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舞星痕吧 关注:5贴子:209
  • 10回复贴,共1
《周易》六十四卦正音
<六十四卦按周易古经顺序排列>
 1.乾卦:读 qián
 2.坤卦:读 kūn
 3.屯卦:读 zhūn
 4.蒙卦:读 méng
 5.需卦:读 xū
 6.讼卦:读 sòng
 7.师卦:读 shī
 8.比卦:读 bì
 9.小畜卦:读 xiǎo xù
10.履卦:读 lǚ
11.泰卦:读 tài
12.否卦:读 pǐ
13.同人卦:读 tóng rén
14.大有卦:读 dà yǒu
15.谦卦:读 qiān
16.豫卦:读 yǜ
17.随卦:读 suí
18.蛊卦:读 gǔ
19.临卦:读 lín
20.观卦:读 guān
21.噬嗑卦:读 shì hé
22.贲卦:读 bì
23.剥卦:读 bō
24.复卦:读 fù
25.无妄卦:读 wú wàng
26.大畜卦:读 dà xù
27.颐卦:读 yí
28.大过卦:读 dà guò
29.坎卦:读 kǎn
30.离卦:读 lí
31.咸卦:读 xián
32.恒卦:读 héng
33.遁(遯)卦:读 dùn
34.大壮卦:读 dà zhuàng
35.晋卦:读 jìn
36.明夷卦:读 míng yí
37.家人卦:读 jiā rén
38.睽卦:读 kuí
39.蹇卦:读 jiǎn
40.解卦:读 xiè
41.损卦:读 sǔn
42.益卦:读 yì
43.夬卦:读 guài
44.姤卦:读 gòu
45.萃卦:读 cuì
46.升卦:读 shēng
47.困卦:读 kùn
48.井卦:读 jǐng
49.革卦:读 gé
50.鼎卦:读 dǐng
51.震卦:读 zhèn
52.艮卦:读 gèn
53.渐卦:读 jiàn
54.归妹卦:读 guī mèi
55.丰卦:读 fēng
56.旅卦:读 lǚ
57.巽卦:读 xùn
58.兑卦:读 duì
59.涣卦:读 huàn
60.节卦:读 jié
61.中孚卦:读 zhōng fú
62.小过卦:读 xiǎo guò
63.既济卦:读 jì jì
64.未济卦:读 wèi jì


1楼2011-11-01 14:54回复
    《转》听过我的课的朋友都知道我一再强调的上课最好能带上一本通行本的《周易》,但每堂课基本都有朋友问我,怎样的周易才算是通行本,看来对这个问题不知道的还是很多的,所以特别开专帖解释。
    众所周知,《周易》最初是只有经,而无传的。所谓经即指从乾(qián)到未济的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而传则分为经内传(包括跟在乾、坤两卦之后的《文言》,跟在各卦卦辞之后的《彖传》、《象传》)因为是跟在经文之后的,故为经内传。另一部分为(《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经外传。如果《周易》书中内容是按照前经后传的形式排列而成的,我们通称其为“通行本”《周易》。
    另外,书中最好只有简略的译文,而有丰富的注释为佳。因为很多看似给你带来方便的译文,实际上却成了你对周易灵动思想的桎梏,这点儿我深有体会!o(n_n)o


