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文学吧 关注:63贴子:201
  • 9回复贴,共1

修真资料帖!!你们有其他的资料也可以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急急如律令。
  【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秽除氛。舌神正伦,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却邪卫真。喉神虎贲,炁神引津。
  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炼液,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
  【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脏玄冥。
  青龙白虎,对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急急如律令。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镇,普告万灵。岳渎真官,土地祗灵。
  左社右稷,不得妄惊。回向正道,内外澄清。
  各方安位,守备坛(家)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保卫诵经。皈依大道,元亨利贞。
  【净天地神咒 】
  天地自然,秽气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
  乾罗答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度人(杀鬼)万千。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诵持一遍,却病延年。
  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手,侍卫我轩。
  凶秽消散,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
  【金光神咒 】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我神通。
  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
  受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忘形。
  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炁腾腾。
  金光速现,覆护真人。急急如律令。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爇玉炉,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迳达九天。
  【玄蕴咒】
  云篆太虚,浩劫之初。乍遐乍迩,或沉或浮。
  五方徘徊,一丈之余。天皇真人,安笔乃书。
  以演洞章,次书灵符。元始下降,真文诞敷。
  昭昭其有,冥冥其无。
  沉疴能自愈,尘劳溺可扶。幽冥将有赖。由是升仙都。


1楼2011-10-26 21:01回复
    饕餮、浑沌、穷奇和梼杌七禽为:凤凰、青鸾、大鹏、孔雀、白鹤、鸿鹄、枭鸟。 虫:十二翼紫煌虫
    妖兽:闪电白纹豹,紫焰魔虎,风狸,嗜血冥兽,天妖雪狮,五头帝龙,飞翼火蛇,炎浆巨兽深海魔蛟,荆棘绿蟒,晶翼蓝火蝶……金翅大鹏 水睛石猿 金翅焰雕 九头妖蛟 紫炎龙狮 玄鸟 吞天莽 帝煌麒麟 九翼天龙 幽冥火龙 裂海玄龙鲸 冰甲角魔龙 赤炎金猊兽 翻天蛟 青铃血魔龙 玄火龙王 圣水莲花 逆云麒麟 季风兽 星渊魔龙三生石猿九幽冥蛇 无界幻鼠金刚大力神牛血玉白虎太阴雪兔追日天马商羊七星龙蛛骸骨魔虫 食气鬼 食法鬼 食水鬼 食血鬼 食吐鬼 无食鬼 炽燃鬼 疾行鬼


    6楼2011-10-26 21:04
    回复
        《玉函山房辑佚书》164 屈佚草:371   时代:   即屈轶   《》 始皇蒲:373   时代:秦   始皇曾用与系马   《说郛》420 胡芦枣:381   时代:古代   此枣比普通枣贵三倍   《夷坚三志》208 挂甲柏:383   时代:黄帝   传说是为黄帝挂甲之处   《古今图书集成》151 指佞草:383   时代:   即屈轶   《》 指星木:384   时代:汉武帝   星出之夜,以木指星,星则寻没也   《洞冥记》423 荒夫草:384   时代:   即(蓞去臼换缶)草   《》 荀草:384   时代:上古   草名,服之美人色   《山海经》42 柤稼(左木右匚内若):389   时代:上古   神木名,食其实,寿12000岁   《神异经》433 相思木:391   时代:战国时   传战国时夫妻相思而死化为此木   《述异记》319 相思草:391   时代:   即断肠草   《》 相思树:391   时代:春秋   夫妇二人死后相思所化。   《搜神记》529 迷(毂去车换禾):414   时代:上古   木名,佩之使人不迷   《山海经》42 活人草:421   时代:   即不死草   《》 洞冥草:423   时代:黄帝时   仙草名,可照见鬼物之形   《洞冥记》423 帝休:424   时代:上古   木名,食之可忘忧   《山海经》42 帝屋:425   时代:上古   木名,佩之可以御凶   《山海经》42 帝女桑:426   时代:上古   赤帝女成仙之桑树   《山海经》42 帝俊竹林:426   时代:上古   生竹,大可为舟   《山海经》42 神护:430   时代:   异草名,置之门,每夜叱人   《初学记》296 珠树:445   时代:上古   树名,生长珠玉之树。   《山海经》42 桐柏:446   时代:   山名,意未详   《书·禹贡》 桂林八树:446   时代:上古   八树而成林,言其大也。   《山海经》42 桃林:446   时代:上古   地名,生桃树,广三百里   《山海经》42 积石山桃:457   时代:上古   神桃,食之使人不老   《古小说钩沈》151 栾:465   时代:上古   神木名,言树花实皆为神药   《山海经》42 娑罗树:468   时代:   即月桂月桂   《》 冥灵:470   时代:战国   木名,以千岁为一年   《庄子》239 涕竹:475   时代:帝俊时   食之可以止疮疠。   《神异经》433 酒树:475   时代:   取其叶,数日可为美酒   《太平广记》89 (旋去方换王)树:491   时代:   盖不死神树之属。   《淮南子》518 琅玕树:492   时代:上古   神木名,其子似珠,有三头人守之。   《山海经》42 萐莆:492   时代:尧   草名,瑞草也,主于饮食清凉,驱杀虫蝇。   《太平御览》89 萐脯:492   时代:   即萐莆   《》 黄节:495   时代:春秋   木名,天旱祷雨多应   《枣林杂俎》 黄精:497   时代:古代   草药名,食之可成仙   《舆地纪胜》579 黄中李:497   时代:上古   李名,生于西王母处,实之益寿   《云仙杂记》 蛇衔:505   时代:   草名,治疮皆验。   