQ:695584102。


                          IP属地:广东16楼2012-03-05 18:48
                          回复
                            呵呵 感谢你的信任
                            正如我自己所说 我并不想害谁 可是 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我的观点
                            也许就是你说的 随大流思想吧 或者说从众思想
                            总之多交流 多读书 你说的很对 眼界越开阔反而越觉得自己渺小
                            我的QQ541578759 群:94361178


                            IP属地:广东17楼2012-03-05 20:19
                            回复
                              同感,加我进群吧971395627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2-03-05 2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