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一直大力倡导“素读”经典的陈琴老师,为流行于私塾时代的“素读”法赋予了新鲜的元素和内涵……
“素读”是怎样的一种方法
口陈 琴
“素读”是日本人对我国古代私塾授课方式的定义:不追求理解的深刻,只是朗朗诵读,直至将所读内容烂熟于心,脱口而出。
我们现在可以将“素读”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实际上,中国古代教育基本上以这种方法为主要的教学法,目的是达到“读书破万卷”的功效。日本的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时,都曾提到“素读”对夯实自己文化根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素读”的特点:一是所读的书籍必须是经典文集,是足具“种子能量”的文字(卡尔维诺语);二是对诵读的内容不求深刻理解,但求熟读成诵;三是不求急功近利,但求储备充裕。因此,“素读”在技法上要求反复朗读——响亮地、清晰地、字正腔圆地读;目标上追求大量积累经典文字,力求完整地、熟练地记诵。
我国古代私塾先生为了获得“素读”的效益,片面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现代课堂当然不能照搬。然而,“素读”的方法不能丢,后人应该设法让“素读”获得“素而味鲜”的功力——教学方法不枯燥、不乏味。
笔者巧妙运用了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对“素读”进行改良,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