《异苑》249 断肠草:517   时代:   草名,巨毒之物   《述异记》319 鹿活草:520   时代:宋   草名,可治疗伤折   《酉阳杂俎》258 隐身草:524   时代:   即翳形草   《》 雄常:527   时代:上古   木名,此木皮可制衣   《山海经》42 斑竹:527   时代:舜   舜之二妃,娥皇女英泪滴竹而生   《群芳谱》 琼枝:528   时代:上古   神木名,凤鸟以此为食   《说文》 植楮:530   时代:上古   草名,食之不厌梦   《山海经》42 越王头:532   时代:春秋   即椰实,传越王头颅所化,其浆类酒   《南方草木状》 越王竹:532   时代:春秋   可盛酒   《南方草木状》 越王馀算菜:533   时代:   曾为越王所用占,作用无它   《异苑》249 韩终李:536   时代:春秋   韩终常以食,食之成仙   《洞冥记》423 掌中芥:538   时代:古代   草名,食之可足不沾地,空中孤立。   《洞冥记》423 紫梨:541   时代:春秋时   梨名,食者身轻   《洞冥记》423 湘妃竹:554   时代:   即斑竹   《》 媒竹:556   时代:   竹可成抱,传说为夫妇所化   《两般秋雨(上今中酉下皿)随笔》 蓂荚:557   时代:   瑞草名,王者以是占历。   《绎史》371 榆树:558   时代:上古   树名,一日食一叶,酣卧不欲觉   《古今图书集成》151 (蓞去臼换缶)草:559   时代:黄帝时   草名,食之媚人   《山海经》42 摇钱树:561   时代:宋   树可摇钱   《警世通言》 嘉禾:577   时代:春秋   巨大之禾,大几盈车   《白虎通》 (槄去臼换缶)木:577   时代:上古   大木也。


      9楼2011-10-26 21:05
      回复
          《山海经》42 榑木:577   时代:   即扶桑   《》 碧桃:577   时代:   即蟠桃   《》 碧螺春:578   时代:清康熙   茶名,名贵香茶   《郎潜纪闻》 聚宝竹:578   时代:古代   宝物名,可聚宝   《夷坚支丁》 瑶草:580   时代:   即(蓞去臼换缶)草   《》 (磐去石换木)木:585   时代:   即蟠木   《山海经》42 雒棠:586   时代:   木名,作用未明   《淮南子》518 影木:595   时代:古代   木名,食之骨轻   《古今图书集成》151 摩顶松:603   时代:唐   此枝东向,佛门盛传   《独异志》404 豫章:606   时代:上古   神木名,斫之可复生。   《神异经》433 强木   时代:   东海沧浪之洲,生强木焉,洲人多用作舟楫。其木方一寸,可载百许斤。纵石镇上,不能没。   《神异经·东荒经》   时代:   强木,不沈木也,以之造船,木方一寸,以百斤巨石缒之,终不没。   《渊鉴类函·木部六》引  《汇苑详注》 翳形草:617   时代:古代   草名,食之可以隐形   《淮南方》 (上艹下宾繁体)草:617   时代:上古   草名,食之已劳   《山海经》42 蹑空草:618   时代:   即掌中芥   《》 赡披国异果:618   时代:古代   果名,食之身体暴长   《酉阳杂俎》258 蟠木:621   时代:上古   大桃树,盘三千里   《十洲记》5 蟠桃   时代:   西王母居龙月城,城中产黄中李。花开则三影,结实则九影,花实上皆有“黄中”二字。王母惜之过于蟠桃。   宋王銍《云仙杂记》卷八   时代:汉·光武   即入蟠桃园内查勘,……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   明吴承恩  《西游记》 櫰木:627   时代:上古   木名,其实食之多力   《山海经》42


        10楼2011-10-26 21:05
        回复
          修真地名与宗门名称:
          万佛宗 魔神宗 天剑门 无为道派 玄天道 听风阁,飞花楼,吹雪谷,望月台 百花教 天魔宫 月宫 冰陵 圣毒宗 日月阁 魔煞宗 剑铭宗 荻魂宗 陨剑阁 星云宗 天罡门 万剑门 百武门 第一楼 正气阁 魔刀门 阴鬼宗、
          无边鬼域化魔林鬼噬谷妖兽森林地肺山,盖竹山,仙磕山,东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清屿山,郁木洞,丹霞洞,君山,  大若岩,焦源,灵墟,沃洲,天姥岭,若耶溪,金庭山,清远山,安山,马岭山,鹅羊山,洞真墟,  青玉坛,光天坛,洞灵源,洞宫山,陶山,三皇井 ,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泉源,金精山  ,阁皂山,,逍遥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萝山,  虎溪山,彰龙山,抱福山,大面山,,马蹄山,德山,高溪蓝水山,蓝水,玉峰,天柱山,  商谷山,张公洞,司马悔山,长在山,中条山,茭湖鱼澄洞,绵竹山,泸水,甘山,莫寻山,金城山,  云山,北邙山,卢山,东海山。  道家十大洞天  第一王屋山洞,第二委羽山洞,第三西城山洞,第四西玄山洞,第五青城山洞,第六赤城山洞,第七罗浮山洞,第八句曲山洞,第九林屋山洞,第十括苍山洞。  道家三十六小洞天  霍桐山洞,东岳泰山洞,南岳衡山洞,西岳华山洞,北岳常山洞,中岳嵩山洞  庐山洞,四明山洞,会稽山洞,太白山洞,西山洞,小沩山洞,火氓山洞,鬼谷山洞,武夷山洞,玉笥山洞,华盖山洞,盖竹山洞,都峤山洞,白石山洞,岣嵝山洞,九嶷山洞,洞阳山洞,幕阜山洞,大酉山洞,金庭山洞,麻 姑山洞,仙都山洞,青田山洞,钟山洞,良常山洞,紫山洞,天目山洞,桃源山洞,金华山洞修真取材】再发洞天福地完全资料篇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东晋《道迹经》云:“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所列十大山洞名与十大洞天一一对应。《真诰·稽神枢》谓句曲山(茅山),“洞虚内观,内有灵府,……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沓,……真洞仙馆也”。陶弘景注云:
          “清虚是王屋洞天名,言华阳与比,并相贯通也。”二书皆言句曲山又名为句金之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以致名”,即以“洞天”指谓山洞。“福地”则意谓得福之地,即认为居此地可受福度世,修成地仙。《道迹经》云,句曲山(又为地肺山,七十二福地之一)“居月弗地,必度世,见太平”。多为山洞泉源,与风水观念不无关系。道书所列福地,多为地仙、真人所主宰,是次于洞天一级的仙境。
          “洞天福地”的观念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前,编集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有“十大洞天”、“地中洞天三十六所”,《道迹经》还称引道书《福地志》和《孔丘福地》。战国以来盛传“三神山”说和“昆仑山”说,但三神山是海中仙境,昆仑山则远在西方。道教形成以后,随着道士入山隐居、合药、修炼和求乞成仙,群山壮丽的景色,奇峭的峰峦,幽奥的洞壑,从洞中涌出的溪流,和山中变化的万千气象,都足以引起共鸣并激发他们的幻想,加之原有的种种传说,从而逐渐形成大地名山之间有洞天福地的观念。早期道经如《抱朴子内篇》《真诰》等都讲到,欲求神仙,须登山请乞、入山居住或合药。葛洪按引仙经,其中提到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少室山、长山、太白山、终南山、女儿山、地肺山、王屋山、抱犊山、安丘山、潜山、青城山、峨眉山、緌山、云台山、罗浮山、阳驾山、黄金山、鳖祖山、大小天台山、四望山、盖竹山、括苍山等二十余座,并谓:“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难,不但于中以合药也,”而其中不少就被道教认为是洞天福地。
          


