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清吧 关注:39,484贴子:1,753,078
  • 10回复贴,共1

元清史上大家谈华夏经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有辉煌的盛世时期,也有朝代更替的混乱时期,有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有腐败混世的魔王,在现和谐的社会时期我们探讨一下历史不同时期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建设我们繁荣强盛祖国。


1楼2011-10-21 11:47回复
    众志成城


    2楼2011-10-21 12:06
    回复
      汉朝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分为西汉(前202年-9年)、东汉(25年-220年)、蜀汉(221年—263年)三个个历史时期,通常将西汉和东汉合称为两汉。汉高祖刘邦至汉景帝刘启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缓慢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大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而到汉武帝时期,大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匈奴帝国战败而向西狼狈逃遁。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张骞出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崛起。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


      3楼2011-10-21 22:32
      回复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蜀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IP属地:四川4楼2011-10-22 00:06
        回复
          为国而战。


          IP属地:四川5楼2011-10-22 11:40
          回复
            清朝清代历史
            康熙朝
            康熙帝8岁即位,在位期间,平三藩,收台湾,三征准噶尔叛乱,抵抗沙俄侵略,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字典》。
              康熙帝巩固和加强了祖国的统一。对内平定了三藩之乱,平定台湾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1685年和1686年,他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雅克萨的俄军,遏制了沙俄对华侵略的野心;1689年,他派代表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平定了回疆、准噶尔等反动贵族的叛乱。自康熙时期至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在北起外兴安岭,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东抵鄂霍次克海、库页岛和台湾广大而神圣的领土内,实现巩固了全国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
              康熙帝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鼓励垦荒,从1671年起,陆续放宽垦荒起科年限,并规定垦荒有成绩,据开垦多少,给予不同官职,这促进了垦荒的积极性,到康熙末年,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以后永远停止圈地,并规定所圈土地应退还给农民。1685年,康熙又规定民间新垦田亩,“自后永不许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旗主的经济扩张,有利于自耕农民。康熙还下令将明朝藩王的庄田改为“更名田”。
              康熙皇帝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进行一系列统一战争,使局势趋向稳定,清政府大为巩固,又通过一系列的文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人民过上了112年的和平生活。
              康熙中期以后,因战乱而遭到严重破坏的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至乾隆年间,江宁、苏州、杭州、佛山、广州等地的丝织业都很发达。江南的棉织业、景德镇的瓷器都达到了历史高峰。至18世纪中叶,清朝人口也大大增加。


            IP属地:四川7楼2011-10-23 19:51
            回复

              薛国起源
                薛国之薛起源于古薛水,古薛水可以说是薛国的母亲河,见证了薛国诞生、成长、发展、昌盛和消亡的全过程。古薛水今称为薛河,发源于枣庄市山亭区,源头有二支,偏北称为西江,源于水泉乡柴山前;偏南为东江,源于徐庄乡米山顶。二河于海子村东南汇合,称之为薛河。薛河流经一带东高西低,薛河向西南流经山亭、西集、羊庄、官桥、张汪等乡镇,从圈里村注入微山湖(古为泗水)。全长81公里,流域面积近千平方公里。
                古薛水流经地貌复杂多样,有低山丘陵、河谷、山前平原等,多样性的地貌环境为远古人类提供了采集、狩猎、打渔、养殖和农耕有利条件。也使薛河流域一带产生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文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遗存有前掌大、薛国故城、千山头、高新区等处,遗存距今约15000年左右。新石时代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一脉相承,早在7300年前,北辛文化的先民就已在薛河流域定居并开始从事农耕生产等活动。经考古勘探与发掘,薛国故城城址之下龙山文化城址。由此可知,薛国继承了本地区的史前文化,继而发扬光大,历经古定居点、古部落、古城、古国向方国转化的过程。
              


