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白门吧 关注:49贴子:17,923
  • 7回复贴,共1

(转)谁记当时眉黛颦之寇白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生飘零无限恨
丛残红粉念君恩,
女侠谁知寇白门?
黄土盖棺心未死,
香丸一缕是芳魂


IP属地:广东1楼2011-11-05 17:41回复
    (一)
      闫红说,“男人对女人最浓重的赞美是求婚,最夸张的恭维,是呈给她一个盛大到无与伦比的婚礼。”
    崇祯十五年,金陵城内,是夜,五千名士兵手执“喜”字红灯,从武定桥一直排到内桥国公府的门口,一路吹吹打打,唢呐震天,礼炮惊空,盛况空前,一个青楼歌女的婚礼竟超过了豪门女子。
    寇白门之嫁,成为明朝南京最大的一次迎亲场面。
    此时端坐在八抬大轿中十七岁的寇白门是何等欣喜。迎来送往,在秦淮画舫上见惯过客匆匆,自己又不是锁骨菩萨,靠着在情根孽海中普渡世人为怀。
    再怎样的女子,最后的愿望无不是盼望有一个好的归宿。名妓头衔得来何用,恰如那秦淮河两畔的柳树,任人攀折,何处能觅得一个温柔的港口作为“家”来依靠,让疲惫的心就此靠了岸。
    而这时,一个人给了她这样的希望,为她呈现了一场盛世烟花,仿佛是在告诉她:跟我走,我可以给你一个家。
    崇祯十五年暮春,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在差役的护拥下来到了钞库街寇家,几次的接触之后,给寇白门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这个年方三十且富贵逼人的男子,更是斯文有礼,温柔亲切,他也许没有平日里欢场上所谓的才子们一样口吐珠玉,随口拈诗成句;也不像那些激昂慷慨的士子们一样天天畅谈着自我抱负。
    可这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敬她、懂她、怜她,可以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
    她画兰,他并不只是赞她若空谷幽兰,他明白她如兰花般的孤寂,画舫生涯灯红酒绿,旖旎风情,然而宿醉之后只得独自一人临窗画眉,空对着菱花镜中如花面庞鬓云散乱;她度曲,他懂得她对爱情的渴望;她赋诗,他揣度诗句背后的寓意。
    于是,她的心绪乱了,对他提出的嫁娶一口答应。理云鬓,描双眉,画腮红,点朱砂,披一袭红色嫁衣,做一个最幸福的新嫁娘,如飞蛾般义无反顾扑向他的怀抱。
    虽说按照当时的风俗,明代金陵的乐籍女子,脱籍从良或婚娶都必须在夜间进行。然而当她撩开轿帘,看到那如繁星般的一排红灯,点点的灯火在闪亮着,仿佛是幸福在指尖跳跃,饶是她风月场上见惯,而十七岁的年纪,还是禁不住小女儿的满心欢喜。
    就这样心中认定了他吧,身穿黄金软甲,驾着五彩祥云,将自己带上岸的英雄。不必要求太多,看那前秦苏惠的璇玑图不也只有她那粗通文墨的丈夫才能懂得吗?何必要求他如王维再世,描摹雪地芭蕉?
    他用这场婚礼给了自己一个传奇,她也要用一生将他守候。
    几次见面就这样决定自己的一生,不知该不该说寇白门是太容易爱还是太渴望爱了。在他的温柔中沦陷,义无反顾,只是想要一份现世的安稳。
    然而,纵使是她“娟娟静美,跌宕风流”,依旧只是猜中了故事的开头,却没有猜中故事的结尾,或者过程。
    


    IP属地:广东2楼2011-11-05 17:42
    回复
      她以为可以从此举案齐眉夫唱妇随,与他相知相伴,与他张敞画眉,与他只羡鸳鸯不羡仙。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她只不过是他猎艳经历中一次小小的胜利品。
      他只是个美色的古董收藏家,她不过是他一时兴起随手拍下的一件货物。闲时听她唱唱曲,看她画画兰,读读她的新句。
      而更多的时候,她不过成了他古董收藏架上一件陈列的物品,甚至擦拭的时间都常常加以忘记。
      迎娶寇白门的新鲜劲一过,他便积极投身到新一轮的美色竞拍中去了。她在闺房中寂寞画兰,他却夜宿明月楼,游走于章台柳巷。
      有人说,给一条鱼最高的礼遇是将其清蒸。然而我却说,给一条鱼最高的礼遇未若将其熬成浓汤——与其是死,倒不如和与自己一直相伴的水合为一体。
      “你常说你明白我在流泪,因为我在你心里。那么就让我们彼此合为一体,让我也可以明白你的苦涩。”
      因而,对于寇白门,重要的不是那场盛况空前,规模宏大的婚礼,而是婚礼背后的爱情。
      只可惜,她嫁的是一场婚礼,而不是爱情。
      她原以为他是她命里的良人,只可惜,这场如烟花般绚烂的婚礼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
        他为她打造了这样一个传奇,一来因为她是秦淮名妓,寇家人要价自是不低,二者,他是他一手拍下的一件猎艳品,他要昭告全城炫耀他的“业绩”,再者,他有得是泼天的富贵,随手这样一个婚礼,只是他长期养成的一个“慷慨”习惯罢了。
      任是其中哪一条,都与爱情无关。
      于是她不管不顾的飞蛾扑火,原来只是撞上了他无心无意的一场游戏。说什么他懂她、怜她,只是因为见过匆匆几次面而已,彼此的距离是不远不近,雾里看花瞧不清楚;说什么他斯文亲切,只不过是他高高在上的地位和长期的家教所决定。
      任是其中哪一条,原来都是自己用想象涂抹了一


