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读书了,也很久不愿触及自己的心灵。面对网络的心,始终有些浮躁和不安定。这两天,家里的网络再次坏掉,没有了网络这个大而无边的世界诱惑,心似乎也变得安静。于是,终于可以静静地读一本书,然后,让心沉一沉。
记得,在读书之前,本来是想继续去年春节期间就开始写的那篇只有开头没有结尾的小说。又一个春节就要来临,而它仍在电脑里沉默着。我想,应该在又一个新年来临之前完成它。
可是,当再次打开那些文字,觉得自己陷入一种瓶颈,一种语言和形式的瓶颈。我曾经是那么地热爱它们。我曾那么地执迷着,那些先锋式的形式,那些语言的迷宫,那些絮絮叨叨的心情和儿女情长。
然而,些时,我却突然觉得它们都在故弄玄虚,我正在欲盖弥彰,企图用形式和语言来掩盖内心的苍白。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写什么,只是沿着语言的惯性和感觉,在某个形式里打着转,却始终走不出来。它们是那么琐碎。而我曾经是那么地热爱这种所谓私人化的写作,这种所谓个人的人生体验。现在,突然觉得有点无聊。
这感觉可真让人沮丧。
于是,我放弃了写下去的欲望。我想,我应该多读一点书,我扔掉书已经太久,早已经被生活透支。于是,我打开书柜,手从一本本书上掠过。先锋作家,女作家,私人化写作,新生代或者80年后,这时候才发现自己读的书是如此相似,而它们影响着自己的写字习惯。我想,也许应该适当地跳出来。
于是,我打开了《飘》。这是我第三次读它。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想重读这本伟大的小说,也许潜意识里想从伟大中重新发现什么,而以前读的二次,我似乎并没有发现它真正伟大之处。
记得第一次读《飘》是在初中时代。哇,很久远的年代,不是吗?那是三毛、琼瑶风靡的年代,那是金庸和古龙刚刚兴起的年代。就在那样的年代,我第一次读了《飘》。记得那是哥哥买来的,而他似乎只是随便翻翻就扔在一旁。我想,那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他根本不喜欢读它。被扔在一起的还有很多本世界名著。当时的我只知道这是名著,而读名著似乎显得自己很有品味。
那真是虚荣而美好的年华。
于是,怀着仰视的态度,第一次读了它。我想,那时我一定是把它当作爱情小说来读的,因为读过之后,留在脑海里最深刻的不是斯佳丽,因为她是那么势利而自私,即不深刻也不够善良,甚至很浅薄。她结了三次婚,竟然全不是为了爱情,一点都不符合我浪漫的幻想。
倒是瑞德在我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他的高大帅气,他那危险而又邪恶的气质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而他的小胡子是那么可爱而充满魅力。于是,在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美化他,幻想会有一个像他那样的男人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那些大段大段关于战争,那跟我的生活无关的美国南北战争的年代,那些饥饿和死亡,都被我匆匆略去,它们显得那么枯躁而无趣,而它们的描写又是那么的长。我甚至很奇怪,书的名字为什么叫《飘》,这让我不能理解,似乎也没有理解的必要。
并且,小说的结尾让我很不满意,作者怎么能就这样结束?斯佳丽和瑞德到底是分开了还是会再次在一起?我为这个既不是真正的悲剧也不是大团圆的结尾耿耿于怀。这个结尾真吊人胃口,实在是太不好了,肯定是作者写不下去或者写烦了。也难怪,写这么厚肯定会烦的。
呵,现在想来,那时的想法真的很可爱。记得,当我知道《飘》有续集的时候,我迫不急待地找来看,终于在续集里得到满意的答案,并一度认为,续集比原著写得好多了。
那是一个爱幻想的年龄,对于瑞德的幻想是一种隐秘的快乐,就像对琼瑶小说中爱情的幻想一样。那时的《飘》里只有爱情,我一点也没觉得它是部伟大的小说,它描写的爱情一点都不唯美。它甚至无法和当时我至爱的三毛相比。
那真是个美好的年华。
第二次读《飘》是在看电影《乱世佳人》之后。那时刚踏入险恶的社会,那是最好也最坏的年华。那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费雯丽和盖博的表演征服了我。当时突然觉得,啊,原来斯佳丽是如此可爱,她真是太美太坚强了,她怎么能如此美丽?对于刚踏入社会战战兢兢的我来说,似乎开始隐隐明白,她的勇敢与坚强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在那样男尊女俾的年代,她就能坚持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靠着一种本能和顽强的生命力去面对生活发生的巨变。虽然,她仍是那么自私和势利,甚至浅薄,但因为她的美丽和更可贵的品质,因为费雯丽的完美表演,一切都值得原谅。这时候的《飘》对于我来说,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乱世佳人》,不再仅是爱情,还有勇敢与坚强等关键词。
