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看不得吧里各种不帮狼家就是2就是sb的论调了,难得龙妈附体也码字一回。主要灵感来源于龙堡ieee87大的精华,主要目的就是论述五王之战中各方选择的合理性。
看这样子就注定要长篇大论无趣了,不爱的可以退散
首先声明一点,pov只是我们看事情的眼睛,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这点不需要在论证了吧?
所以要分析除了狼家以外所有其他参战方的战略的第一点,就是请把狼家黑化,狼无论如何不是敌人也只是个中立的势力,不存在交好的必然,只存在共同的利益多寡
要讲铁民自然要从他们最为特殊的社会以及风俗——古道说起,毕竟无论谁戴起浮木王冠,首要的选择与问题就是:古道到底还要不要坚持?
看遍古道的各种表述,我不知道诸位能否用一个字来形容这些看上去多少有点莫名的习惯法似的东西,于我而言,字里行间却只能看见一个“独”字。无论是“每个船长都是自己船上的国王”这样具体的表述,还是对于船员只称之为助手这样的细节。所以独是深入每一个铁种性格底层的一面,就算席恩或者读书人这样已经被淹人视为离经叛道的也无法抹去。所以若是探讨起铁民的战略抉择的时候,这一点是最容易忽视却也是最不该无视的一点。
接下来就具体分析下巴隆的选择问题
首先,这场战争在巴隆眼里是目的相当明确的,就是恢复古道
古道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我赞成87的论点,并感觉可以进一步点出就是斯巴达式的奴隶体系,虽说铁群岛也反对奴隶制,但仔细比较就可以发现其实他们反对的只是奴隶的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这和古典时代的斯巴达城邦是相当接近的,作为接近维斯特洛这样已经相当完备封建制的铁群岛,就算独立也不可避免会受到其影响。所以封建制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这点可以清楚地认识,但作为最特殊的一个地区,铁群岛不具备支持这样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就决定了这样的生产关系只有可能被强行输入而基本没有自我发展形成的条件。所以就造就了这个畸形的社会以及这套畸形的信仰。
一个社会在变革期最容易被拥护的思潮就两种:守旧与革新。向前看方才已经论述过就铁群岛自身的条件而言,实在没有这样的生产力支持,想必自伊耿以来,铁民也尝试过,就算现在也依旧有眼光开阔的想选择这条路,如阿莎和读书人。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原因只有一个,生产力不支持。出路也只有一条,要么暴力的向外输出矛盾,通过改善物质条件来提高生产力,要么被暴力的向内输出,通过外部压力强行打破上层建筑推广新的生产关系。而后者在大陆征服者有意无意的忽视下,铁群岛维持着看似脆弱却坚强的自治。于是开明派只有倒向选择输出战争。
接下来就是守旧派,这一派用古希腊史那套分析就是妄图恢复古典时代的奴隶制这一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往往就是过去甚至现在的既得利益者,本来按照历史正常的轨道,他们就算一时也不可能永久阻止生产关系的改变,但正是铁群岛这个特殊的地理政治环境造就了他们的苟延残喘,这一派就以湿法最为典型,宗教势力往往在变革期间扮演这一势力的代名词。而继承自习惯以来的古道又造就了嗜血战争的性格,于是乎战争成为铁民的唯一选择,所以才有了那句we do not saw。啰嗦这么多就是为了回答87的一个问题:我们要破坏什么是很清楚的,但是破坏之后,我们要建设什么呢?
开明派如阿莎在战争后必然要充分利用战争的结果来改进物质环境,选王会上她的建议不就是通过更良好的土地环境和物质基础来进一步提升铁民的生产力么?所以我觉得阿莎的失败不可耻,反而是太少了,只有更多铁民认识到并站出来,而且铁民能守住胜利果实再多几年,那么纵然守旧派再强也无法恢复奴隶制
而结局也可以预测,参照西藏,一个神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再说要扯远了,就此打住。
所以这场战争中各派的目的都明确了。下一步就是挑选目标了,这里就是争议最大的地方。
借用句孙子:上善伐谋,次善伐交,下善伐兵.其下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