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魏特曼是德国南方人,1914年4月22日生于巴伐利亚州奥法费尔茨Oberpfalz地区拜尔林利斯(Beilngries)附近的福格塔Vogelthal小村。他是一个当地农民约翰·魏特曼(Johann Wittmann)及妻子乌苏拉(Ursula)的五个儿女之一。和他的兄弟小约翰及三个姐妹弗郎西斯卡(Franziska)、安妮(Anni)和谢瑞莎(Theresa)一起,年轻的米歇尔·魏特曼有着一个相当普通的早期生活。他接受了洗礼,是一个还算虔诚的天主教徒(如果你熟悉纳粹德国史的话,会知道其后国社党在思想领域方面与天主教会有一场激烈的冲突,想必那时这位老兄也一定挺痛苦的)。在与他的父亲和兄弟一起经营农场之前,魏特曼完成了小学和初级中学(他的学历是secondary school,也许翻译成高小毕业更合适?)的学业。老约翰·魏特曼买下和售出过一些农场,在20年代初他们家最终离开了福格塔村。
看似平淡的农场生活其实给了这个年轻人一生都从中受益的经历:他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双手来努力完成艰苦的工作,大家协调一致、共同努力的重要性,以及其父亲作为一个相当有经验的机械师而传授给他的许多关于农场中使用的农具和机械方面的知识。除这些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他的狩猎技巧。一开始时,小魏特曼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对他的狩猎形成了一定阻碍,但父亲帮助他认识到了一个男子汉应该掌握的本领是什么。此外,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二三十年代的德国,通过狩猎来为餐桌上增添一些肉食也不无小补。年轻的魏特曼成长为一个不错的猎手,也为未来使用88毫米炮的“狩猎生涯”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底子。
1934年2月1日,当“元首”执掌政权一年又一天之后,20岁的魏特曼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开始觉得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了。他自愿加入了义务劳动服务组织(Freiwillige Arbeitsdienst,简称FAD)的Benediktbeuren分部,后者不久又更名为帝国劳动军团(Reichs Arbeitsdienst,简称RAD)。RAD和当时的其他类似组织一样,非常注重协作精神和团队工作的培养,这正是魏特曼所喜爱的。他与其他来自德国各地的年轻人一起分享工作的艰辛和玩闹时的喜悦,以及对国家所宣扬的“美好明天”的憧憬;也正是在那里,他下了决心,自己不应该像父亲一样在农场里渡过一生,而是要为国家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看起来一个机会就在眼前:1934年10月30日,他加入了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桎梏而扩编的德国国防军,所属部队为第19步兵团第10步兵连,基地为慕尼黑附近的巴伐利亚小镇Freising。
看似平淡的农场生活其实给了这个年轻人一生都从中受益的经历:他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双手来努力完成艰苦的工作,大家协调一致、共同努力的重要性,以及其父亲作为一个相当有经验的机械师而传授给他的许多关于农场中使用的农具和机械方面的知识。除这些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他的狩猎技巧。一开始时,小魏特曼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对他的狩猎形成了一定阻碍,但父亲帮助他认识到了一个男子汉应该掌握的本领是什么。此外,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二三十年代的德国,通过狩猎来为餐桌上增添一些肉食也不无小补。年轻的魏特曼成长为一个不错的猎手,也为未来使用88毫米炮的“狩猎生涯”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底子。
1934年2月1日,当“元首”执掌政权一年又一天之后,20岁的魏特曼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开始觉得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了。他自愿加入了义务劳动服务组织(Freiwillige Arbeitsdienst,简称FAD)的Benediktbeuren分部,后者不久又更名为帝国劳动军团(Reichs Arbeitsdienst,简称RAD)。RAD和当时的其他类似组织一样,非常注重协作精神和团队工作的培养,这正是魏特曼所喜爱的。他与其他来自德国各地的年轻人一起分享工作的艰辛和玩闹时的喜悦,以及对国家所宣扬的“美好明天”的憧憬;也正是在那里,他下了决心,自己不应该像父亲一样在农场里渡过一生,而是要为国家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看起来一个机会就在眼前:1934年10月30日,他加入了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桎梏而扩编的德国国防军,所属部队为第19步兵团第10步兵连,基地为慕尼黑附近的巴伐利亚小镇Frei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