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人于野
如果一个物理学家谈物理,哪怕他只是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做科普,外行一般也不太敢提出质疑。人们知道物理学是一个非常专囘业的尖端科学,没经过多年训练的人胡乱说话只能闹笑话。可是当一个社囘会学家谈论社囘会问题的时候,哪怕他旁征博引了好多东西方先贤的经典理论,别人还是可以毫无压力地批囘评他。不管专囘家怎么说,每一个出租车司机都认为自己知道汽油涨囘价是怎么回事,每一个网友都认为反囘腐囘败的出路是明摆着的,每一个球迷都认为如果从来没搞过足球的韦迪能当足协主囘席,那么我也能当。
这也许怪不得大众。实践表明,像政治学这样的软科学,其“专囘家”的实用程度很可能并不显著高于“砖囘家”。1984年,伯克利的心理学家Philip Tetlock做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研究。他调囘查284个专门以预囘测政治经济趋势为职业的政治学家、智囊和外囘交囘官,向他们提出各种预囘测问题,比如说戈尔巴乔夫有没有可能被政囘变搞下囘台。Tetlock要求专囘家们对其中大多数问题,比如某个国囘家的未来政治自囘由状况,提供出现三种可能性(保持现状,加强或者减弱)的大致概率。这个研究做了二囘十囘年,一直等到当年预囘测的事情全部水落石出。到2003年,Tetlock总结了这些专囘家给的答囘案,发现他们的总成绩还不如索性把每个问题的三种可能性都均等的设为33%。也就是说,专囘家的预囘测水平还比不上直接抛硬币。更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专囘家对自己专囘业领域的预囘测得分居然比在自己专囘业外领域更差。
所以《纽约人》杂囘志在评论Tetlock描写自己此项研究的《政治专囘家可靠么?》( Expert Political Judgement: How Good Is It? How Can We Know? )这本书的时候对专囘家相当悲观,最后得出的结论居然是我们还是自己思考算了 – 尽管Tetlock的研究显示专囘家的得分其实还是比普通人略高一点。
但社囘会科学并非无路可走,它可能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前夜。哥伦比亚大学Duncan Watts的新书《什么都是显然的–如果你知道答囘案的话》(Everything Is Obvious* Once You Know the Answer)提出,社囘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像硬科学一样,依靠实验和数据。传统专囘家的预囘测之所以不行,是因为他们依赖的很多直观“常识”,其实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事实上,哪怕一个最简陋的统计模型,也能比专囘家预囘测得更好。Watts 这个说法当然并不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囘吁把数理方法作为社囘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而且这个方法也的确正在成为主流,现在大概已经很少有人在论文里拿一百年前的所谓经典说事了。此书的最大新意在于,因为Watts同时在Yahoo!研究院研究社交网络,他在书中描述了几个其本人参与的有趣研究。
谈起社交网络,中国读者会立即想到格拉德维尔(Malcolm Gladwell)的《引爆流行》(The Tipping Point)。这本书提出,一件东西要想在人群中流行开来,需要某些特别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在其中推波助澜。这些关键人物是社交网络中的节点,是普罗大众中的意见领囘袖,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可能实现把地球上囘任意两个人用不多于六个人相互联囘系起来,也就是所谓“六度分隔”。根据这个理论,扩大知名度的最好办法是找名人做广告。名人在微博上说一句话,应该比普通人的“口碑”重要得多。有传闻说现在中国有百万粉丝的名人发一条营销微博可以获得一千元,其实这个数字还算是少的。美国女星Kim Kardashian一条t囘weet的价囘格是一万美元。
“关键人物”理论完美符合人们的思维常识。我们总是强调伟人对历囘史的推动,强调“一小撮”坏分囘子对社囘会秩序的破囘坏,强调明星对时尚潮流的引领。问题是,这个理论没有获得大规模统计实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