          13楼2011-10-26 21:11
          回复
            按照道教观点,天、地、水乃至于人皆一气所分;仙境也是“结气所成”,它们相互感通,构成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
            但因气质清浊之异,而上下有别。故《天地宫府图序》称:
            “道本虚无,因恍惚而有物;气元冲始,乘运化而分形。精象玄著,列宫阙于清景;幽质潜凝,开洞府于名山。……诚志攸勤,则神仙应而可接;修炼克著,则龙鹤升而有期。至于天洞区畛,高卑乃异;真灵班级,上下不同。”《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亦云:“乾坤既辟,清浊肇分,融为江河,结为山岳,或上配辰宿,或下藏洞天。皆大圣上真主宰其事,则有灵宫閟府,玉宇金台。或结气所成,凝云虚构;或瑶池翠沼,注于四隅;或珠树琼林,疏于其上。神凤飞虬之所产,天驎泽马之所栖。或日驭所经,或星缠所属;含藏风雨,蕴蓄云雷,为天地之关枢,为阴阳之机轴。”按照这一理论,不仅天上有仙境,而且地上海中皆有仙境;不仅地上海中有仙山,而且天上亦有仙山。天上仙山乃真气所化,又下应人身宫府。
            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除此之外,道教徒还崇拜五镇海渎、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等,中国五岳则包括在洞天之内。
            洞天福地多系实指。历代道士多往其间建宫立观,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文物和神话传说。
            十大洞天
            《天地宫府图》云:“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东晋道经《道迹经》(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实为《真诰》别本)胪列十大山洞及与此相应的十大洞天,后为唐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等道书所据。它们是:
            第一,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县(今山西垣曲、阳城和河南济源等县之间);
            第二,委羽山洞,号“大有空明天”(“空”,一作“虚”)。在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三,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天”。未详所在,陶弘景《登真隐诀》疑在终南太一山,杜光庭云在蜀州;
            第四,西玄山洞,号“三玄极真天”。亦莫知其所在。杜光庭云在金州;
            第五,青城山洞,号“宝仙九室天”。在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
            第六,赤城山洞,号“上玉清平山”(《天地宫府图》作“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唐兴县(今浙江天台);
            第七,罗浮山洞天,号“朱明耀真天”(“耀”,一作“辉”)。在博罗县(今属广东);
            第八,句曲山洞,号“金坛华阳天”。在句容县(今属江苏);系上清道坛,茅山宗本山;
            第九,林屋山洞,号“左神幽虚天”(《天地宫府图》作“龙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而杜光庭则称在苏州吴县(今属江苏);
            第十,括苍山洞,号“成德隐玄天”。在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主峰在临海县境内)。
            三十六小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是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宫府图》云:
            “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引《龟山玉经》则谓,三十六洞天“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据,仙王所理”。三十六洞天一词,始见于东晋上清派道书。《真诰·稽神枢》云:“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据道书所载,它们是:
            第一,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今福建霞浦县南);
            第二,东岳太山洞,名“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今山东泰安),自汉以来认为系考校死魂鬼神处;
            第三,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今属湖南),《元始上真众仙记》谓赤帝祝融氏治衡霍山。又云魏夫人(魏华存)治南岳山。按安徽霍山,古名衡山,一名天柱山。《抱朴子内篇》所谓“衡霍正岳”指此。
            第四,西岳华山洞,名“总仙洞天”,亦号“极真洞天”。在华州华阴县(今属陕西);
            第五,北岳常山洞,名“总玄洞天”。在恒州曲阳县(今属河北),明清以后改祀于山西浑源;
            


            14楼2011-10-26 21:11
            回复
              第六,中岳嵩山洞,名“司马洞天”。在登封县(今属河南);
              第七,峨眉山洞,名“虚陵洞天”。在嘉州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山市);
              第八,庐山洞,名“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
              第九,四明山洞,名“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今属浙江。山实在宁波市西南);
              第十,会稽山洞,名“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镜湖中,或云为蜀郡阳平山;
              第十一,太白山洞,名“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实在今陕西周至、眉县、太白等县间);
              第十二,西山洞,名“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