    2楼2011-11-01 14:5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泰卦第十一
      (乾下坤上)
      《泰》:小往大来,吉,亨。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否卦第十二
      (坤下乾上)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三,包羞。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 系于苞桑。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同人卦第十三
      (离下乾上)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六二,同人于宗,吝。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九四,乘其墉,弗 克攻,吉。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 克,相遇。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大有卦第十四
      (乾下离上)
      《大有》:元亨。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 克。
      九四,匪其尩,无咎。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谦卦第十五
      (艮下坤上)
      《谦》:亨。君子有终。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鸣谦,贞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无不利,撝谦。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豫卦第十六
      (坤下震上)
      《豫》:利建侯行师。
      初六,鸣豫,凶。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六五,贞疾,恒不死。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随卦第十七
      (震下兑上)
      《随》:元亨,利贞,无咎。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六二, 系 小子,失丈夫。
      六三, 系 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九五,孚于嘉,吉。
      上六,拘 系 之,乃従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蛊卦第十八
      (巽下艮上)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裕父之蛊,往见吝。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临卦第十九
      (兑下坤上)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初九, 咸 临,贞吉。
      九二, 咸 临,吉,无不利。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至临,无咎。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上六,敦临,吉,无咎。
      观卦第二十
      (坤下巽上)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六二,窥观,利女贞。
      六三,观我生,进退。
      **,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4楼2011-11-01 15:05
      回复
        噬嗑卦第二十一
        (震下离上)
        《噬嗑》:亨。利用狱。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上九,何校灭耳,凶。
        贲卦第二十二
        (离下艮上)
        《贲》:亨。小利有攸往。
        初九,贲其趾, 舍车而徒。
        六二,贲其须。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上九,白贲,无咎。
        剥卦第二十三
        (坤下艮上)
        《剥》:不利有攸往。
        初六:剥床以足, 蔑贞凶。
        六二:剥床以辨, 蔑贞凶。
        六三:剥之,无咎。
        **:剥床以肤,凶。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复卦第二十四
        (震下坤上)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六二,休复,吉。
        六三,频复,厉,无咎。
        **,中行独复。
        六五,敦复,无悔。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 克征。
        无妄卦第二十五
        (震下乾上)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初九,无妄往,吉。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
        六三,无妄之灾,或 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九四,可贞。无咎。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大畜卦第二十六
        (乾下艮上)
        《大畜》:利贞。不 家食吉。利涉大川。
        初九,有厉,利已。
        九二,舆说輹。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童牛之牿,元吉。
        六五,豮豕之牙,吉。
        上九,何天之衢,亨。
        颐卦第二十七
        (震下艮上)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初九, 舍 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大过卦第二十八
        (巽下兑上)
        《大过》:栋挠,利有攸往,亨。
        初六, 藉 用白茅,无咎。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九三,栋桡,凶。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坎卦第二十九
        (坎下坎上)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上六, 系 用徽纆,置丛棘,三岁不得,凶。
        离卦第三十
        (离下离上)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六二,黄离,元吉。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 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5楼2011-11-01 15:06
        回复
          先民所问的事,以气象为主。主要是为了打猎。让我们回想一下,气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学仪器,尚且无法预测气象的变化,巫又有什么本领可以确实预测呢?然后巫发现对于事情发展的推断,不如用药治病一样那么直接,那么明显,会产生极大的落差。对于人民的问题,又不能不回答。聪明的巫对于人民所提的问题不再予以明确的答案,而改采比喻的方式给对方一个暗示。而其比喻多随兴采用民谣歌词。一直流传到伏羲,把历代的巫回答人民的答案加以整理归纳成六十四个个案,这就是《易经》的由来。「医」和「易」是一对双胞胎,是人类文化的两大主轴,有关《易经》的版本流传:在人类没有符号文字之前,是采用结绳记事,《易经》的八卦的「阳爻」,「阴爻」是用一个大结,和二个小结分别做代表。一串一串绳子结挂在墙壁上就是「卦」的由来。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组合成的,因此每一个六十四卦的卦是由二个三爻卦相联结,所以便称做「连三」。又因为三爻卦中没「三」这一卦,只有「山」「艮为山」。由结绳进步到符号文字以后,把「三」连结起来就像「山」如干卦的排列是「」好像两个山字连结起来的样子,故把「连三」改为(连山)了。由于文明的进步,人类知识渐开,对周遭事务的认知也有改变,故对(连山)易有所修订整理。至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把原先挂在墙壁的(连山)易,修改成平面的符号。发现易的排列,应该由坤干两卦开始。而且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地方是大地,故把坤、干排在干卦前面,排在第一,为了正名故改为(归藏)。一直延用到殷朝。周文王被纣王政治迫害,被囚在羑里。周文王被囚困在羑里为了避免纣王对他起谋反的疑心,所以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不敢读。只有弄一本(归藏)易来读,以示胸无大志。即是文王羑里演易故事的由来。(归藏)易经周文王修订整理即改名为《周易》。对《周易》发扬最有力的是孔子。孔子周游列国反鲁,六十八岁获得《周易》,发现自己心中一切的疑问,在《周易》中都可以得到满足的答案。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可见其用功夫之勤。并为《周易》写了十篇文章,阐扬《周易》的理论。最后感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自叹读易太晚了,假如在五十岁读到《周易》的话,就不必周游列国,到处问道了。《周易》经过孔子整理后,就定稿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敢更改只字词组。所以(连山)、(归藏)、《周易》实际上是一本书,由于版本不同而书名亦有所异。


