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半是一种民间文学形式,短小精悍,颇受喜爱。
三句半的“半”,为点睛之笔。有一则故事,可为注脚。
话说一人擅吟三句半。一日,见人用水桶从井内汲水,口占一首:
后院一口井,
麻绳吊木桶,
一旦麻绳断,
——扑通!
当年天旱,太守装模做样,亲往祈雨。其人作三句半以记之:
太守出祈雨,
万民皆喜悦;
昨夜推窗看,
——见月。
一户人家娶亲,见新娘子,又口占一首:
环佩响叮当,
新人出厅堂;
金莲三寸窄,
——横量。
主家大怒,诉至公堂。县官问:你善做三句半耶?以我的别号“西坡”为题,作一首,做得好,免责。其人曰:
古人号东坡,
今人有西坡;
若将两人比,
——差多!
县官不悦。其人辨曰:我没有说谁差。也许东坡比西坡差得多。县官命再作一首。其人应声而对:
老爷为官清,
步步往高升;
一旦犯王法,
——咯噌!
县官大怒,命杖责十八。其人又口占一首:
作诗十七字,
被杖一十八;
若作万言诗,
——打杀!
县官余怒未消,判充军新疆。其人舅舅在新疆做生意,听说外甥到了新疆,前去探望。其舅一目盲,其人触景生情,又作一首:
充军到新疆,
见舅如见娘;
两人同落泪,
——三行。
三句半的“半”,为点睛之笔。有一则故事,可为注脚。
话说一人擅吟三句半。一日,见人用水桶从井内汲水,口占一首:
后院一口井,
麻绳吊木桶,
一旦麻绳断,
——扑通!
当年天旱,太守装模做样,亲往祈雨。其人作三句半以记之:
太守出祈雨,
万民皆喜悦;
昨夜推窗看,
——见月。
一户人家娶亲,见新娘子,又口占一首:
环佩响叮当,
新人出厅堂;
金莲三寸窄,
——横量。
主家大怒,诉至公堂。县官问:你善做三句半耶?以我的别号“西坡”为题,作一首,做得好,免责。其人曰:
古人号东坡,
今人有西坡;
若将两人比,
——差多!
县官不悦。其人辨曰:我没有说谁差。也许东坡比西坡差得多。县官命再作一首。其人应声而对:
老爷为官清,
步步往高升;
一旦犯王法,
——咯噌!
县官大怒,命杖责十八。其人又口占一首:
作诗十七字,
被杖一十八;
若作万言诗,
——打杀!
县官余怒未消,判充军新疆。其人舅舅在新疆做生意,听说外甥到了新疆,前去探望。其舅一目盲,其人触景生情,又作一首:
充军到新疆,
见舅如见娘;
两人同落泪,
——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