              第十三,小沩山洞,名“好生玄上天”。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按小沩山洞,一作大围山;
              第十四,潜山洞,名“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晋置,治今安徽潜山);
              第十五,鬼谷山洞,名“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传为张陵炼丹处;
              第十六,武夷山洞,名“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今福建崇安,晋属建阳县,南唐置崇安场);
              第十七,玉笥山洞,名“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今属江西);
              第十八,华盖山洞,名“容成大玉天”。周回四十里,在温州永嘉县(今温州市),按此与江西华盖山同名异地;
              第十九,盖竹山洞,名“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二十,都峤山洞,名“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名“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今广西郁林)南海之南,或云和州含山县(今属安徽);
              第二十二,句漏山洞,名“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今属广西),传为葛洪炼丹处;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名“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今湖南宁远);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名“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今湖南浏阳县西北);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名“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境处);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名“大酉华妙天”。在辰州(今湖南沅陵)西北;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名“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今属江西);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青田山洞,名“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一,钟山洞,名“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今江苏南京);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今属江苏),近小茅山;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名“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当阳县(今属湖北);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名“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名“白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名“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今属浙江)。
              七十二福地
              《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词亦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它们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第二,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仙磑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五,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15楼2011-10-26 21:11
              回复
                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江青田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
                第七,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第八,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内)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传为陶弘景修《真诰》处;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第十四,灵墟,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北。曾是唐道士司马承祯隐处;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南;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嵊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
                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第二十一,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第二十二,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第二十四,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第二十八,陶山,在温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今浙江平阳);
                第三十,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系正一道坛所在;
