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特曼吧 关注:105贴子:387
米歇尔·魏特曼是德国南方人,1914年4月22日生于巴伐利亚州奥法费尔茨Oberpfalz地区拜尔林利斯(Beilngries)附近的福格塔Vogelthal小村。他是一个当地农民约翰·魏特曼(Johann Wittmann)及妻子乌苏拉(Ursula)的五个儿女之一。和他的兄弟小约翰及三个姐妹弗郎西斯卡(Franziska)、安妮(Anni)和谢瑞莎(Theresa)一起,年轻的米歇尔·魏特曼有着一个相当普通的早期生活。他接受了洗礼,是一个还算虔诚的天主教徒(如果你熟悉纳粹德国史的话,会知道其后国社党在思想领域方面与天主教会有一场激烈的冲突,想必那时这位老兄也一定挺痛苦的)。在与他的父亲和兄弟一起经营农场之前,魏特曼完成了小学和初级中学(他的学历是secondary school,也许翻译成高小毕业更合适?)的学业。老约翰·魏特曼买下和售出过一些农场,在20年代初他们家最终离开了福格塔村。
看似平淡的农场生活其实给了这个年轻人一生都从中受益的经历:他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双手来努力完成艰苦的工作,大家协调一致、共同努力的重要性,以及其父亲作为一个相当有经验的机械师而传授给他的许多关于农场中使用的农具和机械方面的知识。除这些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他的狩猎技巧。一开始时,小魏特曼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对他的狩猎形成了一定阻碍,但父亲帮助他认识到了一个男子汉应该掌握的本领是什么。此外,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二三十年代的德国,通过狩猎来为餐桌上增添一些肉食也不无小补。年轻的魏特曼成长为一个不错的猎手,也为未来使用88毫米炮的“狩猎生涯”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底子。
1934年2月1日,当“元首”执掌政权一年又一天之后,20岁的魏特曼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开始觉得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了。他自愿加入了义务劳动服务组织(Freiwillige Arbeitsdienst,简称FAD)的Benediktbeuren分部,后者不久又更名为帝国劳动军团(Reichs Arbeitsdienst,简称RAD)。RAD和当时的其他类似组织一样,非常注重协作精神和团队工作的培养,这正是魏特曼所喜爱的。他与其他来自德国各地的年轻人一起分享工作的艰辛和玩闹时的喜悦,以及对国家所宣扬的“美好明天”的憧憬;也正是在那里,他下了决心,自己不应该像父亲一样在农场里渡过一生,而是要为国家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看起来一个机会就在眼前:1934年10月30日,他加入了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桎梏而扩编的德国国防军,所属部队为第19步兵团第10步兵连,基地为慕尼黑附近的巴伐利亚小镇Freising。


1楼2011-11-04 19:32回复
    这些青年参与的是一个名义上的公益组织,但是只要战争需要,他们手中用来建设的铁铲立即就变成制造死亡的武器。”
    毫无疑问,军人的生活对他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体验,但米歇尔·魏特曼很快适应了这个新环境。这里不断重复的还是协作精神和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当然是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每天的早操、军训和时常进行的演习,对将魏特曼这样的年轻人从农田里的庄稼汉、初出校门的学生或是城市里的小混混转变成为具有高度主观能动性、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身体强壮、素质一流的士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明了光凭自己是不能获得胜利的,这对一支高效的、组织完善的战斗部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许多军事项目都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培训和演练,直到部队中的每一份子都达标为止。


    2楼2011-11-04 19:32
    回复
      当年仅22岁的魏特曼申请参加党卫队时,SS在各方面、特别是身体检查方面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所以直到1937年4月1日,在他递交申请六个月以后,才被批准加入SS-Verfugungstruppe(SS-VT),即党卫军的军事分队,后来又有了新的名字--武装党卫队(Waffen-SS)。作为精锐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第17中队的一名新兵,他于4月5日来到柏林著名的党卫队Lichterfelde兵营接受进一步培训。该旗队(经常简写为LSSAH或LAH)由元首的贴身警卫分队发展而来,在选择队员方面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老爹"约瑟夫·"赛普"·迪特里希(Josef 'Sepp' Dietrich)是它的创建者,但就连他自己都不禁抱怨起那些荒谬的规矩来(说句老实话:元首本人是肯定不会合格的:-)。尽管小魏身高基本合格、头发也是金色的、"雅利安纯血统"还算凑和(血统方面的考证可是纳粹最擅长的专业喔^_^),如果想接受最高一级的士兵培训还是没资格--身高没到1米8!


