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傍汾河水,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辖榆次区、介休市和太谷、祁县、平遥、灵石、榆社、和顺、左权、昔阳、寿阳9县。晋中区位独特,交通便利,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是山西省重要的交通枢纽。
晋中市地下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66种,其中储量大、质量优、易开采的优势资源就有煤炭、石膏、石灰岩、白云岩、铁矿、铝土矿、玄武岩、石黄砂岩、煤矸石等。特别是煤以储量大、分布广、种类全、质量优而著称。已探明储量为200亿吨,约占全省的1/10,煤种有气煤、焦煤、无烟煤、肥煤、瘦煤、贫煤6种,且煤层厚,埋藏浅,是全国十大能源基地之一。晋中是山西的老工业基地,有亚洲最大的纺织机械厂,有全国最大的液压集团和玛钢生产基地,有全省最大的纺织企业,玛钢、焦炭、纱、布等工业品产量在全省及全国同行业中均占有相当份额。
晋中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市内有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
6月28日下午4点多,晋中榆次,常家庄园。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刚刚收住阵脚,空气中还有浓浓的水气。常家庄园的大门显得更加巍峨醒目。三三两两的游客从各自避雨的小饭店走出来,买了门票,走进恢宏深广的院落,眼随步转。
“这里的东西太多了!”头发花白的福建游客蔡福生轻轻感叹,“去年我第一次来这里,当时只留意了它的建筑,这一次来专门品味这里的碑帖。我还想对这里面所有的石狮子进行一次详细的研究,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
而在常家庄园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办公室中,年轻的办公室副主任吴永梅微笑着报出这样的数字:“我们常家庄园每年的游客达到大约5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2000万以上,今年的游客人次应该能突破60万。将来我们的二期开发完成后,情况会更好。”
像常家庄园一样,几乎所有的晋中旅游景点这几年日子过得都很滋润。“拿2005年与1997、1998年那时候相比,我们接待人次从不足50万增加到了650万,综合收入从不足一个亿增加到了24个亿,相当于晋中GDP的7.12%,而原来仅仅是0.12%,门票收入也从当年的2900万猛增到了1.5个亿。晋中的旅游是全省11个市中发展最快的,旅游业在晋中市域经济中也是成长势头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晋中市旅游局局长许彦德很流利地报出了这样的“账目”。
“可是,”许彦德话锋一转,“我认为晋中的旅游业不过才刚刚起步,说它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为时还过早。它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而这些,都是我们要在‘十一五’期间的着力所在。”
旅游业调产的“牛鼻子”
晋中的旅游业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真正重视起来的?
说起来,话也不长。不过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事情。在1997年以前,晋中的旅游景点只有乔家大院、双林寺、镇国寺,而且还是处于一种自发的、自然的状态。当时的人们对旅游的定位是作为招待领导或客人的“接待性”,而不是指望它生金发财的“产业性”。而就在这一时期,作为煤焦基地的晋中,以能源、建材为主的工业路子越走越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无可回避。人们开始用思考的眼光打量先辈们留下来的那些古旧宅院。1997年年底,当时的晋中市委、市政府邀请全国200多名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晋中的旅游能不能成为当地的一个亮点,旅游业能不能作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来做?
论证会开了几天,讨论、考察、再讨论,各方高人最后一致得出结论:晋中的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其中不乏大量绝无仅有的“垄断性资源”,晋商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具有不可限量的广阔前景。于是,晋中的旅游业开始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起步上路了。当时有一个提法:“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调产的‘牛鼻子’。”
于是,平遥古城、王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常家庄园、榆次老城,以及绵山、大寨、乌金山等长期被冷落的地方迅速热闹起来了。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山西晋商社火节、晋商国际文化交流节等活动也声势浩大地蜚声海内外了。
晋中市地下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66种,其中储量大、质量优、易开采的优势资源就有煤炭、石膏、石灰岩、白云岩、铁矿、铝土矿、玄武岩、石黄砂岩、煤矸石等。特别是煤以储量大、分布广、种类全、质量优而著称。已探明储量为200亿吨,约占全省的1/10,煤种有气煤、焦煤、无烟煤、肥煤、瘦煤、贫煤6种,且煤层厚,埋藏浅,是全国十大能源基地之一。晋中是山西的老工业基地,有亚洲最大的纺织机械厂,有全国最大的液压集团和玛钢生产基地,有全省最大的纺织企业,玛钢、焦炭、纱、布等工业品产量在全省及全国同行业中均占有相当份额。
晋中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市内有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
6月28日下午4点多,晋中榆次,常家庄园。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刚刚收住阵脚,空气中还有浓浓的水气。常家庄园的大门显得更加巍峨醒目。三三两两的游客从各自避雨的小饭店走出来,买了门票,走进恢宏深广的院落,眼随步转。
“这里的东西太多了!”头发花白的福建游客蔡福生轻轻感叹,“去年我第一次来这里,当时只留意了它的建筑,这一次来专门品味这里的碑帖。我还想对这里面所有的石狮子进行一次详细的研究,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
而在常家庄园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办公室中,年轻的办公室副主任吴永梅微笑着报出这样的数字:“我们常家庄园每年的游客达到大约5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2000万以上,今年的游客人次应该能突破60万。将来我们的二期开发完成后,情况会更好。”
像常家庄园一样,几乎所有的晋中旅游景点这几年日子过得都很滋润。“拿2005年与1997、1998年那时候相比,我们接待人次从不足50万增加到了650万,综合收入从不足一个亿增加到了24个亿,相当于晋中GDP的7.12%,而原来仅仅是0.12%,门票收入也从当年的2900万猛增到了1.5个亿。晋中的旅游是全省11个市中发展最快的,旅游业在晋中市域经济中也是成长势头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晋中市旅游局局长许彦德很流利地报出了这样的“账目”。
“可是,”许彦德话锋一转,“我认为晋中的旅游业不过才刚刚起步,说它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为时还过早。它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而这些,都是我们要在‘十一五’期间的着力所在。”
旅游业调产的“牛鼻子”
晋中的旅游业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真正重视起来的?
说起来,话也不长。不过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事情。在1997年以前,晋中的旅游景点只有乔家大院、双林寺、镇国寺,而且还是处于一种自发的、自然的状态。当时的人们对旅游的定位是作为招待领导或客人的“接待性”,而不是指望它生金发财的“产业性”。而就在这一时期,作为煤焦基地的晋中,以能源、建材为主的工业路子越走越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无可回避。人们开始用思考的眼光打量先辈们留下来的那些古旧宅院。1997年年底,当时的晋中市委、市政府邀请全国200多名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晋中的旅游能不能成为当地的一个亮点,旅游业能不能作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来做?
论证会开了几天,讨论、考察、再讨论,各方高人最后一致得出结论:晋中的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其中不乏大量绝无仅有的“垄断性资源”,晋商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具有不可限量的广阔前景。于是,晋中的旅游业开始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起步上路了。当时有一个提法:“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调产的‘牛鼻子’。”
于是,平遥古城、王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常家庄园、榆次老城,以及绵山、大寨、乌金山等长期被冷落的地方迅速热闹起来了。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山西晋商社火节、晋商国际文化交流节等活动也声势浩大地蜚声海内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