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遗风吧 关注:48,132贴子:69,669
  • 1回复贴,共1

【历史】雍正选陵之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陕西1楼2011-11-11 22:36回复
    这种岩石就是清西陵四周分布极为广泛的白云岩,是产生于18亿年以前,覆盖面积达360平方公里。这种岩石特别坚硬,而且呢不易风化。清西陵景区内的像云蒙山、永宁山这样一些陡峭的山脉,全是由这种岩石形成的。这些山峰就像一道道天然的屏障,将清西陵景区团团的围住,与清朝统治者所希望的固若金汤、稳如泰山相吻合。
    实际上按自然环境来说,清西陵这块地方是一种典型的风水模式,它是一种半封闭的,半围合的一个小盆地。但是在这么良好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它又顺应自然,又加以合理的利用和改造。比如说在这周围,在西陵区域内,广植林木,这样就可以涵养水土,然后对河流河道进行适当的改造,以避免急流冲刷甚至发生洪涝灾害,排水,蓄水都非常有好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更加有利于人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但即便如此,仍有研究者认为,雍正另选陵址的主要原因,是出于战略防御考虑,是为了加强北京西南地区的军事防御。因为,清西陵的最西边有一个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的紫荆关。历史上,紫荆关是华北大平原通往山西宣化、大同、张家口等地的唯一一条通道。
    紫荆关在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军事重镇,从汉代,宋代,一直到唐宋元明清,这个地方都有重兵把守。明朝在这个地方设有重兵,而且兵源达到三千多名。到了清朝以后,这个全国已经统一了,这个地方兵源仍然未减,而且还是重兵把守。紫荆关这个地方因为它很重要,所以历史上发生的战事比较多,据不完全统计,一共发生过140多次。
    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把他的陵寝作为一个军事盾牌来设置。《葬经》当中,关于陵寝的设置就有这种说法,这个陵寝的设置,不为外力所侵,不为军事所扰,不为沟池所淹。也就是说你这个陵寝建了之后,应该保持一种安静,保持一种肃穆,而是不应该受到外力、外界因素的干扰。
    此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紫荆关一直是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分界线,或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国界,如在东汉,这里是与匈奴、鲜卑族的边界交战区;在北宋,这里是宋朝和辽国的分界线;到了明朝,这里是与鞑靼、瓦剌的边界。
    不管后人如何猜测,1730年,雍正8年8月,泰陵正式动工了。从此关内就出现了两处清朝皇陵,位于北京以东的遵化马兰峪陵寝叫清东陵,位于北京以西的易县太平峪陵寝叫清西陵。
    这是我们在雍正的泰陵前拍摄到的一组舞龙镜头,当地人叫断龙。因该龙可以摆出不同的汉字,所以又叫摆字龙灯。龙由十三节组成,据说是乾隆年间为了纪念雍正在位十三年而兴起的。以孝著称的雍正的儿子——乾隆皇帝,为了使东西两陵的香火永续,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规定以后各代皇帝要以隔代埋葬的方式,父子分葬于东西两陵。从而使得在清朝的两百年间,逐渐形成了规模相当的两大陵区。
    雍正驾崩后,乾隆将父皇的陵寝定名为“泰陵”。雍正在位13年,励精图治,勤政务实,呈现出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他的陵寝用“泰”字恰如其分,也是给雍正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IP属地:陕西4楼2011-11-11 2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