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缗王吧 关注:71贴子:11,306
  • 4回复贴,共1

鲁隐公这样的国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左传》开始的时间是鲁隐公元年。当然左丘明如果是依照孔子的《春秋》来写历史的话,他就没有选择,只能从鲁隐公开始他的写作。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鲁隐公是周平王时代的人,周平王是东迁的第一位天王,而鲁隐公是位让位的贤君。如果周平王能够祈天永命、绍开中兴,鲁隐公能够弘宣祖业、光启王室,有会重现西周时代美好的文武之业,所以才选择了从鲁隐公开始。这是杜预的见解。
  我们知道,司马迁的<史记>的本纪开篇是五帝,世家的第一是吴太伯,列传的第一是伯夷叔齐,太史公这样安排的涵义是什么呢?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是禅位天下的;吴太伯也是禅位君位的;伯夷叔齐也是禅位君位的。
  但太史公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当然有他的意图。但孔子的《春秋》安排从鲁隐公开始,当然也表明着孔子的意图。因为鲁隐公是位让位的贤君。如果不是历史观的相同,那么太史公一定受到了《春秋》的影响。
  鲁隐公的父亲是鲁惠公,而他的母亲是声子。鲁隐公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让位的贤君,还得从他的母亲声子说起。
  声子不是鲁惠公的妻,只是妾。鲁惠公的妻是孟子,左传称谓孟子的名词是“元妃”。元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第一个,二是最大的。可见鲁惠公在娶孟子前,没有纳妾。在这里存在着一个很有意思的前置话语,就是国君,在没有娶妻前,可以纳妾。
  但孟子死时,没有自己亲生儿子,是否有女儿,不敢下结论,这样鲁惠公就没有嫡子。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声子被鲁惠公进位为继室。什么是继室呢?就是虽掌有内宫的最高权力,但却没有妻或者说是夫人的名份。声子是个什么身份的人呢?她有以下几种可能,或是孟子的妹妹,或是孟子的侄女,或是与孟子同姓的诸侯国陪嫁的女子。我们知道,子是宋国的姓。
  如果事情至此,没有什么变故的话,声子就一直做她的继室好了。但此时宋国国君宋武公得了一个女儿。有了女儿也没有什么,但这个女儿与别人不同,这女孩的手纹看上去很象“鲁夫人”。
  我们不知道,宋武公是在这女孩多大时发现有这个现象。但鲁惠公知晓此事当然愿意娶这女孩,而宋武公当然也想把这女孩嫁给鲁国国君。因为这是天意,是吉祥的表示!这女孩就是仲子。
  声子有个儿子名叫息姑,就是鲁隐公。仲子嫁给鲁惠公后也有了儿子名叫轨,就是鲁桓公。从地位上讲,声子与仲子没有区别。但鲁惠公娶仲子不就是因为仲子手上的“鲁夫人”吗?什么是夫人?就是正妻。但这只是鲁惠公心理的意思,并没有付诸行为,也就是说并没有立仲子为夫人。
  但在鲁惠公薨后,必须有人继位。在没有夫人的情况下,鲁隐公的母亲是继室,也就是在内宫是最高地位的。那么从常理上讲,由鲁隐公做鲁国国君是当然的。
  就这样,在周平王的四十九年,也就是公元前722年,息姑成为了鲁国的国君,他就是鲁隐公。这就是春秋时代的开始。这是一个让人着迷的时代,这是一个真正的人的时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但鲁隐公只是认为自己在摄行君王的权力而已。他认为父亲的意向是由弟弟轨来继位的。所以他就拥立弟弟轨为太子,自己暂行君权,待弟弟成人后,再将权力交还。这就是为什么说,鲁隐公是位让位的贤君的理由之一。



1楼2011-10-23 12:28回复

      当然怎样理解“是以隐公立而奉之”这句话,各人是有不同见解的。有说是立轨为君,由隐公摄政;有说是立轨为太子,由隐公摄政。如果是立轨为君,那么隐公就不能自己行使权力,必须在表面上向轨请示后才能作为;如果是立轨为太子,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从隐公在位时的作为看,我认为是立轨为太子的。
      鲁隐公自他做了鲁国国君之日起,就打算好了,早晚会把君位让给弟弟的。弟弟的母亲仲子去逝了,隐公以夫人的待遇给与办理丧事,而自己的母亲声子过世却没有依照夫人的礼节办丧事。
      那么怎样才算是夫人的葬礼呢?有三条必须做的事情。一是必须讣告同盟的诸侯国;二是下葬后,要先回到祖庙哭,然后再到殡葬地招来死者的魂灵;三是将死者的主(示付)于祖庙。区别夫人的还有称呼上的不同,夫人、小君是国君妻子的称呼,夫人死叫“薨”,而不是夫人的只能说是“卒”。
      在今天的人们,可能不能理解这样的等级观念有什么意义,但在春秋那个时代,这是最要紧的事情了。鲁隐公这样做就是为了表示自己不过是摄政。他始终是为了成全父亲的没有实践的意愿,立仲子为夫人。既然仲子是夫人,那么弟弟轨当然就是国君的继承人了。
      在鲁隐公被剌杀前,他所有的言行都证明他是诚心地要传位给弟弟轨的。羽父向隐公提出杀轨,隐公马上表示,自己只是因为弟弟年少,所以没有把权力交给他,现在我想交权给弟弟了,我退休吧。并命人给自己翻修建造菟求,在这个离鲁都较远的地方,过一个不闻朝政的人的生活。当然最终隐公没有顺利地自然地交权给弟弟,而是被羽父派剌客给剌杀了。但从隐公的意识上看,他是要让位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鲁隐公是位让位的贤君的最充分的理由。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羽父在向公子轨也就是鲁桓公提出弑杀鲁隐公时,我们没有看到鲁桓公的态度。但从后来羽父实施了剌杀行为看,鲁桓公至少是默许了羽父的谮言和行为。而此时的鲁桓公已是成人。可以证明的有,一是鲁隐公准备让位,条件是弟弟大了;二是鲁桓公在其即位的第三年与文姜成婚,但关键是他有个大儿子庆父,是庶长子,可见他在与文姜成婚前,已有了庆父的母亲。可见他在鲁隐公十一年时,是个成人了。
      一个哥哥是这样的,一个弟弟又是这样的,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但鲁隐公兄弟不过是其中一例,其实在鲁隐公元年时,就已上演了一场兄弟相煎的惨剧,这就是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
    


    2楼2011-10-23 12:28
    回复
      断了?求寤生和姬忽姬突


      3楼2011-11-18 22:46
      回复
        光看春秋看不出什么来,但再结合完整的历史,真是曲折离奇啊


        IP属地:江苏4楼2016-03-31 09:32
        回复
          不太相信隐公有主动让位的决心,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后世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鸟生鱼汤只是童话故事


          IP属地:上海5楼2016-05-16 16: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