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哲学吧 关注:9贴子:609
  • 0回复贴,共1

主体个性还是文化象征——身心体验的信仰人类学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主体个性还是文化象征——身心体验的信仰人类学研究 
 
周泓  2006年8月18日 17:20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摘 要:宗教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经历了由神灵思想→社会、文化象征→内心、主观感验的探讨过程, 即由神学本体论→社会、文化本体论→人性本体论的研究趋线和脉络。赋有主观能动的主体自我与间性之身心互动的体验方法,是内心信仰的人类学研究的适合路径, 阈限的反结构是其验证。

关键词:宗教人类学; 主观感验; 主体意义; 体验的方法论

作者简介:周泓(1964 - ) , 女, 天津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宗教是人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在宗教哲学中, 宇宙观由神而定; 神学将生命解释为苦难, 其轮回、转世、复活, 使信仰宗教的人坦视和承受苦难及死亡; 宗教被认为是支持一切的基础, 包括知识, 即其也是科学认知的前提; 每个宗教都信奉自己的神。

宗教人类学首先依循社会文化的逻辑, 来理解人的信仰层次, 考察什么样的宗教感验在何种架构中何以产生, 其结构和功能角色何如; 其次, 人观体验的信仰人类学关注什么样的仪式行为被认为是“真实”的, 人如何感受体验, 信仰过程如何帮助人们排除、摆脱苦难, 身心如何互动; 再次, 宗教人类学认为, 宗教与知识、信仰与科学是两类思维, 交叉起作用。人类学家对任何一神都应一视同仁。一种信仰支撑着一个体及群体的灵魂, 它并非国家赋予, 并非与社会主流意识并行, 它或许有某些一定的仪式, 或只是内在的灵应, 或是信徒间彼此的共鸣、相似的触动与感验, 皆深藏于人的内心。宗教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经历了由神灵思想→社会、文化象征→内心、主观感验的探讨过程, 即由神学本体论→社会、文化本体论→人性本体论的研究趋线和脉络。

一、作为文化和社会象征的宗教人类学

在泰勒的巫术及仪式研究中, 灵是宗教的本原或本源, 而巫术是技术, 内在的信仰要经过文化或社会为中介, 想象、表象无需意义。即巫教借助于文化(仪式、伦理) 来表达, 文化(仪式、伦理)反映、表达灵魂信仰。同时, 他也相信思想的类型源于情感对人类心灵影响的结果, 文化现象不仅仅是由传统传递下来的信仰和行为, 而是心智或经验的积累。[ 1 ]

涂尔干宗教社会生活研究认为, 社会是宗教的本体: “社会具备了一切引发心灵神圣感受的必要条件, 我们单靠社会对人心的控制力就够了”[ 2 ] ( P207) 。宗教只是知识体系, 是社会本身的反映, 是社会表象和象征, 经验或情感的层次和文化概念或集体表征之间有着无法沟通的鸿沟[ 2 ] ( P207) ,社会现象“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产生不同于心理的、生物的或其他个性的影响”。然而, 他又认为表征体现着价值, 它使世界在个人心灵上加以转形, “我们的感官所揭示的世界, 代之以社会本身创造的理想所投射的一个不同的世界”, 使人“以任何乐意的眼光来看种种事物”[ 2 ] ( P176) , 集体表征可以描述成主观(概念) 和信仰的体系, 它含有人类意识, 隐含着借助于有感觉力的心灵来构想类似社会关系的事物, 构成观念的构架或文化基调,社会团体的成员以此描述他们自己的社会和影响它的事物。[ 2 ] ( P173)同时, 个人性的信仰成为宗教的个体化补充。当一个人知道别人有与自己同样的概念, 那么这个概念遂获得了原来它所缺乏的活力,成员间具有了一种统一感, 感到集体的目标就是自己的生活, 而超越本身地集合起来。[ 1 ] ( P172) 心灵的结合成为一种创造。

布朗也曾强调社会结构体系, 认为文化要从它与社会结构相关的角色、而非从它本身自成一格的原则来了解, 如果脱离了社会结构则无法了解文化。然则, 他同样予主观解释以地位, 认为集体信仰与情感具有它们本身的自主性, 而且它们无法全然从它们在社会体系中的功能角色来解释。“摧毁这些信仰, 则你摧毁了整个结构。这整个族群的人们彼此间的关系体系是受……这些信仰和观念维系与持续着”。



1楼2006-08-27 21:1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