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吧 关注:1,602贴子:13,826
  • 8回复贴,共1

隋唐演义中演化的秦叔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11-13 14:00回复
    旧《唐书》列传记载秦叔宝的生平,总不超过一千字,只提及几件与沙场征战有关的经历,但写得极其豪壮,能说明他的骁勇善战与择主识时:年轻时曾在隋朝任职,先后隶属于大
    秦琼题跋像
    将来护儿、张须陀与裴仁基,且随军出击贼寇卢明月、孙宣雅与李密,多建功劳,历升官职。来护儿称许他:“才而武,志节完整,岂久处卑贱邪?”后因隋朝兵败,他辗转投降李密与王世充,知其非真天子,而不能久安,终于决定与程咬金起义归唐,辅佐李世民四处征战,破尉迟恭,走宋金刚,并讨平王世充、窦建德与刘黑闼,都是身先士卒,所向无敌,且总是“跃马挺枪,刺(敌将)于万众中,莫不如志”。由于军功,他累受晋级与赏赐。唐高祖曾说:“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后来又于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登基,益得宠任。晚年病重时,自述说:“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数斛,安得不病乎?”死后封“胡国公”,且图像名列凌烟阁,永受朝廷祭享。


    2楼2011-11-13 14:00
    回复
      《唐书》的这些记载,已经给我们极鲜明的英雄形象,尤其是来护儿与唐高祖及他自述的三段话,更是曲折的描写了他的志节,功绩与豪武。但是,即使这些成功的史传文字,也仍有着历史写作自身的限制,也就是破碎,抽象、冷硬,而不似现实人生的有血有肉,时高时卑,或强或弱。因此,这个秦叔宝若要下降成为民间普遍崇拜的英雄,必须再经过平民化的细节编缀,通俗化的典型塑造,降低他的格调,落实他的言行,强化他的情感意志,复杂他的人际关系;也就是以老百姓的性情义理来装扮他、改造他,取得更广泛的人性认同。这便是小说与戏曲的加工。


      3楼2011-11-13 14:00
      回复
         在元明杂剧中,我们看到类似这样的剧目:《徐茂功智降秦叔》、《程咬金斧劈老君堂》、《魏玄成改诏风云会》等,这里面的秦叔宝以及他的朋友们,已经是正史之外,极具民俗趣味,极为活跃浪漫的英雄人物了。而后来的平剧故事也有诸如《秦琼卖马》、《锁五龙》、《取帅印》等内容。但是,所有这些剧曲中的双锏秦叔宝,虽已具象化为我们如今所认识的形相,却总是片断的、事件性的,不能提供完整而统一的生平印象;这个问题,或许必须留给长篇章回小说来解决。


        4楼2011-11-13 14:01
        回复
           小说与戏曲是相互影响的,尤其在形成“民间英雄式的秦叔宝”这个工作上,彼此都尽了力。但小说以其形式与篇幅的优点,更有效的结合了正史列传的真实性与戏曲传说的想象性,不但有生老病死的完整记录,也有特殊际遇的精彩片断,亦雅亦俗,可歌可泣,并且,透过细致的文字描写,呈显了他性格特质的前后一致以及心理活动的变化多端,这种深刻内层的典型表现,正是戏曲所不及,而为章回小说所擅长的,在这一系列的历史演义中,按照写作时间,最早的该是罗贯中编撰的《隋唐两朝志传》与《大唐秦王词话》,以及熊大木编撰的《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不过,这三部演义,不论是“浑然本色,讲史正宗”,或“直录纲目,稍加缘饰”,共同特色是以秦王李世民为主角,着重于描述他的豁达神武与丰功伟绩,这仍是帝王起居与朝廷兴衰的传统史观。而秦叔宝及其朋辈们,只能看作配角,随情节的需要分配出场。


          5楼2011-11-13 14:01
          回复
            直到袁于令改写的《隋史遗文》出版后,这种情况才有改变。此书主演“瓦岗寨诸豪事,以市人话本为底本,虽托史事,而摹绘铺陈,悉由意想”,也就是以秦叔宝等草泽英雄的聚义从军与悲欢离合为主体,而隋唐之际的政权争夺,退为背景。这个写作重点与主题的改变,颇为后来的褚人获《隋唐演义》、无名氏《说唐演义全传》,及梁朗川《瓦岗寨演义全传》所继承采用;于是形成前后两个系统的故事类型:写李世民兴唐始末的前三部演义,着重情节事件的记述与铺叙;写瓦岗寨集团聚散的后四部演义,则重在人物典型的塑造与展现。


