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吧 关注:25贴子:153
  • 0回复贴,共1

境主公“正顺尊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境主公即正顺尊王。关于正顺尊王的史说,古人称之为:“清明正大之心不可以利回,英华果锐之气不可以威夺”。这是境主神尊生前写照。后人对其评说大致是:正义凛然,节烈忠贞照日月;顺天应世,威灵显赫护乡帮。尊仁履义,侠骨英风垂千古;王道正仪,丹山抗节壮满门。这四十四字真言可概括论之。
笔者从了解中得知,正顺尊王其人是谢枋得,他则是南宋著名爱国志士。此人生前一身正气,一生关心人民,蔑视权贵,曾经无情地揭露南宋腐败统治。它保卫祖国反对投降。它贫贱不移,坚贞不屈,多次拒绝,元朝的诱降。它对民族的前途充满热情与希望,对压迫者没有丝毫奴颜与媚骨。即使在斗争失败以后,他仍耿耿志节,乃至以身殉国,表现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在和谐天下的今天,我们研究它的爱国思想,发扬他一心为国的精神是很有意义的。
解读其史书,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另名依斋,门人尊谥文节先生(1226-1289),江西信州贵溪县弋阳新政乡儒林里人。他自幼聪敏,记忆力强。为人豪爽,好直言。胸怀大志,每论及古今国家兴亡之事,必兴奋跳跃,以忠义自任。其人知识渊博,文章为世所尚,时获取功名,与文天祥同榜进士,名列前茅,但因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对当时的时政不满,揭露了当权的罪恶,被朝廷贬低至第二甲进士。此不愿屈事权贵,悍然抛弃功名,返回家乡。第二年他又去参加教官考试得中兼经科,但仍未出使。时至蒙古军攻宋至江西时,它接受朝廷任为礼兵部架阁,负责招募民兵,筹集军饷,捍卫饶、信、抚三州。其可贵的是,他在建康当考官时,便以时政为题,发策十问,指出贾似道执行专权、欺君阁上,误国残民,必将导致“人心离,人才坏,国有亡。”而可惜的是,因为得罪他人,又被贬官,谪居兴国军返家。失志,而闭户讲学论道,并以此自号叠山取义。当在国家存亡关头,它又挺身出任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等职,防守信州。后又被任为江东制署使。在抗元斗争中,因寡不敌众而挫败,因追捕被迫隐姓埋名,流亡福建建阳一带,到文天祥抗元失败宋亡。他日读道家书,虽有避世之想,但他每天穿着麻衣草鞋哭国。并自此自为“逸民”,以卜卦、织卖草鞋或教书为生。充分体现了他善良的心地和无私的品格。当元世祖定鼎后,访求南人有才德者甚急,至元二十三年行御史台御史程钜夫,以宁宋遗三十人荐于朝,公亦在举荐中,他上书于程和刘丞相忠斋,力陈三不应聘理由:以母九十三而终,殡在浅土,贫不能大葬。妻子婢受累死于狱寄殡丛冢,弟侄死国五人,体魄不可寻,凡此数事,日夜关心,有何面目见先生,此一也。文开臣降附表,诸道路县所申归附人口,均无名,且甲申降诏,赦过宥罪,某亦恩赦放罪一人,今若贪恋官爵,昧于行踪,某有何面目见(先帝),此其二也。受太母恩厚,如任元受故事,有何面目见太母之陵,此其三也。拒之。至元二十五年,召他力辞不至,元帝求才甚急,集贤御史程文海,以他为首之宋遗士二十二人荐於帝,承旨留梦炎文章为荐,他坚持忠节却聘,并以“却聘书”交梦炎以明志。此充分显示了他那威武不屈的民族骨气和贫贱不移的高尚志向。
史仁宗时期,它曾与清水祖师(陈普足)和清溪城隍三人结伴到京城为太后(仁宗母亲)医治乳疮医愈,得仁宗赐“龙袍”。这就是民问所传言,罗内境主“反穿龙袍”的典故。另据《安山庙史略》1995年5月再版所述:公元1426年明宣宗太后患乳疾,经御医手愈难痊,乃出榜征医,一日上京揭榜入宫为太后治病,在上谕召见,俄倾,太监回报说,医称身穿褴褛,恐有不恭,未敢入觐。上谕令将衣架旧袍取件赐敕,即刻宣召上殿,公更衣即随太监见驾,上稍询后,即谕令官监引入诊,经看病用药,嘱言三天痊愈,即欲辞走,上以礼敕留,并有所赐,均被谢绝。公欲脱服归还,上逾赐穿免还。言毕,忽然不见,太后乳疾果然三天后全愈。正当思念未能报德,是夜太后即有所梦,见公相貌如前日贤医,问其姓名,公曰:“我是谢枋得也,现已不是人”在福建罗家称我为“境主公”。太后梦醒,翌日述奏于上,上有所感悟。因而下旨敕封“境主公”为“正顺尊王”。这段话是说明了境主公的神医为太后医愈,敕封尊王。尔后屡著神异,钦次显化医病救世,朝野或钦,由是境泰民安,垂佑无疆。
晋江青阳“五境”:井仔湖莲宫境主公、蔡厝严前境主公宫、后塘宫仔下境主公、官桥亭境主公宫、莲屿境主公宫,另外晋江青阳曾井村供奉主神境主公香火旺盛有求必应,迷信者可去试试....地址晋江青阳曾井村(曾井街市标,美味餐厅往国贸中路30米,左拐路口)



1楼2011-10-30 10: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