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吧 关注:1,502,816贴子:11,383,941
  • 12回复贴,共1

2005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分析与启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体现新的初赛大纲  渗透新的课改理念 

——2005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分析与启示 

李   蓉 

(杭州二中   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本文从05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的试卷结构、试题评价、参赛学生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了分析与研究,并对今后化学竞赛命题和竞赛辅导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初赛大纲、新课改、化学竞赛 

2005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省级初赛9月11日降下帷幕,不少学生反映今年的试题与以往试题套路不一样,灵活性大,综合性强。笔者仔细研究了今年试题,并与历年初赛试题比较,发现今年试题确实与往年相比在稳定中有所变化,试题立足于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立足于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中学化学教学和大学教学的结合点、化学与数、理等学科交汇点;试题较好地体现了2005年6月份刚刚修改的新的初赛大纲,渗透了新的课改理念,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开放性、创新性等新课改的思想,特别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既突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又增强了选拔功能,这对于激发和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对于积极推进新课标和新课改,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都起到良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一、试卷结构

2005年化学初赛共10道题,29道小题,全卷满分为100分。试卷长度与去年初赛试卷差不多(2500左右字符)。总的印象较前些年初赛试题,题型结构没有变化,题量减少(去年13道),但题目较活。  

赛后调查部分学生并随机抽样21份。抽样结果最高分73,最低分仅27分。 

从试卷的题型上看,题型设计新颖,独具匠心。题型可分为七类:核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推断与书写题有第1-1、1-4、4、5、10-1题(21分),理论阐述题第1-2、1-3、1-4、1-5、3-3、3-4、7-2、7-3、8-1、8-2题(17分),计算推导题第2-2、8-3、8-4、8-5、9题(26分),分析实验及计算题第9-1题(6分),有机题为第3-2、3-4、6、7-1、9-2题(23分),学科内综合题第3、9、10题(22分),学科间综合型题第2-1题(6分),其中第2、3、8题还考查了晶体、几何图形和结构知识的计算;第1、3、7、9题既是有机和无机的融合,又有结构解释、计算和实验的综合。 

从试卷的知识结构上看,既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涉及的化学的基础知识[如核反应(见1-1),晶体化学式、氧化数、两种晶体密度之比的、物质的量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如:2-2、8-3、9-1),有机化学中有机物的命名、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如6、7-1),氧化还原反应(如1-4、5、10-1)];又有中学化学的自然生长点(如1-2是有关CCl4萃取AtI的分配系数cAtI(CCl4)/cAtI(H2O)的解释,1-3是平衡常数的解释,1-5是推断AtCH2COOH的pKa的解释,2-2是写出这种热电晶体的化学式和铁的平均氧化态,3-4题是如何从结构上理解B比A熵炸弹更容易爆炸,7-2简要说明有机溶剂将芳香烃和丁二烯等化工原料从石油馏分中抽提出来的原理,10-1根据题给信息写出铜环产生A的化学方程式等);还有一些属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的结合点[如3-3 是A被称为“熵炸弹”的解释,第4题是涉及配合物的反应,第5题有关电极电势知识,第6题是推断每步有机反应的主产物(A、B、C)的结构式,第7-1题是有机物命名的书写,第8题是晶体的计算与解释,第9-2是根据有关氢键知识解释中间产物A和目标产物B的结构式等],三者结合,有利于中学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 

二、试题评价 

命题充分体现了新修改的初赛大纲,尤其是新大纲变化的部分都有所体现。蕴含能力考察,强调科学素质,倡导创新精神。但从整体上讲,试题偏难,抽样结果难度系数为0.37。 

1. 充分体现新的竞赛大纲的要求 

新修改的初赛大纲在说明中明确指出:“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新近发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1-2,B1-6)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公民的常识以及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化学竞赛的内容。”这次试卷充分体现新的竞赛大纲的要求,注重基础。如全卷一开始第1-1题通过阅读有关信息,结合核反应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等有关常识性知识,写出合成砹的核反应式,此题不难,考生较易下手,有利于考生在答卷开始以一个较好的心态应试;第1-2题预计用CCl4萃取AtI的分配系数cAtI(CCl4)/cAtI(H2O),考生只想到相似相溶规律也不难解决。这些都是中学的基础知识运用,都应是参赛考生应答的出发点,只有抓住它们,才能得到基本分,也才有可能扩大战果。又如第2-1题是具有“热电效应”的“爱因斯坦振荡器”的机理说明就是利用英语、物理等常识性知识在化学上的应用;再如第3题是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推断熵炸弹A的立体结构和A为什么被称为“熵炸弹”的解释,就是新修改的竞赛大纲中增加的“熵的概念”的生动体现。第8题也是今年新的竞赛大纲新增加的内容“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NaCl、CsCl、闪锌矿(ZnS)、萤石(CaF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原来这部分属于决赛要求初赛不要求的内容,此次竞赛要求计算LiCl和KCl两种晶体密度之比;计算相距最近的八面体空隙中心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说明KCl晶体不能成为固体离子导体等都是体现新的竞赛大纲变化的最好诠释。


