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省政协委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匡涌
◆【焦点内容】青海的房价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记者:房价高居不下,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您认为目前青海的房价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匡涌:住房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房价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西宁市作为二、三线城市,目前的房价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近年来,我省根据国家的统一政策,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力度,同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遏制投机炒房的行为,所以,青海的房价在可控范围内。
记者:房价如此坚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匡涌:首先是土地的问题,西宁市是一个相对宜居的城市,但西宁市的建设用地比较紧缺,百姓的刚性需求也比较大,这其中有西宁市的居民,也有来自州县的群众。尤其是近两年,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善型”的购房者不断增加,想改善现有住房条件的比较多,供需有一定的矛盾,所以,房价就会高居不下。其次,是开发成本的不断增加,原材料涨价,拆迁成本加大等。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但这两个方面是主要原因。
记者:目前,我省部分小区房价每平方米已经突破7000元,这跟西宁市的人均收入相差很多,正常吗?我省今后房价走势如何?
匡涌:我省一些中心地段的高档小区房价确实每平方米已经突破7000元,这个房价是有些偏高,但属于正常范围,因为有些黄金地段的拆迁成本相对较高,这些地段的条件比较好,对群众购房的吸引力也比较大,房价也是市场调节,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政府的职能是实现“住有所居”,让人人都有房住,近些年,主要是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
对于今后我省房价的走势,我个人认为,未来几年房价随着调控措施的不断深入和调控政策的不断释放,过快上涨的现象将有所遏制,能够回归到一个比较理性增长的水平。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今后的重点就是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监管,防止“投机购房”的行为,采取综合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记者:我省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如何防止泡沫?
匡涌:从我省群众的刚性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情况看,我省房地产市场相对是比较健康的,我省大规模建设商品房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的,相对一线城市,根据需求,我省商品房建设开发还有一定的空间,房地产市场发展还有较大的潜力。还有我省商品房的空置率在全国是较低的,所以不存在泡沫现象。
当然,我们还是要未雨绸缪,会采取一些措施防止泡沫出现。比如:采取措施积极引导消费者和投资者,为建立均衡的房地产市场提供良好的微、宏观环境。政府引导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适当减少高档次房地产开发投资行为,加大中低档房地产的开发。以满足消费者的真实消费需求,同时遏制投机者对高档房地产的炒房行为。从需求角度讲,继续提高房地产贷款利率,大幅增加投机购房者的成本,引导消费者转变市场预期,培育消费者的理性购房行为;加大公积金覆盖面,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将有利于真实购房需求的发展和房地产价格的稳定。记者:骆惠宁省长在青海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提高公积金的缴存比例,请问年内是否能实施?
匡涌:年内就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这也是我省为了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的一项利民政策。
记者:如何进一步保障我省低收入群体的住房?
匡涌:保障低收入群体有房住一直都是我省住房建设的一个重点。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措施。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廉租住房为重点,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为内容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除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实物配租方式实现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外,全省还以向困难群众发放住房补贴等多种形式,实施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
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调整并完善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从住房最困难的群体和住房环境最差的棚户区入手,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管理,多种方式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今年,我省将建设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15万套,推进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4万户、游牧民定居2.5万户。“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建设30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农村保障和奖励性住房建设50万套,基本解决我省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
记者:对于高收入群体,住房不是问题,低收入群体有保障性住房,那么中间的“夹心层”面对跟工资比例相差较多的房价,该如何实现“安居”?
匡涌:这个中间群体是占的比例相对较大的一部分人,政府将通过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一些住房补贴来逐步满足群众的需求。公租房,也将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主要解决收入偏低但没达到困难家庭条件的群体;流动人口;工作时间不长,还没有能力购置房屋的群体等。政府确定租房价格,这个价格一定比市场价格低,在承租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有房住。
◆【焦点内容】青海的房价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记者:房价高居不下,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您认为目前青海的房价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匡涌:住房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房价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西宁市作为二、三线城市,目前的房价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近年来,我省根据国家的统一政策,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力度,同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遏制投机炒房的行为,所以,青海的房价在可控范围内。
记者:房价如此坚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匡涌:首先是土地的问题,西宁市是一个相对宜居的城市,但西宁市的建设用地比较紧缺,百姓的刚性需求也比较大,这其中有西宁市的居民,也有来自州县的群众。尤其是近两年,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善型”的购房者不断增加,想改善现有住房条件的比较多,供需有一定的矛盾,所以,房价就会高居不下。其次,是开发成本的不断增加,原材料涨价,拆迁成本加大等。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但这两个方面是主要原因。
记者:目前,我省部分小区房价每平方米已经突破7000元,这跟西宁市的人均收入相差很多,正常吗?我省今后房价走势如何?
匡涌:我省一些中心地段的高档小区房价确实每平方米已经突破7000元,这个房价是有些偏高,但属于正常范围,因为有些黄金地段的拆迁成本相对较高,这些地段的条件比较好,对群众购房的吸引力也比较大,房价也是市场调节,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政府的职能是实现“住有所居”,让人人都有房住,近些年,主要是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
对于今后我省房价的走势,我个人认为,未来几年房价随着调控措施的不断深入和调控政策的不断释放,过快上涨的现象将有所遏制,能够回归到一个比较理性增长的水平。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今后的重点就是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监管,防止“投机购房”的行为,采取综合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记者:我省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如何防止泡沫?
匡涌:从我省群众的刚性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情况看,我省房地产市场相对是比较健康的,我省大规模建设商品房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的,相对一线城市,根据需求,我省商品房建设开发还有一定的空间,房地产市场发展还有较大的潜力。还有我省商品房的空置率在全国是较低的,所以不存在泡沫现象。
当然,我们还是要未雨绸缪,会采取一些措施防止泡沫出现。比如:采取措施积极引导消费者和投资者,为建立均衡的房地产市场提供良好的微、宏观环境。政府引导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适当减少高档次房地产开发投资行为,加大中低档房地产的开发。以满足消费者的真实消费需求,同时遏制投机者对高档房地产的炒房行为。从需求角度讲,继续提高房地产贷款利率,大幅增加投机购房者的成本,引导消费者转变市场预期,培育消费者的理性购房行为;加大公积金覆盖面,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将有利于真实购房需求的发展和房地产价格的稳定。记者:骆惠宁省长在青海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提高公积金的缴存比例,请问年内是否能实施?
匡涌:年内就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这也是我省为了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的一项利民政策。
记者:如何进一步保障我省低收入群体的住房?
匡涌:保障低收入群体有房住一直都是我省住房建设的一个重点。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措施。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廉租住房为重点,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为内容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除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实物配租方式实现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外,全省还以向困难群众发放住房补贴等多种形式,实施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
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调整并完善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从住房最困难的群体和住房环境最差的棚户区入手,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管理,多种方式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今年,我省将建设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15万套,推进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4万户、游牧民定居2.5万户。“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建设30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农村保障和奖励性住房建设50万套,基本解决我省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
记者:对于高收入群体,住房不是问题,低收入群体有保障性住房,那么中间的“夹心层”面对跟工资比例相差较多的房价,该如何实现“安居”?
匡涌:这个中间群体是占的比例相对较大的一部分人,政府将通过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一些住房补贴来逐步满足群众的需求。公租房,也将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主要解决收入偏低但没达到困难家庭条件的群体;流动人口;工作时间不长,还没有能力购置房屋的群体等。政府确定租房价格,这个价格一定比市场价格低,在承租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有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