              12楼2011-10-24 18:18
              回复

                薛国地望
                立国时间大概在夏代,夏代有奚仲。商代有仲虺、臣扈、祖己。西周时期的成,至周赧王十七年(前298)为齐所灭。薛自夏代立国,历经商、西周、春秋,至战国间被灭,前后历时大约1700年。这表明薛人较长时间在这一带活动。薛作为夏、商、周时期古方国,在学术界已无争议,无论从文献记载或古代遗存,乃至于出土文物都可以确证其地望在今滕州市南部薛河流域一带。
                薛国历史传承
                龙山时代的薛。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后期,这个时期是邦国林立。在历史上“古国”的范围是相当有限的,传说禹曾大会诸侯于涂山,置玉帛者万国。古代城就是国,城里人称为国人。经考古证实,在薛国故城内有龙山文化城址,城的平面呈正方形,四边城墙各约100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城址内高外低,有壕沟相围绕。分布在薛国故城周边地区的龙山文化遗址有多处,但从薛国故城内龙山文化城址面积来看,应该说,此地域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就是一个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龙山文化时期城址,与其后的薛国故城应有着继承的关系。
                夏朝时期的薛国。在尧舜时代,洪水滔天,民不堪苦,禹承父鲧业治理洪水,经十三年终于告成。禹得舜的信任,继承帝位,建立夏。大禹治水,其实是将鲁豫一带的众多散漫、分汊、游荡不定的河道疏导至黄河、淮河、长江等主要河道之中。《孟子》记载:“禹疏九河,…排淮、泗而注之江。”即将淮水、泗水疏导入长江,古泗水发源于今山东省蒙山南麓,由北至南流经徐淮大地,白居易在《长相思》中写道:“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由此可以看出古泗水注入长江。古泗水流经薛国境内,大禹治理泗水,必须争取薛国上层人物的密切合作,以获得人力、物力上的支援,《史记·夏本纪》记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大禹在受命治水过程中得到了奚仲的鼎力支持,但奚仲的主要政绩为造车,而被任命为管理车辆的车正,车辆的出现对人类文明史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客观上讲,车辆的发明也不可能是奚仲的一人一时之力,应该是许多人长期探索试验的结果,奚仲的功劳在于总结积累众人的聪明才智,对车辆进行改革创新和将车辆的制定标准和规责给予了统一。《管子·形势篇》评价:“奚仲之为车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准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
                商朝时的薛国。商在方国时,在东夷地区,其图腾为“玄鸟”即燕子,与东夷图腾一致。商在灭夏之前,汤曾主持“景亳之会”,东夷诸国参加会议,并成为商汤伐夏桀的同盟。特别是薛国的仲虺,跻身于中央王朝左相,成为商汤治国平天下的重臣,成为商初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史记·殷本纪》载:“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汤归至于泰卷陶,仲虺作诰。”仲 虺的诰辞散见于先秦古籍中,如《墨子》、《左传》、《吕氏春秋》等,从仲虺为左相以及仲虺的这些片言只字中,折射出薛国政治文化、精神文明的发达程度。在薛国故城附近有商时遗址五六十处,仅前掌大就有十来座双墓道或单墓道的大中型墓葬,并出土大量青铜器、玉哭、车马坑等,由此可见薛国故城一带至少应是商王朝在东土的一个重要统治中心。在前掌大出土多件“史”铭青铜器,“史”在甲骨文为手拿中,有人释为手中拿笔、有人释为手中拿旗,手中拿笔为记录、手中拿旗则为指挥,不管是哪种解释“史”都应是上古重要的官职,“史”铭青铜器应为官职演变成的族徽,为仲虺家族族徽。
                西周时期的薛国。周武王克商后,对于商王后裔、商朝诸侯采取了分别对待。薛国是殷商时的主要盟国,但武王并没有灭掉或迁移薛,将其重新分封于薛地,这主要是由于薛与周有着婚姻关系。商后期,随着薛国的势力扩大,薛国族人在今河南建立了挚国,挚国与周国建立姻亲关系,挚国之女仲任氏(史尊称“大任”)嫁于周,生周文王。因姻亲关系的存在,“武王复以其胄为薛侯”。在西周期间,薛**持着与东方姬姓大国鲁国等婚姻关系,因此薛国虽小但其侯爵地未变,仅次于周边的鲁宋等,为直属周天子二等诸侯国。
                田氏代薛。自春秋时期开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下降,礼崩乐坏书面形成,各诸侯国以强力和诈术争逐。春秋初的一百余个诸侯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只剩下十几个。薛国在周边齐、晋、鲁、宋、楚等大国的夹缝中生存,周边大国轮翻在薛国角逐,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至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齐国灭掉薛国,将其纳入齐版图,不久靖郭君田婴受封于薛,田氏之薛建立。田婴死后,其子孟尝君田文继位。孟尝君继位后,他一反其父的腐败与守旧,积极吸纳各地宾客三千余人,充分发挥薛国的地理位置的优势,打好地利、人和两张牌,游走于齐、秦、魏等大国,促进了薛国的进一步发展。孟尝君死后,其诸子争位,魏国凯觎薛国,齐国担心其独大,于是齐魏联合灭了薛。从此,作为独立政权的薛国,自夏、商、周历时1500余年,便永远退出历史舞台。
                


                14楼2011-10-24 18:22
                回复
                  秦朝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翦灭六国,统一了东至大海,西并羌戎、南逾五岭、北越阴山、东北抵达辽东的辽阔地域,建立起一个以咸阳为首都,以华夏族为主体,包括有羌、戎、夷、狄、蛮、越等许多民族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立郡县,建立了皇帝直接控制下的官僚行政机构。这种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封建政治制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由丞相李斯主持文字的统一工作;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标准,修筑直道、栈道以便交通,从而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秦朝对人民的租赋剥削十分严重。秦始皇及其继承者秦二世胡亥对农民的压迫极其残暴,无休无止地役使民力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筑长城,使人民不堪重负。公元前209年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赵高杀死秦二世胡亥,立子婴为王。不久秦国即被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灭。
                  秦统一为期短暂,共历二世,统治15年。当时的秦朝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国家。


                  IP属地:四川15楼2011-10-27 12:45
                  回复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狭义上为五代十国本身,广义上一般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


                    16楼2011-10-29 00:35
                    回复
                      五代十国(907~960年) 后梁 ( 907-923 ) 后唐 ( 923-936 ) 后晋 ( 936-946 ) 后汉 ( 947-950 ) 后周 ( 950-960 ) ▪ 吴国 ( 892-937 ) ▪ 南唐 ( 937-975 ) ▪ 前蜀 ( 891-925 ) ▪ 后蜀 ( 925-965 ) ▪ 闽国 ( 893-945 ) ▪ 楚国 ( 896-951 ) ▪ 南汉 ( 905-971 ) ▪ 南平 ( 907-963 ) ▪ 吴越 ( 893-978 ) ▪ 北汉 ( 951-979 )


                      17楼2011-10-29 0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