1楼2006-08-28 08:22回复

    试题还侧重了对思维方式的考查:第3题推理过程是对逻辑思维考查,需要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的2/3,结合前述信息采用逆向思维方式反推B是六元环,A是九元环;试题对思维过程和信息加工方法的考查也尽在其中。 

    本次试题特别注意了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查。要考查应试者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在试题设计时,就要打破应试者的定势思维和模式思维方式,其策略是尽可能令应试者身处陌生的问题情境,而且这种陌生的问题情境使应试者很难利用原有模式求得解答,应试者只有利用原有的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新情景中显现的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战略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或创造新知识。在竞赛试题中,创设陌生问题情境的方式主要是把化学发展的前沿知识或与交*学科有关科技知识作为背景,然后巧妙地设计问题。这可从今年初赛试题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如第2题从说明“爱因斯坦振荡器”的热电效应的机理到计算化学家合成的能实现热电效应的一种晶体材料的化学式和铁的平均氧化数;又如第3题以“熵炸弹”为背景设计的。这样设计,是因为试题的背景对应试者来说是陌生的,选手从中提取、筛选信息,并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重组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在较为公平的环境中测试选手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常用手段。避免选手过多地自学大学教材而沾便宜,以致误入“歧途”,从而加重学生负担。除试题背景陌生外,命题者在设问时,也设法使陌生的背景不蕴涵着某种线索,引发应试者的某种定势思维或模式思维。再如第9-2题中根据氢键知识推断B的二聚体结构就突出了创造性思维的考查。 

     

    三、参赛学生存在的问题 

    1.少部分考生不能适应新修改的竞赛大纲,基础知识掌握也较差 

    第1-1题通过阅读有关信息,写出合成砹的核反应式,第1-2题已知室温下用CCl4萃取I2的分配系数为cI2(CCl4)/cI2(H2O)=84,预计用CCl4萃取AtI的分配系数cAtI(CCl4)/cAtI(H2O)的范围,这些内容非常基础,满分为3.5分,但仍有3人得0分;第1-4写反应式时好不容易把产物(AgI、AtO3-、H+)都写出来,但配平错了;第4题是写出按一定比例生成铂配合物的反应方程式;第5题是电极反应;第8题是有关晶体知识,这些都是基础知识运用,也是新的竞赛大纲变化较多的部分。事实上有关“配合物”和“晶体”这两部分内容在新的初赛大纲中要求都提高了,而抽样显示这两部分题考生普遍失分较多,一方面反映这些同学基础差,另一方面新的竞赛大纲变化的部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参赛的学生首先要熟悉新修改的竞赛大纲,把基础知识学好,只有立足基础,才谈得上培养能力,才有可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2.缺乏思维整体性和创造性 

    知识基础是创造新知识的根源,竞赛试题还注意利用应试者的已有知识,来考查他们在创造新知识过程中的整体思维。试题要求应试者能灵活运用中学学到的基础知识,对试题要有整体性把握,能前后左右整体的审题,进行清晰的逻辑思维,理解加工新信息创造出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试题要求应试者“上下求索、左右逢源、前后呼应”的立体交叉式的三维逻辑思维方式。本次竞赛对思维的整体性要求比较高,必须从整个题目来把握解题的思路,有时运用数学、物理甚至英语等相关学科知识予以解决。但不少同学做不到这一点,如第2题第1问给出图中所有英文单词(或词组)及物理学符号的意义,并为此图写一篇不超过200字(包括标点符号等)的说明文。只有1人得满分,却有14人答非所问,词不答意,乱猜一气,不少同学为零分。又如第6题最后一步是含有碳氧双键共轭体系与溴化氢发生亲电加成反应,不少同学缺乏思维整体性和创造性,不能从结构和反应机理上予以解释,思维定势得到马氏产物,产物的R、S构型也错得多,事实上该反应若从亲电加成的机理可以解释,遵循反马氏规则;再如第9-2题根据第1问计算的鲜花保存剂B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20)和题目所给信息写出中间产物A和目标产物B的结构式,很多同学不能根据氢键知识推断B的二聚体结构,不知如何下手,无从答起,此问绝大多数同学得0分,使得该题成为全卷最难题。这说明学生缺乏思维的整体性,创造性也未达到应有思维高度。 
    


    3楼2006-08-28 08:22
    回复
      楼上复活了?、


      IP属地:广东6楼2006-08-28 09:03
      回复
        主要还是要聪明要想的开。加入神教吧,保你一等奖


        7楼2006-08-29 21:31
        回复
          回来了?热烈欢迎


          8楼2006-08-29 21:34
          回复
            加入了?热烈欢迎


            9楼2006-08-29 21:35
            回复
              绝对欢迎!!!热烈欢迎!!!


              10楼2006-08-29 21:37
              回复
                欢迎!欢迎!


                11楼2006-08-29 21:38
                回复
                  不会不是欢迎我吧


                  12楼2006-08-29 21:40
                  回复
                    ..


                    13楼2006-08-29 21:40
                    回复
                      太…………………


                      14楼2006-08-29 21:42
                      回复
                        好歹我也是一教之主,还是第一次来贴吧


                        15楼2006-08-29 21:43
                        回复
                          D


                          IP属地:福建16楼2006-08-30 18: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