      4楼2011-11-04 19:33
      回复
        不过LSSAH部队为他提供了一个非常珍贵的接触装甲车辆的机会, 原本就对此充满兴趣的魏特曼当然不会放过。他受训成为了一名装甲车车组成员,在那时的主要装甲车辆SdKfz 222四轮和SdKfz 232六轮装甲车上工作。在与这些车辆足足打了两年多交道后,他终于迎来了大战的爆发。武装党卫队下士魏特曼在波兰战役中先是一名SdKfz 222的驾驶员,后来又成为车长。
        随着法国战役的结束,德军"天下无敌"的形象深入了每个人的心底。洋洋得意地驻扎在占领区的LSSAH得到了一些新装备,其中就有六辆StuG III A型突击炮。尽管只装备了一门24倍口径的75mm KwK短身管主炮,但StuG III在火力、机动、防护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SdKfz 222。身为机械爱好者的魏特曼在Metz第一次见到了这个钢铁怪物,一番打量、检查之后,他立即向连长要求加入新的突击炮部队。经过申请、考核等流程后,他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了其中一辆突击炮的车长,还获得了自己挑选其余三位车组成员的特权。因为当时在他的部队里没有人有在StuG III上服务的经验,于是魏特曼挑选了三位可以称之为一流的成员:炮手林克(Klinck)、一名曾经在Pzkpfw I和Pzkpfw II式坦克上服务过的老兵;驾驶员克罗登霍夫(Koldenhorf);还有装填手彼得森(Petersen)。
        StuG III突击炮的培训非常紧张,教官们尽量使气氛显得逼真。包括野战维修常识、基本战术技巧等方面均有涉猎。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必须熟悉他们车辆的每一个细节,甚至需要在任何必要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进行车辆保养、部件拆卸、故障排除等困难的工作。目的就是要使他们牢记各种装备规范和野战维修操作规程,使他们在未来的战场上能够快速而安全地对付车辆本身出现的问题。由于突击炮的基本任务是协助步兵作战(但后期越来越多地执行反坦克任务),基本战术培训中很强调每个车组成员都必须明白他们的周围遍布着己方人员,每一次移动、开火都先要先考虑到支援步兵的利益,一定要保持与他们的协同,决不允许出现由于己方原因而造成的步兵伤亡的场景!
        1940年后期突击炮的培训结束了,跃跃欲试的魏特曼车组苦于缺乏战斗机会,只能反复在营房里摩拳擦掌。到了1941年4月,用武之地出现在他们面前:巴尔干战役爆发。那时的LAH旅是德军的装甲矛头之一,与国防军兄弟部队合作在南斯拉夫和希腊大获全胜。魏特曼在StuG III突击炮上第一次获得了战斗经验,同时这也是他第一次与著名的SS掷弹兵指挥官武装党卫队少校库特·"装甲"·梅耶(Kurt 'Panzer' Meyer)合作。希腊的多山地型并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路面条件差、视野受到限制等等使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与那位传奇人物的合作也使他们更进一步领会到如何进行步坦协同作战的要领。


