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康熙帝恩诏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
他们到达中国后,立即照利玛窦的方式努力使自己“中国化”,并且竭力用自己的科学知识为中国皇帝效劳。[1]在华期间,白晋和张诚一起,作过康熙的老师,教授皇帝学习数学、天文等,因学识渊博,深得器重。康熙不仅按照他们的特长分别对他们委以重任。
1689年,康熙帝曾任用传教士张诚和徐日升为议员,随同索额图参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谈判。传教士们曾给“俄国人提供了有价值的帮助”,博得俄使戈洛文以“他个人和沙皇的名义向他们表示最深切的谢意”,为了有来有往,张诚要俄国方面对莫斯科的天主教会给予优礼。在张诚的《日记》中写道:俄国使节“向我们保证他定将竭力请求沙皇优礼我们教会派驻莫斯科的人员,以酬谢我们在北京宫廷和这次谈判中两度为俄国所作的一切斡旋。”[2]
1692年,康熙帝吃了张诚神父的金鸡纳霜治好了疟疾,发布诏书,恩准基督教在中国公开传播。欢喜若狂的传教士们把康熙视为世间最圣明的君主。1693年,康熙帝又下令在京城内拨地为他们修建了教堂——北堂。由于他们采用了利玛窦制定的传教策略,使他们在接近中国人的灵魂方面方便了许多。据统计,至康熙末年,以法国耶稣会士为主的在华传教士,已经使近3000名中国人皈依了天主教。[3]
传教士们的高质量服务令康熙皇帝深感满意,从而希望有更多的传教士来中国为宫廷服务。1693年6月4日,康熙令白晋回国招募更多的能人志士来中国,并带去康熙给路易十四的一批贵重礼物,包括49卷汉文书籍。同年7月8日,白晋离开北京,途中历尽磨难,直到1997年3月才回到法国。为了获得路易十四的重视和支持,白晋写了一份呈送给国王的报告,用美好的语言介绍了他所了解的康熙帝和中国。这就是著名的《中国皇帝历史画像》,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产生了很大影响。白晋在报告中颂扬了康熙的文治武功,述说了康熙的思想、性格、爱好,介绍了康熙对西学的兴趣和对耶稣会士的重用。白晋的回国,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白晋还招募了10名传教士来中国,他们是:马若瑟(Joseph Marie de Prémare)、雷孝思(Jean Baptiste Regis)、巴多明(Dominique Parremin)、宋君荣(Antoine Gaubil)、钱德明(也叫王若瑟,Jean Joseph Amiot)、冯秉正(De Maillac)、韩国英(Pierre Marchl Cibot)等人。
1698年3月6日,白晋率领10位传教士乘坐“女神”号商船从法国西海岸拉罗歇尔港出发,于1699年3月抵达中国。这是历史上第一艘从法国开往中国的商船的第一次航行。从此以后,整个18世纪,差不多每年都有一艘或几艘船只来往于中国与法国之间。不仅把西欧的文化和物品带到了中国,同时也把中国的文化和物品带到了西欧。法国国王派来的这些传教士,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受过高等教育,并且流居中国多年。他们热衷于中国文化知识,在中国学研究上呈现出很高的研究水平。无论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其研究成果都令他们的前辈望尘莫及。在法国来华的耶稣会士中,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研究重点,他们的研究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