          来自掌上百度8楼2012-03-08 15:52
          回复
            先民所问的事,以气象为主。主要是为了打猎。让我们回想一下,气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学仪器,尚且无法预测气象的变化,巫又有什么本领可以确实预测呢?然后巫发现对于事情发展的推断,不如用药治病一样那么直接,那么明显,会产生极大的落差。对于人民的问题,又不能不回答。聪明的巫对于人民所提的问题不再予以明确的答案,而改采比喻的方式给对方一个暗示。而其比喻多随兴采用民谣歌词。一直流传到伏羲,把历代的巫回答人民的答案加以整理归纳成六十四个个案,这就是《易经》的由来。「医」和「易」是一对双胞胎,是人类文化的两大主轴,有关《易经》的版本流传:在人类没有符号文字之前,是采用结绳记事,《易经》的八卦的「阳爻」,「阴爻」是用一个大结,和二个小结分别做代表。一串一串绳子结挂在墙壁上就是「卦」的由来。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组合成的,因此每一个六十四卦的卦是由二个三爻卦相联结,所以便称做「连三」。又因为三爻卦中没「三」这一卦,只有「山」「艮为山」。由结绳进步到符号文字以后,把「三」连结起来就像「山」如干卦的排列是「」好像两个山字连结起来的样子,故把「连三」改为(连山)了。由于文明的进步,人类知识渐开,对周遭事务的认知也有改变,故对(连山)易有所修订整理。至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把原先挂在墙壁的(连山)易,修改成平面的符号。发现易的排列,应该由坤干两卦开始。而且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地方是大地,故把坤、干排在干卦前面,排在第一,为了正名故改为(归藏)。一直延用到殷朝。周文王被纣王政治迫害,被囚在羑里。周文王被囚困在羑里为了避免纣王对他起谋反的疑心,所以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不敢读。只有弄一本(归藏)易来读,以示胸无大志。即是文王羑里演易故事的由来。(归藏)易经周文王修订整理即改名为《周易》。对《周易》发扬最有力的是孔子。孔子周游列国反鲁,六十八岁获得《周易》,发现自己心中一切的疑问,在《周易》中都可以得到满足的答案。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可见其用功夫之勤。并为《周易》写了十篇文章,阐扬《周易》的理论。最后感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自叹读易太晚了,假如在五十岁读到《周易》的话,就不必周游列国,到处问道了。《周易》经过孔子整理后,就定稿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敢更改只字词组。所以(连山)、(归藏)、《周易》实际上是一本书,由于版本不同而书名亦有所异。


            来自掌上百度9楼2012-03-08 15:52
            回复
              如何读懂《易经》 在网上读到一篇有关《易经》的文章,其中概括了《易经》的四大技术,这四大技术是: 1.全息对应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对应的,没有单独存在的道理,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预示着另一件事情也会发生,就像食物链与食物网一样,人、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人改变了,必会影响与其相关联的所有事物,一


              来自掌上百度10楼2012-03-08 16:27
              回复
                件事情改变了,必将影响与其相关的所有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全息网络中。 2.五行生克制化论: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到五类元素:既:金木水火土,一物生一物,一物克一物,没有最强者,也没有最弱者。事物在相生相克中才能得到发展,我们人也分为五种人,相生规律是:金水木火土金,相克规律是:金木土水火金,从此可以看出只有相对最强与最弱,没有绝对最强与最弱。 3.阴阳论:万事万物都分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纯阳纯阴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大慈善家也有见不得人的一方面,十恶不赦的罪人也是有良心的,阳久必阴,阴久必阳,阴阳是互相转化的,一个人的成就到达最高峰时必将走向衰弱,一个人失败到极点时,也是成功开始的时候,万事不能做得太绝,太绝对了容易出问题,要穷寇莫追、网开一面。 4.时空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随着时间、空间的变
                问题:怎样才能读懂易经
                化而变化,时间或空间变了,事物也会随着变化,做事情不可冒进,也不可畏缩不前,不仅要逢时,还要逢位。杰克韦尔奇是世界管理大师,让他来管理中国的企业,他也许或成为一个大笨蛋,因为空间变了,你在这个工作岗位不顺心,你可以换一个工作岗位,因为空间变了,人也会变化的,今年你非常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说不定明年你就大展宏图,商场得利,官场得权,情场走桃花运,因为时间变了,人也会随着变化。 赞同之余,思绪顿开,提笔千言,一挥而就。 《易经》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然,现代人对《易经》的了解并不多,很多人仅把它当作是一本占卜之书。也有不少学者从宗教、哲学、政治、军事、艺术等多个角度去诠释《易经》。但我认为,如果不能真正明了《易经》的本质,仅从应用的角度去理解《易经》,终究还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也许有人不知道,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其基本原理正是来源于《易经》。但是,现代科学并未能实现对《易经》的破译。在现代人眼中,《易经》依然是神秘莫测


