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z吧 关注:391贴子:6,732

《商鞅》一书译法存疑——农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好


1楼2011-11-11 19:00回复

    1‘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
    ‘劳民’译为‘使人懒惰’恐怕不妥。劳字可有懒惰的意思?此处的‘劳’显然应当取意为‘耗损’;如:劳费(耗费人力、精力或财力);劳毁(耗费,损坏);劳怯(虚弱之症)。
    


    2楼2011-11-11 19:00
    回复
      2025-05-22 06:42:55
      广告

      2‘是故豪杰皆可变业,务学《诗》、《书》,随从外权,上可以得显,下可以求官爵;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具备,国之危也’。
      ‘随从外权’译为:追随国外权势。这样就太不合理了!追随国外权势的人如何能在本国做到‘上可以得显,下可以求官爵’?虽然先秦时期国士到处跑,但君王不可能会重用追随国外权势的人。忠君思想搁哪个朝代都是紧要的。
      所以我以为应当理解为:追随他人所认可的思想。‘外’是他人;‘权’是‘权衡’的权,原义是称,引申为评价。


      3楼2011-11-11 19:00
      回复

        3‘然则下官之冀迁者皆曰:“多货,则上官可得而欲也’。
        译为:如此,希望升官的下层官吏都说:‘财物太多,做大官的欲望就能够满足’。
        这个译法是什么意思?是说:下层官吏贪财是为了享受大官的生活?但这同‘希望升官’有关系吗?
        我以为应当是:财物多了,那么想升官就是唾手可得的事了,而且你想当什么就当什么。
        上,显然是动词。欲,是想法,是想升官的人的美梦。
        


        4楼2011-11-11 19:01
        回复

          4‘仓虚,主卑,家贫。然则不如索官’。
          该句将‘主卑’译为‘君主在诸侯间的地位卑下’;恐怕不妥。
          如果商鞅要表达这种意思,那么该句的顺序就应是:仓虚,家贫,主卑。这样才有递进感!
          再者,索官就能改变君主在诸侯间的地位卑下?恐怕不成立吧?
          所以,我以为‘主卑’应是:主又看不起我。
          我一没库存,二又被主鄙视,三又穷;不如去索官。


          5楼2011-11-11 19:01
          回复

            5‘善为国者,官法明,故不任知虑’。
            译为: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任官授爵的法制很明确,所以不会去任用那些巧言辩说、卖弄聪明的人。
            如这样理解,那商鞅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商鞅也是通过巧言辩说、卖弄聪明从而取得君王信任的人。
            我理解为:国家治理得好的,其制定的法律清晰,所以不用那些还在商榷之中的制度。


            6楼2011-11-11 19:06
            回复
              ‘夫民之亲上死制也,以其旦暮从事于农’——该句不记得是哪章的了,不知道笔记如何跑到《农战》来了;将就吧。
              传统将‘死制’译为:为捍卫国家法制而牺牲生命;全句为:人民亲近君主,愿捍卫法制、政令而牺牲生命,那是因为他们从早到晚都从事农业的缘故。
              这个译法,只能说解释的人根本不知道农民的想法!从早到晚都从事农业的人如何会愿意为捍卫法制、政令而牺牲生命???
              这就过高的估计了下层的觉悟。当然,商鞅是不是这样认为,就不知道了。
              不过我认为商鞅多半是说:君王感到民可爱的唯一原因是民成天像个牛马一样在干活。
              


              8楼2011-11-11 19:30
              回复
                同样不知是哪一章的笔记的还有‘夫国庸民以言,则民不畜于农’。
                传统将‘庸’视为‘用’;解释为:国家凭借空话来用人,人民就不会聚集到农业生产方面去。
                我的笔记上只有‘不妥’二字,为什么,就没解释了。不过下面的是有的:
                我以为应是:国家平庸、治国无方,那民众就会多多讨论国事;所以......。
                


                9楼2011-11-11 19:41
                回复
                  2025-05-22 06:36:55
                  广告
                  ‘国好力者以难攻,以难攻者必兴;好辩者以易功,以易攻者必危’。
                  书中译为:国家崇尚农战就难于被攻破,难于被攻破的国家就一定强盛。国家崇尚空谈就容易被攻破;容易被攻破的国家一定危险。
                  以难攻:因而难于被攻破。
                  我以为应是:国家崇尚实力就会难于改变方向,不改变政策方向的国家必兴;喜欢辩论的国家则容易易张,主张常变的国家必弱。
                  以难攻:难于变动政策。以易攻:容易改变政策。


                  13楼2011-11-12 07:44
                  回复
                    ‘今为国者多无要,朝廷之言治也,纷纷焉务相易也’。
                    ‘纷纷焉务相易也’译为:众说纷纭,只热衷于彼此相互否定。
                    显然‘务’理解成了‘从事’、‘热衷’。
                    我译为:众说纷纭,必将导致政策易变。‘务’是必将,务必导致。


                    14楼2011-11-12 07:49
                    回复
                      ‘虽有诗书,乡一束,家一员,独无益于治也,非所以反之之术也。故先王反之于农战。’
                      ‘反之之术’,‘反’通‘返’;之,游食之民。使人回头从事农战的方法。
                      这样同后文不畅。
                      我以为‘反之之术’是:拨正疲弱之方。‘反’就是‘拨乱反正’的反;第一个‘之’代前文所指的疲弱现象。


                      15楼2011-11-12 07:57
                      回复
                        3‘然则下官之冀迁者皆曰:“多货,则上官可得而欲也’。
                        译为:如此,希望升官的下层官吏都说:‘财物太多,做大官的欲望就能够满足’。
                        这个译法是什么意思?是说:下层官吏贪财是为了享受大官的生活?但这同‘希望升官’有关系吗?
                        我以为应当是:财物多了,那么想升官就是唾手可得的事了,而且你想当什么就当什么。
                        上,显然是动词。欲,是想法,是想升官的人的美梦。
                        今天才感觉传统译法并无错!
                        居然没人说我!!!


                        17楼2011-11-16 11:12
                        回复
                          这位楼主真是才高八斗,文学高手呀。大力支持!


                          IP属地:陕西18楼2011-11-16 19:18
                          回复
                            谢谢!!!
                            猜猜古人的心思是一件有趣的事!!!


                            19楼2011-11-16 21:43
                            回复
                              2025-05-22 06:30:55
                              广告
                              猜今人的心思则不然!!!


                              20楼2011-11-16 22: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