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是谁谋杀了黄沾(转发)
空白写字板,有种荒芜的味道,我独行其间,为一个老人的逝去写下注解,为一个天才的背影感叹易水尤寒。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正如黄沾所言:后来的日子,我是学习着怎样去老,怎样在浮华的生活里随遇而安……于是就看淡了生活,看穿了世故,更看轻了命运。如果说不
惑前的黄先生是掀江湖风浪的才俊,那末这个老人亦正亦邪、宜庄宜谐的后半生才是集人间可爱于一身的智者,《不文集》离经叛道与《男儿当自强》的正气千秋也恰好道出他的两极,神似了金庸笔下的老玩童周伯通,有着悲与乐的两面。但我并不能把某年某日黄沾悲痛的站在水边想结束生命的那个晚上与一个鬼马的节目主持人的悲与乐相融合,可生人的过程也许就是心死的过程,你越是站在台上像个老玩童,越是用搞笑替代歌声,我们的怀念就越有酸楚的味道,有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凄凉景象。
生老病死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有些人的离去却使世界顿生寂寞,在我们被内心空虚的偶像文化拨弄的慌乱时,当黄沾坚持的流行文化原则被旋转出热闹的中心时,我们的迷失也反衬出老人的孤独,他说:他们都不来找我写歌了……平静的述说却带着一个世代的堕落。是的,没有人再笑傲江湖并懂得沧海一声笑,这是对老人最大的侮辱,一生执着的中式文化烙印被孩子们翻译成嘻哈音乐,做人与写词都力求通古的黄沾在灯红酒绿的路口迷路了,看轻了命运却放不下才情,于是,他被这个时代谋杀了,被满街跳舞的节奏谋杀,被世人荒凉的内心谋杀,被他自己的过去与现在谋杀。一个人可以死于各种可能,但悲莫过于被曾经热爱过的抛弃。黄沾的死是因病,病因心起,而心早已风雨飘摇了。
是谁谋杀了黄沾?是我们。但没有人来将我们逮捕归案,只有良心的隐痛提醒故事的真相。华语音乐痛失元老,无数的纪念专辑将大赚特赚,溢美之词铺天而来,这都是商品社会的必然链接,但恐怕没有人对黄沾的理想主义抱有兴趣,我们已经离最初越来越远,我们用金钱覆盖了黄沾的身体,蒙蔽了自己的眼睛,我们歌功颂德却麻木不仁,随声附和着轻浮的声音并自喻潮流,我们偶尔也像黄沾一样对现象抨击,却没有勇气心忧而终。
我们表面仁义豁达,私底却是中国文化的叛徒。这就是谋杀者的面容,你可以在网站、报纸编辑们的脸上看到,你可以在海吃海喝的白领身上找到,你可以在老板经理们的脸上找到,你更可以在影评人、乐评人的脸上找到……黄沾中国意境的文化是享乐流行文化的一脚尘埃,是年轻后生们的“革命歌曲”,是被革命的对象。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黄沾大抵也有这样的感慨吧,这感慨若干年后也将出现在另一些真正艺术家的身上,谋杀将继续,而世界是否真的在淘汰中前进,还是我们将为此付出更大代价。
黄沾已去,凶手仍然在逃。卡拉OK里的录音棚里的仍然面无表情,没有人知道自己的问题,只有怀念是被允许的歌唱,剩下的,都埋到土下吧,几个轮回后,它将被当做珍贵的化石重现人间。
空白写字板,有种荒芜的味道,我独行其间,为一个老人的逝去写下注解,为一个天才的背影感叹易水尤寒。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正如黄沾所言:后来的日子,我是学习着怎样去老,怎样在浮华的生活里随遇而安……于是就看淡了生活,看穿了世故,更看轻了命运。如果说不
惑前的黄先生是掀江湖风浪的才俊,那末这个老人亦正亦邪、宜庄宜谐的后半生才是集人间可爱于一身的智者,《不文集》离经叛道与《男儿当自强》的正气千秋也恰好道出他的两极,神似了金庸笔下的老玩童周伯通,有着悲与乐的两面。但我并不能把某年某日黄沾悲痛的站在水边想结束生命的那个晚上与一个鬼马的节目主持人的悲与乐相融合,可生人的过程也许就是心死的过程,你越是站在台上像个老玩童,越是用搞笑替代歌声,我们的怀念就越有酸楚的味道,有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凄凉景象。
生老病死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有些人的离去却使世界顿生寂寞,在我们被内心空虚的偶像文化拨弄的慌乱时,当黄沾坚持的流行文化原则被旋转出热闹的中心时,我们的迷失也反衬出老人的孤独,他说:他们都不来找我写歌了……平静的述说却带着一个世代的堕落。是的,没有人再笑傲江湖并懂得沧海一声笑,这是对老人最大的侮辱,一生执着的中式文化烙印被孩子们翻译成嘻哈音乐,做人与写词都力求通古的黄沾在灯红酒绿的路口迷路了,看轻了命运却放不下才情,于是,他被这个时代谋杀了,被满街跳舞的节奏谋杀,被世人荒凉的内心谋杀,被他自己的过去与现在谋杀。一个人可以死于各种可能,但悲莫过于被曾经热爱过的抛弃。黄沾的死是因病,病因心起,而心早已风雨飘摇了。
是谁谋杀了黄沾?是我们。但没有人来将我们逮捕归案,只有良心的隐痛提醒故事的真相。华语音乐痛失元老,无数的纪念专辑将大赚特赚,溢美之词铺天而来,这都是商品社会的必然链接,但恐怕没有人对黄沾的理想主义抱有兴趣,我们已经离最初越来越远,我们用金钱覆盖了黄沾的身体,蒙蔽了自己的眼睛,我们歌功颂德却麻木不仁,随声附和着轻浮的声音并自喻潮流,我们偶尔也像黄沾一样对现象抨击,却没有勇气心忧而终。
我们表面仁义豁达,私底却是中国文化的叛徒。这就是谋杀者的面容,你可以在网站、报纸编辑们的脸上看到,你可以在海吃海喝的白领身上找到,你可以在老板经理们的脸上找到,你更可以在影评人、乐评人的脸上找到……黄沾中国意境的文化是享乐流行文化的一脚尘埃,是年轻后生们的“革命歌曲”,是被革命的对象。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黄沾大抵也有这样的感慨吧,这感慨若干年后也将出现在另一些真正艺术家的身上,谋杀将继续,而世界是否真的在淘汰中前进,还是我们将为此付出更大代价。
黄沾已去,凶手仍然在逃。卡拉OK里的录音棚里的仍然面无表情,没有人知道自己的问题,只有怀念是被允许的歌唱,剩下的,都埋到土下吧,几个轮回后,它将被当做珍贵的化石重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