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还是在念高中的时候,因为我是寄宿生,每天课室--宿舍--饭堂三点一线,单调的生活,的确是苦闷。
也清楚的记得,高三那年,我买了个小收音机,晚上听听电台解闷,印象最深刻的是陈丹伶主持的“风铃夜语”、第一次听到她的声音,我就迷上了这个节目,我老是在想:怎么会有这么好听的声音呢?就我这个“迟发育”的人来说而言,那是懵懂的年龄,于是想当然的以为丹伶姐姐是个大美女(后来才知道其实长得不怎么样),她以女性独有的轻柔,细腻和睿智,让当时的我听得如痴如醉。
后来她的广播剧“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书还未出),更是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宿舍八号人都发了疯的喜欢上了这个节目,以至,每晚的晚自修结束后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回宿舍,抱着收音机,戴着耳机,静静的等待,就是为了那半个小时的耳福。
所以,节目播出那年,我们宿舍屡屡获得学校的优秀文明宿舍奖(宿舍11点就得关大门,舍监就上去检查宿舍是否还在喧哗)。哦,对了,在当年的校运会上,我们班在短跑项目上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
也清楚的记得,高三那年,我买了个小收音机,晚上听听电台解闷,印象最深刻的是陈丹伶主持的“风铃夜语”、第一次听到她的声音,我就迷上了这个节目,我老是在想:怎么会有这么好听的声音呢?就我这个“迟发育”的人来说而言,那是懵懂的年龄,于是想当然的以为丹伶姐姐是个大美女(后来才知道其实长得不怎么样),她以女性独有的轻柔,细腻和睿智,让当时的我听得如痴如醉。
后来她的广播剧“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书还未出),更是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宿舍八号人都发了疯的喜欢上了这个节目,以至,每晚的晚自修结束后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回宿舍,抱着收音机,戴着耳机,静静的等待,就是为了那半个小时的耳福。
所以,节目播出那年,我们宿舍屡屡获得学校的优秀文明宿舍奖(宿舍11点就得关大门,舍监就上去检查宿舍是否还在喧哗)。哦,对了,在当年的校运会上,我们班在短跑项目上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