        5楼2011-11-04 19:33
        回复
          三周的闪电战结束后,LAH旅来到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进行整修,为即将到来的"巴巴罗萨"作战作准备。那是一片田园牧歌式的风光,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的魏特曼不禁陶醉在其中。但仅仅过了两个月,那片东方的大地就在召唤他了。我们即将看到一位英雄的传奇像流星一般跃出地平线……
          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东线的斗争被德国宣传机构吹嘘成"当代十字军对布尔什维克魔鬼",这当然令人嗤之以鼻。但双方在生死搏斗中都显示了惊人的勇气、信心和毅力,将战争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一大批杰出人物也随之出现在战场上,其中之一无疑就是米歇尔·魏特曼。
          LAH旅是南方集团军群的一部分,目标是夺取大粮仓乌克兰,还有高加索的油田,顿巴斯的煤矿等等,当然还有基辅、斯大林格勒等城市。虽然从战争一开始就显示出德军最高统帅部严重低估了苏军的实力,但惊人的胜利还是鼓舞了入侵军队。7月初,德军已深入乌克兰,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其中魏特曼的StuG III突击炮也为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魏特曼在65.5高地
          1941年7月12日,魏特曼的StuG III被派往一个被命名为"65.5高地"的制高点(实际上是个小山丘)。在险些一头栽进一条深沟之后,他们来到了最高处。魏特曼的炮手林克下士注意到了有一队苏军坦克正在迅速接近,他们于是更换了一个位置以获得更好的视野,随即发现了共有18辆苏军T34/76坦克迎面开来,一群六辆、另一群十二辆。魏特曼命令他的驾驶员克罗登霍夫下士把车开到高地的左面,准备不顾以寡敌众的实际局面,迎头攻击苏军坦克群。他所能依赖的只有袭击的突然性和对自己车组素质的坚定信心。在对大家鼓励了几句之后,他下令根据苏军来的方向再次改变伏击位置。
          没过一会儿,第一辆T34/76就迎面撞上了StuG III的炮口。林克下士只用了一发75毫米穿甲弹就了结了它,与之配合密切的克罗登霍夫下士深知在一辆没有回转炮塔的突击炮上驾驶员所肩负的重任,发挥了其熟练的技巧,迅速使车辆转而面对了第二辆还没搞清楚情况的T34/76,转眼之间林克下士就让它化作了一团火球。彼得森下士迅速将下一发穿甲弹送入75mm KwK主炮滚烫而油腻的炮膛,同时魏特曼下令全速向前以躲避苏军的回击。随着一发近失弹掠过车体,StuG III一头冲进了一个小树林,魏特曼需要在那里躲避一下以判断形势,计划下一次攻击。由于视野不佳,他离开了指挥塔,徒步前去侦察苏军情况。
          不久他就在附近又找到了一辆T34/76,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经过观察确定似乎没人注意到他后,转身悄悄离开,想快些回到自己的车上。但不幸的是他判断失误,才走出几步就听到了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在他身旁响起。当他从漫天尘土中爬起身来回头张望时,却惊异地发现面前是一辆被彻底摧毁的T34/76,它的整个炮塔已经从底座上震离,翻倒在旁边的地面上,破损的炮管就像一根旗杆似的指向天空。炮手林克下士敏锐的观察、寻找战机的主动性和精准的射击准确性在此显露无疑:他及时注意到了苏军坦克的出现,在双方几乎同时开火的情况下,他凭借更胜一筹的射术拯救了他的车长。爬回指挥塔的的魏特曼第一次称赞了他的炮手。
          随后他们面前又出现了一辆敌军坦克,但这次林克下士的射击偏离了目标,苏军的两发炮弹也没打中魏特曼的突击炮。小魏指挥他的战车避开敌人,从后方接近另一辆苏军坦克。克罗登霍夫下士将马巴赫引擎加大到最大马力,熟练地使车辆出现在最佳射击位置,林克下士很快地将第四辆苏军坦克送回了老家。
          魏特曼指挥车辆来到一条小河沟附近躲避起来,然后与乘员们特别是克罗登霍夫下士商量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魏特曼在地图上指出了他在早些时候看到的另三辆坦克的位置,大家决定前去袭击它们。进行了一小番搜索后,魏特曼发现它们就在高地顶部停着,但引擎依然还在运转。克罗登霍夫驾驶战车从侧方接近它们,在500米的距离上林克又一次展现了他的技巧,只用一发穿甲弹就结果了位于最后面的那辆苏军坦克。
          


          6楼2011-11-04 19:33
          回复
            在那些日子里,类似的战斗层出不穷,苏军的抵抗越来越坚强,双方围绕Perekop地区进行反复争夺。10月8日,魏特曼又一次负伤--腿部伤势较重,同时头部和脸部也再次被伤及,于是他在医院里呆了两天。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上级推荐他为军官培训的候选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先是深秋的泥泞雨季,随后是突然的降温--俄国的冬天就象斯大林的秘密武器,严重打击了准备不足的德军。许多士兵因冻伤而截肢,甚至冻死在雪地里。魏特曼和他的车组凭借突击炮的保护尚不至于出现冻伤,但依然有很多麻烦。就连接触车体外表都很危险,搞不好就要被撕去一层皮。引擎在如此低温下也出现了不能启动等状况,需要比平时多得多的保养时间,而这种露天工作无疑是没有人愿意承担的……
            但德军仍尽了最后一点努力来获取胜利:1941年11月20日LAH旅和兄弟部队一起攻下了罗斯托夫,到达了高加索的大门。就在那时魏特曼获得了银制坦克突击奖章和武装党卫队军士长军衔。他们在夺取罗斯托夫8天以后就被赶了出来,一面迎击着苏军的反击,一面与冰雪做着搏斗,终于稳定了战线。从年底到来年5月,魏特曼都和他的同志们一起在俄国南部战斗,直到军官培训的通知终于到达。于是他在6月结束了在StuG III突击炮上的成功经历,回到了德国,为成为一名武装党卫队军官做准备。
            