      IP属地:广东3楼2011-11-05 17:42
      回复
        (五)
          秦淮八艳中,命运最让我惋惜的,不是那颠沛流离的陈圆圆,不是那苦苦求全的董小宛,而是这如一泓溪水的寇白门。
        寇白门的命运,从来没有平静,每每让人以为她可以有个好结局之时又旁生枝节。当看到那个壮大的婚礼,我以为故事就该在这里停下了,没成想还有被卖掉一出;原本赎了那男人吧,留下一个洒脱帅气的寇白门,故事又应该结束了,没成想还有后面的美人迟暮。
        你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过程和结尾。这句话用来说寇白门不知是多么合拍。
          又或者我们应该说,寇白门的一生太像生活了,真实得没有半点小说。哪怕有那些传奇,然后最后也只剩下荒凉。
        然而就像寇白门的惯例,即使她香消玉殒了,却依然不忘传奇一把。
        “丛残红粉念君恩,
          女侠谁知寇白门?
          黄土盖棺心未死,
          香丸一缕是芳魂。”
        这是钱谦益对她的哀悼,女侠一词我们已经说过,便是她赎保国公之举。
        这首标签一般的挽诗便这样奠定了一代红颜的命运。只是,“香丸一缕是芳魂”,何处去寻这秦淮历史中的一抹倩影?
        然而再怎么心比天高,做事决绝,美人逝去,也依旧只是做了文人笔下的那点茄子香。
          可是这里最可疑的却也是对她的挽诗中透露出的:
        “身世沉沦感不任,蛾眉好是赎黄金,
          牧翁断句余生记,为写青楼一片心。
          百年侠骨葬空山,谁洒鹃花泪点斑?
          合把芳名齐葛嫩,一为生节一为生。”
        这葛嫩是什么人呢?民间传说她出身将门,后来父亲抗清殉国,家破人亡,唯葛嫩娘一人得免,流落青楼。记载她是“双腕如藕,面色微黄,眉如远山,瞳人点漆”,说她是“才艺双绝”。后与将军孙临一见钟情,他为其所赎身,最后夫妻双双奔赴战场。
        清军俘获孙临和葛嫩娘后,葛嫩娘怒目严斥,咬碎舌头,将血喷溅到清将脸上,清将恼羞成怒,举刃杀之。孙临见状,大笑曰:“孙三今日登仙矣!”亦抗节殉难。
        这样一个巾帼英雄竟然被人用来和寇白门相提并论,真真是天下第一稀奇事。
        如果说都是奔着她们身上的那种侠气,那么从闫红的书里我们可以找来这样一段话:
        “顺治九年左右,吴梅村在南京遇到她,大乱之后,故人重逢,两人皆不得意,自然有许多感慨,但吴梅村的诗中竟把她比做西施:
        朱公转徙致千金,一舸西施计自深。
            今日只因勾践死,难将红粉结同心。
        有了“计自深”三字,这西施,便不是资深美女西施,而是史上最著名的女间谍西施,那么寇白门除了谈过几场失败的恋爱之外,到底还干了什么,具有了这种可比性呢?疑窦丛生。”
        间谍又如何,也许当时十七岁的她奉命色诱国公爷。豆蔻年华,风华绝代,这男子一时惊艳,对她一见倾心,便给了她一场完美的婚礼。
        再怎么心如钢铁,热血青年,当王佳芝看到那颗钻戒的时候依然动了心,终究不是浪子的性格,唯一的愿望仅是现世安稳。既然他给得了她,那她何必偏偏拒之不收?
          抑或她对他失了望,虽搜集到了情报,却依然拉拢不了他,于是情场失意,甚至连**也成了幻想。
        事情来得太突然,让她来不及做出反应。他居然会想靠卖家姬为生,然组织撤离,剩下她孤身一人,只得自救。
        不好不坏,成就个侠女的名声,书上说她“筑园亭,结宾客”,也许就是个“地下交通站”吧。于是寇白门再次做回个情报员,这样觥筹交错地过一生吧。
        结局出乎意外,**失败,她的真实身份成了个“不能说的秘密”,只能由少数人去缅怀。
        我倒情愿她只是那秦淮河上温婉画兰的寇白门,那样便少了些许苍凉,也多了些许庆幸。
        


        IP属地:广东8楼2011-11-05 17:45
        回复
          美,凄美!寇家的骄傲!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1-12-18 21:19
          回复
            本吧久无人烟,欢迎来访。


            IP属地:广东11楼2011-12-18 21:26
            回复
              白门不错咩,但是我个人最爱陈圆圆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05-26 08:29
              回复
                赞,不成想还有与我一样喜欢她的人·


                13楼2013-10-12 17: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