                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一作“灵应山”,在饶州(治在今江西波阳)北;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
                第三十六,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今江西清江)。系灵宝派道坛;
                第三十七,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第三十八,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许逊修道处;
                第三十九,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今江西奉新)东;
                第四十,钵池山,在楚州(今江苏淮安);
                第四十一,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四十二,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或云在苏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坛;
                第四十三,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今属河南);
                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酆都县(今四川丰都);
                第四十六,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北;
                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今属江西)。晋陶渊明隐居处。一说即庐山虎溪;
                第四十八,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或云在南海交州。一作“抱犊山”,在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
                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
                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第五十二,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一作“马迹山”,或说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或说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五十三,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五十四,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五,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境);
                第五十八,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陕西商县)。
                第五十九,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
                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洲天台(今属浙江);
                第六十一,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今属山东邹平);
                第六十二,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或云在河中永乐(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实指一山;
                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鱼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宁波西南);
                第六十四,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今属四川);
                第六十五,泸水,在西梁州(指《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第六十七,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
                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刚县(今湖南武冈);
                第七十,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第七十一,卢山,在福州连江县(今属福建);
                第七十二,东海山,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东二十五里,即云台山。
                以上据唐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和李思聪《洞渊集》所说,顺序及具体名称均多与此异。兹录北宋道士李思聪所编《洞渊集》,所列宋代七十二福地名于下,聊以备考:地肺山、盖竹山、青远山、安山、石磕山、东仙源、青屿山、郁木坑、赤水山、麻姑山顶后、君山、桂源、灵墟、沃洲、天姥岑、若耶溪、金庭山、马岭山、鹅羊山、真墟、清玉坛、光天坛、洞宫、陶山、洞灵源、三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白水源、逍遥山、阁皂山、始丰山、金精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罗山、彰县山、抱福山、大面山、虎溪、元辰山、马迹山、地德山、蓝水、玉峰山、天目山、商谷山、张公洞、鱼湖洞、中条山、地灵墟、绵竹山、甘山、瑰山、金城山、地灵山、北邙山、武当山、女儿山、少室山、庐山、西源山、南田山、玉溜山、抱犊山


                16楼2011-10-26 21:11
                回复
                  战神:想日就要先给钱●●●●●●想日后不生情就必须给钱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1-10-28 18: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