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吧 关注:175,548贴子:1,366,374
  • 2回复贴,共1

古代玉雕中的攻玉与解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制玉工艺方法起源于先祖的生产劳动。在生力极其落后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加工玉器的呢《礼记学记》中有“玉不琢,不成器”。《诗经卫风淇奥》中更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其中就有琢玉技术的描绘,这里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指的是琢玉的工艺程序。切就是把玉料解开,磋就是对玉料进一步的成形修整,琢就是雕琢花纹和成器,磨即是抛光。《诗经》讲述了如何琢玉同时又更为形象贴切地比喻君子修身要像加工玉器一样。那么古人又是用什么材料对玉石进行切、磋、琢、磨的呢《诗经小雅鹤鸣》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的诗句。这里被用来“攻玉”的“它山之石”,一般指两种材料,一类是“错”,即磨玉用的粗石,另一类是“攻玉”用的解玉砂,用于粗加工和精加工。而后者最常用。


1楼2011-10-29 15:14回复
      根据有关考古资料显示,我国某些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便有玉器出土。早期的所谓玉石包括的种类比较多,有些是我国现代所称的软玉,摩氏硬度6~6.5;有些是水晶、玛瑙等,摩氏硬度7。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虽然出现了金属工具,可是前者硬度仅为3后者硬度为5.5,难以雕刻硬度较高的玉石。显然,为了攻玉,我们的祖先早在旧石器时代就认识到了等于和大于玉石硬度的研磨材料——解玉砂。


    2楼2011-10-29 15:15
    回复
        《天工开物》曾具体描述攻玉时的某些情形。玉工剖玉时,以水盆盛砂,一边用脚踏动铁制圆盘旋转,一边添加拌水的解玉砂,一点一点把玉划断。无论是大块还是支解的碎块,量材加工大器或小件饰物,都需经锯出外形、琢出雏形、雕刻线纹、修整表面、钻孔抛光等工序。磋磨成型及钻孔用杆钻(金属或木质)或管钻(竹管)沙浆不断旋转钻进而成,雕刻用解玉砂,抛光则用皮革和木质物。我国新石器时代用不同粒度的解玉砂在开料、造型、研磨、雕琢、抛光、钻孔等方面均已显示出较高的制玉水平。章鸿钊先生在《石雅》中最早对国内解玉砂进行科学定名。


      3楼2011-10-29 15: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