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峰一开始并非歌手,只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才踏上独立音乐人的路途。话说有一次,林一峰写了一首叫《雪糕车》的歌给陈奕迅,但是歌词却需要非常大的改 动。他不愿意,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家里一手一脚地录了《床头歌》。同时花费五位数的继续印了两千张专辑,想不到卖了超过两万张,于是开始了他的音乐 生涯。
1998年2月,周杰伦创作了一首名为《眼泪知道》的歌曲。不想,歌词转到了刘德华的手上 时,他只轻轻瞟了一眼,便连连摇头说:“眼泪怎么会知道,眼泪要知道什么呢?”就这样,不欣赏这些歌词的刘德华当即拒绝了演唱这首歌曲。后来,1999年 12月的一天,吴宗宪将周杰伦叫到办公室,十分郑重地说:“阿伦,给你10天的时间,如果你能写出50首歌,而我可以从中挑出10首,那么我就帮你出唱 片。”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周杰伦。
以上两个故事作为音乐人的经历被千千万万媒体采用,几乎每看到三篇关于他们的文章,就有一篇提到这故事。
故事和音乐、电影一样,作为最有传播价值的东西,一直被人反复传颂。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人,其实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有些情况,是故事成就这个人,有些情况,是这个人成就这些故事。
从音乐人推广角度,一个音乐人的经历和故事,是音乐以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点。
透过故事,就能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音乐背后的理念和音乐人,能令听众对音乐和音乐人的认识更加丰满,从而增加其喜爱程度和品牌忠诚度。
在寻求媒体报道的时候,如果乐队或者音乐人本身有一些有新闻价值的故事,记者会很乐意对其进行报道。因为他们的工作会更少,而且效果会更好。
因此,故事对于乐队和音乐人的推广有着无可媲美的推动作用。所以做好故事设计,也是乐队推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点。以下是笔者的几个建议:
第一,音乐人故事绝对不能掺假。
虚假的炒作在音乐界已成普遍。MV投资千万,专辑引发抢购预售超十万,国外著名制作人跨刀等新闻不绝于耳。这些在过去音乐产业或许是一大竞争点,但随着听众对于媒体手法的教育提高,大部分已经能一眼看出其中的虚实。因此这些不着边际的故事,其实只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为满足音乐人的虚荣心而写,在推广中不但不 能起到吸引歌迷的作用,反而会增加别人的反感。
第二,有意识收集自己的故事。
相比于大肆吹嘘,更多音乐人其实对自己故事都抱一种谦虚的态度,对大众讲述自己的故事感到不好意思。
这样想很正常,因为对于音乐人来说,音乐才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做好音乐,就是一种务实态度。但其实,说好故事,也能令别人对于自己的创作和个人理解更深入。这也是做好音乐的其中一份工作。
所以,从现在开始有意识收集自己的故事。最好用一个本子或者开办一个博客,记录下自己生活点滴。这不但能作为记录,如果有外人例如记者或者经纪人看到,凭借专业知识,或许也能发掘其中闪光点,进而为音乐人获得推广机会。
第三,故事应该体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优点
故事,是通过讲述一个人的某些方面去达到吸引注意或者加深理解。
像林一峰的故事,我们从他不愿意作品被修改,可以看出他的独立性。从周杰伦10天能写那么多首歌,可以看出他的才华。
因此在挑选自己应该用的故事的时候,应该思考一下自己品牌中想传递什么主张,有什么价值观,或者有什么优势。
第四,为每个故事找合适的媒体和合适的听众。
杂志分很多种,时尚杂志,摇滚杂志,人物杂志……每本杂志都有他的目标群体。而不同受众又喜欢读不同的故事,像潮流杂志的读者一般倾向于想看看有什么新鲜事特别事,而人物周刊的受众则喜欢读别人成长的故事,自我激励或者学习点成功方法。
想起刚才提到的故事素材库了吗?几乎任何故事,只有有价值,都能找到市场。而要打入不同市场最好的方法就是精确打击。
第五,在广泛传播或者新突破之前,将自己的故事不停重复。
将故事不断重复,有时候会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原地踏步,甚至是吃老本。
但其实,在传播上,一个故事要从一个群体跳到另一个群体是耗时非常长的。而从人的认知上看,一个故事要能让人记住,其中一个方法就是重复。
因为,在采访中提到,在简介里写到,在和朋友交谈中说到,对于自己故事的传播是非常有好处的。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人的价值观和方向改变了或者有新突破,就没有必要坚守过去的故事了。
第六,找出自己有新闻价值的故事
决定使用某个故事之前,不妨先在自己朋友圈中试验一下
故事除了会面对不同的受众,它本身还有优劣之分。有些对于你来说很重要,启发很大的故事,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不那么吸引人。因为,不妨在饭桌、朋友聚会上说说这些打算用的故事。如果发现自己说的时候,个个聚精会神在听,而说完之后,每个眼睛里都有某种你期待的反应。
那么,这个故事对于媒体或许就有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