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然一笑吧 关注:8贴子:1,196
  • 9回复贴,共1

坚守底线——平凡的良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这儿每天都看《京华时报》,很喜欢其中的一个专题版块《坚守底线——平凡的良心》,很佩服那些人,为他们的事迹所感动,下面就收集一下其中提到的那些人,那些事,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


1楼2011-11-15 20:28回复

    40年前,年仅20岁的儿子不幸患上了精神病。19年前,儿子又瘫痪在床。几十年来,97岁的许张氏细心照顾着生病的儿子。“只要我多活一天,我就要照顾他一天。”老太太说,瘫痪在床的儿子是他的心肝宝贝。
    母爱是一种停泊,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长到多大,母爱永远庇护着你、温暖着你,这也许就是人类最朴素、最本源的爱吧。


    3楼2011-11-15 20:37
    回复
      看了上面这事以后,为母爱感动的同时也想问,ZF呢?应该有所作为吧,报纸上没有说......


      4楼2011-11-16 07:37
      回复
        树上格桑花——北京援建玉树纪实
        看上去弱不禁风,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摧,它叶愈翠;太阳愈暴晒,它开得愈灿烂。它就是寄托了藏族人期盼幸福吉祥等美好情感的格桑花。在藏族人眼里,格桑花也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最普通的一种野花。
          在项目部,她们从不穿裙子,从不化妆;在工地上,她们脚蹬大头鞋,身裹军大衣,头顶安全帽,俨然一副“爷们儿”的装扮。她们是北京市政路桥集团鑫实公司玉树援建项目部108位员工中仅有的6位姑娘,个个都是80后。虽然没有花枝招展的打扮,但她们是大家眼中最美的格桑花。
          进入初冬,玉树的气温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含氧量仅是东部地区的60%。对于生长在平原的人来说,克服高原反应,长期工作在此不是件易事。在北京援建玉树的队伍中,鑫实公司承担结古镇15公里的道路建设,队伍几乎清一色是男性。6个80后姑娘范亚南、张环、石蕊、李欣、张金伶、刘小文显得格外特别。
          “项目部原计划一个女的都不要,后来考虑到财务、后勤等岗位细致的女性更胜任,就决定先招两个试试看,范亚南和石蕊是去年8月最先上来的。” 项目经理赵明说,看到两位“女将”表现不错,才决定将另外4个同样是主动报名“上树”(援建者对上玉树的戏称)的女孩带上山。
          高原反应是女孩们要克服的首要困难。“刚来时,呕吐、头晕、走路喘不过气,现在已经适应了,但是晚上还是总失眠。”刘小文说,“回家最想干的事儿,就是好好地睡一觉,因为缺氧,在这里睡不香。”
          “没水也特别痛苦。”范亚南说,刚上山时,项目部没有自来水管,只能到1公里外的公用水管处接水。一次,她们去镇上公用澡堂洗澡,想顺便洗件衣服,结果险些被罚钱。老板得知她们是援建工作者后,“放过”了她们。
          说起援建的原因,几位姑娘都笑了。“好多人都问这个问题。”李欣说,她最早的动力就是想让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也是想献爱心,但真不是高尚地拔高自己。给灾区捐钱,钱的用途我可能不知道,但是来这儿工作,我知道干的活儿在哪儿。”石蕊说,援建结束后,她和姐妹们肯定会回来看看,看她们辛苦的成果。
        


        5楼2011-11-16 08:04
        回复
          材料会计李欣的体质稍差,吸着氧气加班。


          7楼2011-11-16 08:10
          回复
            财务部部长张环刚结婚,每晚都和爱人视频报平安。


            8楼2011-11-16 08:11
            回复
              劳资员刘小文夜晚深入工地,核查工人人数。


              9楼2011-11-16 08:12
              回复
                计量员张金伶与同来援建的爱人通电话。


                10楼2011-11-16 08:14
                回复


                  11楼2011-12-26 17:32
                  回复
                    事迹很多,不知怎么发出来合适了


                    12楼2011-12-29 14: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