            6楼2011-11-13 14:01
            回复
               我们必须从后四部来认识民间的英雄秦叔宝,其中又以《隋史遗文》最具创意与影响。此书前九卷(第一~四十五回)集中记载秦叔宝的出身来历,是极详尽而曲折的通俗传记:“搜逸传奇,所以辅正史也”。第十卷以后(第四十六~六十回),李渊晋阳起义,小说转入正史,着重于描述李世民、李密、王世充、窦建德诸造反集团间的军事冲突,秦叔宝在这几股势力间流离失所,最后才决意归唐,并建立许多战功;结局则交代他与朋辈的恩义散场,此书写秦叔宝,没有星宿下凡的来历,没有天命巧合的际遇,甚至紧急危难时也没有超现实力量的援助;它摆脱了传统小说的格套,而完全从一般的人情义理来描写他的矛盾、受苦、反省、发愤,并由此显现他的坚忍、狂狷、自我突破、化险为夷的人格状态,这便是英雄志节的挣扎过程,配合着诡变无常的时局,或隐或仕,在困境中抉择,在战斗中成长,有血有泪,也有落魄与鹰扬,使读者感受到他是个更其实、更有人性的草泽英雄。秦叔宝的形象,在这里大定型。此书总是说他“多情”,“有意思”,也即是形容他仗义热情以及谨慎忍耐,具有独特的英雄本色,侠义而不失仁厚,尽忠而不愧私交。


              7楼2011-11-13 14:01
              回复
                第一回说:“他不在酒色上安身立命,尽受的都是落寞凄其,倒会把这干人弄出来的败局,或时收拾,或是更新……但他名姓虽是后来彰显,他骨格却也平时定了……苦是人不识得,就到后来称颂他的,形之纸笔,总只说得他建功立业的事情,说不到他微时光景。”作者是自觉的要从正史不录而人不注意的细节处,来推想刻划他心目中的英雄,这就使秦叔宝在平凡中自然的伟大,更具基层民众认同的性情。虽然描写他的父祖都是前朝名将,家世显贵,他却三岁失怙,流落乡间,由寡母教养成人;因此,他同时具有朱门与草莽两种气质,他懒读书、好枪棒,广交游,且“有勇仗义,又听母亲训诲”,孝义兼全,外号“赛专诸”。寡母与朋友,这两股不同来源与性质的力量,互相渗透而影响(决定)了他的生平志气。他原本有个洁身自爱的看法:“一身不属官为贵,我累代将家,若得志,为国家提一枝兵马,斩将搴旗,开疆展土,搏一个荣封父母,废子封妻。若不得志,有这几亩薄田,几树梨枣,尽可供养老母,抚育妻儿……怎低头向这些赃官,听他指挥?”但是时机难逢,人易衰老,只得“官从小大来,功从细积起”,先在济州郡担任捕盗都头,并从这里展开了他的传奇际遇与英雄事业:楂树岗仗义救唐公、潞州店落难受腌臜、二贤庄卖马识豪杰、魏玄成留位东岳庙、樊建威冒雪访行踪、单员外赠金贴祸水、冤受罪发配幽州地、打擂台扬名顺义村、演武厅罗成助箭、永福寺结交柴郡马、游灯市怒杀宇文氏、逞义气烛焰烧捕批、众豪杰同庆高堂寿、睢阳城直言触忌、徐世绩杯酒论英雄、邂逅结拜罗士信、救无辜来护儿尽力、助须陀破贼成功、瓦岗寨群雄聚义、王世充计败魏公、兵败魏郑后降唐、美良川力战尉迟恭、斩雄信割股金交……。


                8楼2011-11-13 14:02
                回复
                  这些情节关目,都是从宋元以来民间的传说与杂剧逐渐润饰附会而成的,每个故事可以独立来看,各有特殊情趣,但组合这些片断再加上小说作者的想象编缀、赋与主题、形成统一的结构,则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同于其它传统形象的,矜持而复杂的英雄,是真正的基型人物:有前途有抱负,却又多思多错的,全然平民化的类型。


                  9楼2011-11-13 14: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