            8楼2011-11-04 19:34
            回复

              每个人都能有配得上自己的死亡吗?巴顿将军曾经希望被战场上最后一场战斗中的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却因车祸死在病床上;“赤红十三”海茵茨·巴尔历经百战,却在一架表演用的小飞机上因坠机摔死;“圣托德的夜间魔鬼”海茵茨·施瑙费尔驰骋空中,竟然在地面的车祸中被油桶砸死;日本第一尖子飞行员西泽广义在空战中几乎不败,却在搭乘运输机时作为乘客被击落……还有隆美尔苦涩的死亡,维茨勒本吊在肉钩上悲惨的结局,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莫德尔……但更多的英雄们作为衰弱的老人在回忆中看着生命慢慢流逝,那一个个苍老的面容和鼎鼎大名是那么不相称……
              但魏特曼远离了这一切,他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就象下面那张照片——和他所有的照片一样,那么英武、彪悍,犹如战神转世。所谓的“虎式四天王”中,他和肯斯佩尔都在战时死去,留下了无数传奇。比起战后开药店的卡利乌斯和烧伤后脱离战场、默默回忆逝去战友的贝尔特来,他们似乎是死得其所。8月8日似乎注定是德国军队的倒霉的日子:1918年的这一天,西线前方的惨败使德军第一次出现了大批开小差的情况,后方开来的预备队被前线溃逃下来的队伍大声嘲弄,德军傲人的“铁一般的纪律”成为了笑柄,鲁登道夫不禁感叹“8月8日是德军的黑日”。谁知造化弄人,26年后德军又在这一天丧失了被称为“最后的希望”之杰出代表——米歇尔·魏特曼。
              1944年6月25日,从元首手中接过佩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的魏特曼达到了他一生中的最高点。他像一颗明星闪耀在空中,但又有几个人知道那将只是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呢?他的英雄故事已经在德国人民的心中成为一个传奇,作为前线将士、元首忠诚武士、SS骑士的杰出代表,他那黑色的英姿赢得了无数少女的芳心。但这个感到无限窘迫的内向青年在纳粹宣传媒体的疯狂吹捧之下,还是保持了他的朴素品质。他依然在前线勤奋工作,灵活应对各种困难局面,权衡利弊、审时度势,作出战术决定;他依然是个喜欢安静的青年,在生活和战斗中的每时每刻都显示出与战友之间的同志情谊。他用他的真诚赢得了下属的爱戴,也从来不依仗自己的身份要求特权。他一直遵守自己的信条:“当陷入绝境时,我最先考虑的当然是我的车组、其次是我的排、然后是我的连。”,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9楼2011-11-04 19:34
              回复
                上级要求刚得到佩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和武装党卫队上尉军衔的魏特曼前往帕登堡(Paderborn)的装甲训练学校担任教官,但他不愿丢下还在诺曼底苦战的战友们。他是个诚实的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提到自己的部队可能还需要他,所以希望尽快回到前线去。他7月6日从伯希斯加登的山间别墅飞回前线后,受到了自己的战友们和部队首长的热烈欢迎。当时的情况已经很糟了,7月3日到10日发起的尽全力夺回卡昂的作战失败后,德军在整个7月的余下时间和8月初一直从事防御作战。魏特曼在卡昂附近一直战斗到8月初。大约也就在这个时候,他获得了战术编号“007”的虎式坦克,这原先是营长的座车。同时在8月2日,他和共同浴血奋战多年的老战友鲍比·沃尔告别,沃尔因头部负伤而被后送治疗,这也是他们的永诀。
                8月8日,盟军为对付德军的大规模反扑,从德军的后方两翼发起攻击。当时魏特曼和他的坦克连配属给了具有顽强战斗精神的武装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装甲师,师长就是他在巴尔干和苏联的老搭档——库特·“装甲”·梅耶。魏特曼的车组当时由武装党卫队中士卡尔·韦格纳担任炮手、武装党卫队一等兵冈瑟·韦伯担任装填手、武装党卫队中士海因里希·拉梅尔担任驾驶员、武装党卫队一等兵鲁道夫·“鲁迪”· 赫舍尔担任前机枪手兼无线电操作员,魏特曼自己是车长。临时组建的小小战斗群只有大约60辆车辆,包括10辆还可以使用的虎式坦克。他们面对大约600辆盟军坦克,盟军正准备利用德军的不利态势发起进攻,一举围歼德军精锐装甲部队,行动代号为“总体战(Totalize)”。
                当天魏特曼的任务是攻击Cintheaux小镇(它位于卡昂到法莱兹的N158号公路上),占领镇北侧的高地。“007”号虎式坦克于中午大约12:30出发,只前进了一小段距离就撞上了加拿大第4装甲师的一队“薛尔曼”坦克,他们也在向Cintheaux前进。88毫米炮开始怒吼,虎式坦克向着加拿大人猛扑过去……
                


                10楼2011-11-04 19:35
                回复
                  据说沃尔生前每年都会去魏特曼的墓地


                  13楼2011-11-04 19:36
                  回复
                    另注,全为转载,但是我已经找不到最初发表的人了,在这里没经过允许表示歉意


                    14楼2011-11-04 19:36
                    回复
                      无奈的笑了


                      16楼2012-01-16 18:14
                      回复
                        顶起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2-07-16 02:07
                        回复
                          顶起


                          18楼2012-07-30 12:39
                          回复
                            希望人类不会再有战争!


                            IP属地:吉林19楼2012-08-16 14:16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20楼2013-03-04 2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