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模型吧 关注:664,729贴子:24,953,736

【MG】 MSN-001A1 Delta Plus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上海1楼2011-11-09 13:00回复
    马上就要放映第四话了,就把这个发上来吧,虽然是一个月前就做好的,不过昨天才拍了照片,想想真是激动,很久以前看到百式的这一面的设定时心想也就看看,出HG的机会都不觉得会有,感觉就像疯狂高达,MK5等等这一类的基本上不太会模型化的东西,想不到多年之后乘着0096的风不仅能以动画的样子活跃在战场上,还能出MG,这对我们这种同样喜爱UC里TMS计划的人来说已经很满足了。之中我也摆出了第三话中血的命运背靠背的场面以及第四话预告片中被独角尚布罗钳住德尔塔上前掩护的场面,当然尚布罗没模型只能脑补了~
    结尾处也附上与百式的合影以及我迄今为止收集的TMS计划中所极具代表性机体的MG作品站一起的合体照(ZZ和S没有放进去是因为太大放不下了,全放进去照片的篇幅不够了),非常的有气势,里面还有同样迄今为止还没拍成品照的MG灵格斯,逆袭的夏亚仅有的3台MG我都做好了,等以后有时间了就拍成品照啦。
    这次用贴在论坛里的外链相册试试看,能不用百度空间上传就不用了,传得太慢了,而且还重复劳动。



    


    IP属地:上海3楼2011-11-09 13:03
    回复


      过程没有了没有了,现在的MG基本上就个鸡架子,骨架本身已经没什么展示性了。


      IP属地:上海4楼2011-11-09 13:05
      回复




        啧啧 利迪少尉,你不觉得这身军装看上去像停车场收费的么


        IP属地:上海6楼2011-11-09 13:07
        回复




          手和脚,其实这样看看也蛮丰富的,不过跟以往的那些MG以及种系的那几个后期的内构比起来,一样是部分骨架外露,异端要丰富许多了,不过就像我之前提到的,这家伙能有MG的一天我就已经别无所求了。


          IP属地:上海8楼2011-11-09 13:10
          回复
            没有的没有的 这个只用了很少的即时贴装装样子


            我来组成头部,这年头头部都做了内构了,虽然是一个零件的内构,也就几条线的造型而已,不过这种内构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为了便于外甲的分件,现在不太会看见整个脑壳中间是一条线的头部了。连HG都有直接成型的头部了。


            IP属地:上海9楼2011-11-09 13:14
            回复




              驾驶舱我一向老喜欢涂的,这次的驾驶舱仅仅做到的表现的地步,并没有做到完整重现的范畴,想想人家还是球形舱,里面还能供两人独处,这里却正好坐一个人,动都不能动了,而且座位很靠前,就一扇门护着,我估计这要做成实体兵器随便朝门口抡个手榴弹就KO了。不过这也体现出这种机设人与机体大小比例的设计矛盾,如果做出能容纳两个这样大小的人偶的球形舱,还是变形机,那估计这台机体(包括Z)的大小要跟铁奥差不多魁梧了,设定在18米肯定是矛盾了,25米还差不多


              IP属地:上海12楼2011-11-09 13:21
              回复





                其他各个角度的展示,Ka的设计能力是好的,通过仅在一个平面上叠加不同形状和角度的造型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美感,B社的能力也挺赞的,真的会去意义重现的。不走形。


                IP属地:上海15楼2011-11-09 13:25
                回复
                  变形,WR!






                  有兴趣的可以去以往的帖里找Z 2.0的帖子,里面也有这样的变形过程图可以拿来对比。
                  其实很明显德尔塔比Z变形过程要简单的多。从机设角度来讲中心框架的变形过程是一模一样的,区别在于肩部的上升折叠以及小腿与Z相反方向的折叠收缩,另外差别较大的就是水平翼比起Z来说要简单快速的多,只是两个翻折动作。从模型角度来讲虽然基本变形是一样的但德尔塔的骨架是全新的,没有沿用Z的版件,就像开发者当初说的那样如果仅仅是在Z的结构上做出修改反倒比重新制作要麻烦得多。事实上的确如此,因为各部分造型的差异使得每个部位折叠后所占据的形状跟Z是完全两码事,没必要去沿用Z的零件。


                  IP属地:上海17楼2011-11-09 13:35
                  回复






                    WR形态的展示


                    IP属地:上海18楼2011-11-09 13:37
                    回复








                      WR形态下,框架变动后各个部位状态的近照,可以诠释出无论是机设还是把各个部位协调后做出实体设计者的能耐。


                      IP属地:上海19楼2011-11-09 13:41
                      回复
                        这里开始再做个逆向变形的分解,主要是拍下主要的几个框架以及块面在变形时所展现的翻折和移动构造。





                        跨步的拉伸一直是这个TMS系MG最核心的地方,从Z演化至今,这里用了与Z2.0一样的结构,但零件的造型已经比Z还要坚固了,需要活动的地方以及固定同的卡口和钩子的造型都加厚了许多,前后裙甲也有额外的固定槽做保险。只要你的手没问题,这里的零件就没问题。
                        


                        IP属地:上海20楼2011-11-09 13:48
                        回复



                          躯干的变形,头部的上升过程多追加了一个Z没有的锁定零件,向下弯到底就撑住了头部滑动的轨道,这样头就不会因为轨道松而自己沉下去了,另外胸部两侧也和Z是不同的,利用造型上的特点把两块侧板前端的白色造型也做成固定用的钩子,这样变成MS形态后胸部的造型也更加稳固


                          IP属地:上海22楼2011-11-09 13:52
                          回复



                            四肢以及盾的伸缩,手臂本身跟Z一样只是保持笔直的状态,区别是肩甲,因为造型比Z要高挑,所以设计成内部增设折叠框架来拉伸再折叠,而Z只是把突出的喷口推进去而已。


                            IP属地:上海23楼2011-11-09 13:55
                            回复
                              最后来几张POSS,我不会摆造型,所以对我这种人来说手脚能弯的程度过得去就可以了,毕竟现在的模型有很多种可以选,重分色重可动等等样样有,所以没不要逼自己认为每个模型都要面面俱到。








                              


                              IP属地:上海26楼2011-11-09 13: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