                来自掌上百度11楼2012-03-08 16:3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晦涩难懂。而《易经》在预测中的应用,更是现代科学难以接受的。那么,《易经》到底是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呢? 据史料记载,《易经》是远古众多圣人根据大自然的发展变化规律经过很长的年代创作并不断修改而成的。其中,经上古圣人某一时期集成为《连山古易》。圣人盘古之后世,因时又作《归象易》。又经过很长年代,圣人观察大自然变化,重修易经,作成《归藏易》传于伏羲。《归象易》偏重于个人修行及人类发展的问题。到周文王时,自然及社会环境又发生变化,文王对易经进行了演绎发展,而名《周易》(“周”意为周朝,圆周,周转回归)。到孔子时,其在《易》的基础上增加了释义(经),被后人合称为《易经》,不过,其所增修偏重于义理(哲学)。 所以,后人对于“易”解释,基本有四种,1、上日下月为易,2、如蜥蜴变化为易;3、化繁就简为易;4、金乌,大日,生命。 对于“经”的释义,也有三个,1、通“径”字,路径;2、经典;3、方法。 综合起来,《易经》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下面,我们以乾卦为例,领略
                  问题:怎样才能读懂易经
                  一下的《易经》精妙。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可以看出《易经》的表述形式虽然非常简明,但其内涵却颇为丰富。这也是现代人难以全面、深入理解《易经》的重要原因。 以笔者之见,《易经》的思想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易经》是对世界的数字化描述。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易经》是一种人工编码系统。它由阴阳卦符组成了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三个不同水平的系统层次,同时配以卦辞和爻辞进行文字说明,有着严密、完美的内码数理结构,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层次最强、结构最严密的符号系统,也是最早运用系统论的典型。《易经》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为后世系统论应用树立了典范。 通俗的讲,《易经》用“阴”、“阳 ”两个符号对世间万物进行系统分类编码,如“乾”表示为六个(—),“坤”表示为


                  来自掌上百度12楼2012-03-08 16:32
                  回复
                    六个(--)。如果用现代数字化方式表示,即乾为(111111)、坤为(000000)。有了这样一个基本思路,时空中的任何的事物都可以用两个基本符号表达了。这一思路,正是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种表示方法不仅将看似没有关联的具体事物抽象为可以进行数学运算的二进制编码,更突破了时空维度对事物的限制。在《易经》的编码系统中,任何维度空间中的事物,都可通过一组编码来进行表示,只是其编码的长度将有很大的不同。 二、《易经》是多维认知的三维化。 上面,我们只讲了《易经》对宇宙万物的描述方法,更进一步,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易经》的产生及应用机理。 1、为什么要用(—)和(--)两个符号而不是十个符号来表示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事物都包含于两个最基本、最稳定的属性之中。如生命的生与死;天气的凉与热;天象的夜与昼;事件的成与败;方位的前与后;事物的有与无等等。所以,用阳(—)和阴(--)这两个符号表达事物决非人的主观选择,而是古代圣贤对自然事物敏锐而精准地把握。 2、符号与事物的对应关系是人为的吗? 在现代计算机的编码过程中,符号与其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确是人为的,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问题:怎样才能读懂易经
                    但《易经》的编码规则却并非人为的,要想说明这一点,我们就不得不谈到另外两个概念,即天人合一与多维思维。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最为核心的概念。从《易》的产生来看,即有“河出图,洛出书”的说法。说明《易》本身就是古人对自然感悟的结果,即《易经》的编码规是建立在对整体把握基础之上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从自然现象中感悟出宇宙的规律,就如蚂蚁无法理解飞鸟的境界一样,认识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局限决定了对同一现象的理解差异。以实证和思辨为基础的西方文明,推动了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而被西方称为神秘主义文化的东方文明,却造就了《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等一大批让现代文明无从超越的精神财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古代圣贤具备“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能力,我把这种整体把握的思维方式称作“多维思维”。(虽然这样的提法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但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古代圣贤的思维方式,《易经》将成为永远无法破解的迷。)当然,这种多维思维的认知结果是常人用逻辑思维(或称作三维思维)难以理解的。《易经》是古代圣贤为我们编译的多维认知的三维读本。 3、为什么《易经》可以用来预测未来? 《周易》在我国古代是一部用


                    来自掌上百度13楼2012-03-08 16:33
                    回复
                      人而言,《易经》不过是一本多维思维智慧的三维译本,根本就是多余的;但对于无法领悟多维思维的人而言,《易经》是一本叩开多维思维的敲门砖,透过它,您可以感受到多维智慧与多维世界的美妙境界。


                      来自掌上百度15楼2012-03-08 16: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