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特征吧 关注:25贴子:1,227
  • 14回复贴,共1

存个东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10-28 13:22回复
    官学等级性,私学突破等级性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1-10-28 17:12
    回复
      私学出现,春秋,百家争鸣…私学发展,隋唐时期,唐朝鼓励私人办学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1-10-28 19:27
      回复
        启发式教学代替注入式教学…职业教育…杜威实用主义和中国教学家理论比较…中国六艺与西方七艺…官学与私学比较…我国学制建设…


        来自掌上百度4楼2011-10-29 20:58
        回复
          在婚纱的设计上加入羽毛,羽绒


          来自掌上百度5楼2011-10-30 16:33
          回复
            哪般跟哪般啊,乱78的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1-10-30 19:22
            回复
              回复6楼:
              呃…我就随便记一下…我记性不好…


              来自掌上百度7楼2011-10-30 21:32
              回复
                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二者有内在联系,第斯多惠


                来自掌上百度8楼2011-10-30 21:33
                回复
                  《看不见的城市》在西方被看作后现代的经典,(注:厄勒·缪萨拉:《重复与增殖:伊塔落·卡尔维诺小说中的后现代手法》,见佛克马、伯顿斯编:《走向后现代主义》,王宁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第159页。)在香港台湾一些学者作家中亦倍受推崇。香港舞蹈家黎海华还曾把这部作品编成现代舞剧《隐形城市》,1995年我在香港作访问学者时曾看过香港现代舞团的首场演出。从香港小说家也斯的小说《记忆的城市.虚构的城市》、 西西的小说《飞毡》等都能看出这部作品的影响。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1-11-16 10:06
                  回复
                    马可波罗游记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1-11-16 10:11
                    回复
                      它是一种文学转换,卡尔维诺认为:文学一方面要表达一种“在语言层面上毫无参照可循的”属于神话和无意识领域的意义,另一方面,文学又是“一种挖掘利用文学自身的素材所固有的可能性的组合游戏”,“我相信,全部文学都被包裹在语言之中,文学本身只不过是一组数量有限的成分和功能的反复转换变化而已。”(注:厄勒·缪萨拉:《重复与增殖:伊塔落·卡尔维诺小说中的后现代手法》,见佛克马、伯顿斯编:《走向后现代主义》,王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第166页。)这位论者认为,古老文本的启发与卡尔维诺的转换是在于,卡尔维诺在经典文本所运用的基本手法里找到了自己下笔的起始点。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1-11-16 10:14
                      回复
                        它所有的故事是有关城市的象征、寓言、隐喻和转喻。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1-11-16 10:15
                        回复
                          擦…那我还写不写象征了…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1-11-16 10:16
                          回复
                            “给我更大机会来表现几何理性与人生莫测变幻之间的张力的、更为复杂的形象是城市的形象。我极力多加叙述我的思想的书依然是《看不见的城市》,因为我在书中聚集了我对一个单一象征全部的思考、实验和猜想;还因为我建构了一个多面的结构物,在其中每篇短文都十分接近其他短文,组成一个不表现逻辑序列或者等级关系的系列;它要表现的是一个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可以采纳多重的途径,得出多重的、派生的结论。”(注:卡尔维诺:《确切》,见《未来千年备忘录》,杨德友译,香港,社会思想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第74—75页。)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1-11-16 10:23
                            回复
                              这些奇异景观,就像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里特和德尔沃的画作。马格里特长于“分离事物间的传统关系,重新置换组合以产生奇遇”,(注:刘世龙:《谜的玄奥 美的神奇 诗的创意》,见周小兰、刘朴、王林编:《马格里特、德尔沃画风》,重庆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第1页。)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1-11-16 1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