记得,在读书之前,本来是想继续去年春节期间就开始写的那篇只有开头没有结尾的小说。又一个春节就要来临,而它仍在电脑里沉默着。我想,应该在又一个新年来临之前完成它。
可是,当再次打开那些文字,觉得自己陷入一种瓶颈,一种语言和形式的瓶颈。我曾经是那么地热爱它们。我曾那么地执迷着,那些先锋式的形式,那些语言的迷宫,那些絮絮叨叨的心情和儿女情长。
然而,些时,我却突然觉得它们都在故弄玄虚,我正在欲盖弥彰,企图用形式和语言来掩盖内心的苍白。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写什么,只是沿着语言的惯性和感觉,在某个形式里打着转,却始终走不出来。它们是那么琐碎。而我曾经是那么地热爱这种所谓私人化的写作,这种所谓个人的人生体验。现在,突然觉得有点无聊。
这感觉可真让人沮丧。
于是,我放弃了写下去的欲望。我想,我应该多读一点书,我扔掉书已经太久,早已经被生活透支。于是,我打开书柜,手从一本本书上掠过。先锋作家,女作家,私人化写作,新生代或者80年后,这时候才发现自己读的书是如此相似,而它们影响着自己的写字习惯。我想,也许应该适当地跳出来。
于是,我打开了《飘》。这是我第三次读它。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想重读这本伟大的小说,也许潜意识里想从伟大中重新发现什么,而以前读的二次,我似乎并没有发现它真正伟大之处。
记得第一次读《飘》是在初中时代。哇,很久远的年代,不是吗?那是三毛、琼瑶风靡的年代,那是金庸和古龙刚刚兴起的年代。就在那样的年代,我第一次读了《飘》。记得那是哥哥买来的,而他似乎只是随便翻翻就扔在一旁。我想,那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他根本不喜欢读它。被扔在一起的还有很多本世界名著。当时的我只知道这是名著,而读名著似乎显得自己很有品味。
那真是虚荣而美好的年华。
于是,怀着仰视的态度,第一次读了它。我想,那时我一定是把它当作爱情小说来读的,因为读过之后,留在脑海里最深刻的不是斯佳丽,因为她是那么势利而自私,即不深刻也不够善良,甚至很浅薄。她结了三次婚,竟然全不是为了爱情,一点都不符合我浪漫的幻想。
倒是瑞德在我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他的高大帅气,他那危险而又邪恶的气质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而他的小胡子是那么可爱而充满魅力。于是,在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美化他,幻想会有一个像他那样的男人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那些大段大段关于战争,那跟我的生活无关的美国南北战争的年代,那些饥饿和死亡,都被我匆匆略去,它们显得那么枯躁而无趣,而它们的描写又是那么的长。我甚至很奇怪,书的名字为什么叫《飘》,这让我不能理解,似乎也没有理解的必要。
并且,小说的结尾让我很不满意,作者怎么能就这样结束?斯佳丽和瑞德到底是分开了还是会再次在一起?我为这个既不是真正的悲剧也不是大团圆的结尾耿耿于怀。这个结尾真吊人胃口,实在是太不好了,肯定是作者写不下去或者写烦了。也难怪,写这么厚肯定会烦的。
呵,现在想来,那时的想法真的很可爱。记得,当我知道《飘》有续集的时候,我迫不急待地找来看,终于在续集里得到满意的答案,并一度认为,续集比原著写得好多了。
那是一个爱幻想的年龄,对于瑞德的幻想是一种隐秘的快乐,就像对琼瑶小说中爱情的幻想一样。那时的《飘》里只有爱情,我一点也没觉得它是部伟大的小说,它描写的爱情一点都不唯美。它甚至无法和当时我至爱的三毛相比。
那真是个美好的年华。
第二次读《飘》是在看电影《乱世佳人》之后。那时刚踏入险恶的社会,那是最好也最坏的年华。那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费雯丽和盖博的表演征服了我。当时突然觉得,啊,原来斯佳丽是如此可爱,她真是太美太坚强了,她怎么能如此美丽?对于刚踏入社会战战兢兢的我来说,似乎开始隐隐明白,她的勇敢与坚强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在那样男尊女俾的年代,她就能坚持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靠着一种本能和顽强的生命力去面对生活发生的巨变。虽然,她仍是那么自私和势利,甚至浅薄,但因为她的美丽和更可贵的品质,因为费雯丽的完美表演,一切都值得原谅。这时候的《飘》对于我来说,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乱世佳人》,不再仅是爱情,还有勇敢与坚强等关键词。